2023年,是自然资源管理步入新时代新征程的改革之年。这一年,国家对自然资源“强化要素保障、蓄力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一年,国地科技紧跟国家政策要求,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全生态链服务优势,以“全流程服务、各专业统筹”为重点,助力各地提升自然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水平,强化地、林、海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从持续优化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解决方案,服务高铁、高速公路、天然气管网、水库堤坝建设等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城镇建设批次用地咨询服务全网布局;从服务覆盖“规批征供用验登管”土地管理全流程到土地储备规划、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点状供地等新兴业务研究持续深入。本期我们聚焦自然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业务领域,梳理优秀技术成果。
统筹策划

强化土地整备
提升存量用地再开发效率
土地整备是推进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存量用地综合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理清项目区土地资源现状,统筹解决土地权属、利益平衡、用地手续等问题,整体推进土地开发运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重要措施。国地科技将土地整备应用于城中村改造、存量用地综合开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领域,全面盘活土地资源资产。
在推进广州城中村改造土地整备方面,黄埔区文冲东、镇龙东、迳头村等城中村改造方案已通过审批。其中文冲东城中村改造项目,针对地块破碎、土地权属复杂、各方利益关系、留用地等,通过梳理改造范围及周边土地资源现状,开展土地整备工作。建新范围内,通过整合已有合法手续用地、完善历史用地手续、抵扣挂账留用地指标和土地置换(换入)等路径;建新范围外,通过土地置换(换出)、无偿移交政府用地等路径,妥善解决了改造范围内的用地手续问题、村集体留用地落地难等问题,将用地归整化实现连片开发,提升了城中村土地利用价值。
文冲东城中村改造用地规划
在开展惠州市惠城区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研究过程中,以惠城区供而未用等存量用地为研究对象,梳理全区建设用地现状,全面分析存量建设用地的总量、空间分布情况,研究存量建设用地形成原因及再利用阻碍;并结合区域发展形势和用地需求,分析存量用地盘活利用潜力,探索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有效路径,形成覆盖惠城区全区的存量用地土地整备路径,明确存量建设用地再利用的重点区域、开发时序、利用方式,促进惠州高质量发展和节约集约用地。

惠城区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潜力评估
完善储供管理
挖掘土地利用价值
强化土地的储备与供应管理,是提升土地利用效益、避免闲置低效用地、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重要手段。国地科技秉承“规划先行,高效开发”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开发、统一配套、统一供应”,规范土地储备运作,科学开展土地储备与供应工作,更好地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在肇庆,开展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土地规模与供应研究。作为广东省政府批准的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之一,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是广东省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也是打造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主要场所。针对开发建设面临的用地规模、用地指标、收储资金、开发次序、开发效益等用地问题,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为加快区域滚动开发,快速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态势提供有利条件:储备土地前端环节上,通过摸清现状家底、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等措施,明确土地储备规模总量;储备土地计划环节上,通过测算成本与收益实现土地储备价值最大化,科学拟定土地储备计划及储备模式;储备土地供应环节上,通过考虑规划用途、基础设施、征地情况等要素优化供地时序、方式等,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开发利用价值。
研究区域土地储备成本与产出效益对比分析
在中山,开展中山市属企业土地整备开发操作规范研究。自2018年《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办法》发布以来,土地储备面临储备资金使用及储备对象双紧约束的现实困境,本研究针对储备资金和增量空间极其有限的难题,以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为重点,结合国家城中村改造试点和专项债等相关政策,开展推进新型土地储备与供应的实践探索。
其中,编制完成的《中山市市属企业土地整备开发操作规范》,制定市属国企参与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参与实施土地整备开发的规则,明确其工作流程、具体工作内容、营收模式和政策支持措施等内容,并明晰了中山市属国企与相关职能部门在土地整备开发工作中的关系和利益划分,为推进中山市存量低效用地综合开发、完善土地储备一二级市场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土地储备策划结构图
新的一年,我们将不断持续优化建设项目用地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用地、用林、用海咨询服务能力与水平,完善存量低效建设用地再利用服务体系,一往直前,助力全国各地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各要素保障能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地科技):年度盘点:提效存量优增量,助推自然资源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