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城事
4月28日,南京紫东地区发展动员大会举行,提出全面实施东部崛起战略,加快推进紫东地区发展,聚力打造“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的增长极、支撑点、新高地。
时隔两个月,紫东又有大动作。6月30日,紫东地区综合环境提升工作动员会召开,环境整治攻坚战正式打响,提出力争用三个月时间实现紫东地区特别是核心区环境面貌有明显改观,让群众从环境改善中增强幸福感、获得感,为南京提升城市能级、走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前列作出贡献。
紫东建设目标的“四城”之一,就是生态之城。昨天的动员会对紫东地区建设提出了对标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率先启动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的要求。强调要坚守生态保护底线,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切实提升紫东片区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色发展。
紫东地区综合环境提升工作将结合核心区生态保护来开展。核心区即西至绕越高速、东至七乡河、北至龙王山、南至沪宁高速的约22平方公里区域,这是未来紫东地区的标志和形象。目前核心区大部分村庄已经拆迁,对已拆迁的要加强管理,严禁乱倒垃圾;对尚未拆迁的村庄,要防止因乱搭乱建,导致增加拆迁成本;对在拆地块、储备地块,要做好地块封闭、围挡美化、场地平整、防尘复绿等工作。
要精心呵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对区域内的古树名木、森林草地、山水资源等加大保护力度,积极开展“绿色银行”行动,多植树多造绿,禁止乱砍乱伐,做到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对核心区外暂不拆迁的村庄,尽量不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但要加强管理,杜绝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苍蝇蚊子满天飞等现象,保证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环境需求。
紫东地区在建的交通、市政、房建项目共136个。要建设智慧型工地管理系统,落实好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措施,严控扬尘、噪声污染。要统筹推进龙潭疏港大道及铁路专用线建设和整治时序,从根本上改善龙潭地区交通状况。
强化环境卫生管控。市城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要尽快制定出台紫东地区环卫设施建设规划,按照现代化新区的标准抓好配套。近期要开展一次集中行动,对垃圾、户外广告牌、乱搭乱建等影响市容、有碍景观的设施进行集中清理。
同时,要做好道路环境整治,对渣土车、工程车无防尘设施,机动车乱停乱放,共享单车占道进行集中执法。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南京将用三个月的时间,实现紫东地区核心区整治全覆盖,并同步开展核心区外整治,到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已建成地区对标主城精细化管理水平、动迁地区规范管理到位、保留地区基本改变脏乱差现状”的目标。(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
城事
记者从南京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了解到,《南京建邺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整合》的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规划方案昨起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南京建邺高新区由江东商贸区、南京新城科技园、河西中央商务区、苏新科创示范区4个板块的核心区组成。其中江东商贸区:北至汉中门大街,南至应天大街,西至燕山路,东至茶南路云锦路-湖西街,用地面积为2.49平方千米。南京新城科技园:北至应天大街,南至金沙江东街,西至泰山路,东至南河,用地面积为4.33平方千米。河西中央商务区:北至兴隆大街,南至保双街,西至江东路,东至庐山路中和路,用地面积为3.91平方千米。苏新科创示范区:北至和平路,南至星岛街,西至贤坤路,东至环岛东路,用地面积为0.12平方千米。
对外交通规划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规划主干路8条形成“七横一纵”主干路网架。规划还涉及5条轨道线路,2条有轨电车线路。(来源:扬子晚报网)
南京
城事
6月30日,南京大学江北国际科教创新区建设启动仪式举行。这是南京市与南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和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名城名校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出席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王广厚,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出席。
为更好融入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对接江北新区“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南京大学以浦口校区为基础,建设南京大学江北国际科教创新区,推动国际合作、产教融合、人才集聚、校地协同,打造南京大学创新改革发展先行区、名城名校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化高端产教人才集聚区、双创成果与转化的政产学研综合平台。
张敬华对南大江北国际科教创新区的启动建设表示祝贺,对南大长期以来给予南京发展的大力支持和突出贡献表示感谢。他说,南大是南京的一张亮丽名片,对南京而言,南大意味着我们的创新名城建设有足够底气、有强大支撑、有持久动力。南京启动建设创新名城特别是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以来,南大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积极主动融入、发挥龙头作用,推动科技人员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把论文转化成产品,让科技成果创造更大社会价值,同时反过来促进科研水平持续提升,形成了名城名校共融共生共发展的良好局面。南大江北国际科教创新区的启动建设,为校地融合发展拓展了新空间、搭建了新平台。我们将与南大一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科学规划、创新机制,高质量建设好南大江北国际科教创新区,为建设创新名城和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新的有力支撑。希望创新区在定位上应时应势,在资源上优配优用,在改革上先行先试,在发展上借势借力,强化人才、学科、产业联动和相关领域交叉融合,形成创新—应用—再创新的完整闭环,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优势学科和推动成果转化。
胡金波表示,名校因名城而蒸蒸日上,名城因名校而熠熠生辉。南京大学近年来深度对接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持续深化与南京市特别是江北新区的合作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南大将以江北国际科教创新区建设为契机,以高的站位、广的视野、实的抓手、优的机制,打造高端化、国际化、融合化、双创型的科教创新新校区,把南大科研优势转化为南京创新动能,把南大人才优势转化为南京创新支撑,实现名校名城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吕建从建设背景、战略部署、实施要点和愿景使命等方面阐述了对南大江北国际科教创新区发展战略的思考。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志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李爱民分别介绍了有关创新平台建设情况。(来源:南京日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南京城事#推进东部崛起 紫东又有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