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近些日子,骑行在抚河汝水东岸,感觉蛮有宋人邵康节的《山村咏怀》之诗情画意。





话说宋理宗年间(1205―1264),黄仲一从宜黄茅岭(据考为今之宜黄棠阴镇君山村)云游至抚河东岸的下马山下,见这里崇冈叠嶂,河流曲折而西,循流隐伏,逶迤平衍,蕴灵谷之秀气,怀汝水之润泽,有万家巷之殷富,以为是风水宝地。于是举家从茅岭迁址灵谷峰下汝水之滨,因地处流坊街下,故名下流坊。
始迁祖黄仲一披星戴月,披荆斩棘,拓荒开垦,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田园生活。




仲一公生富一,为第二世,富一公生二子:寿一、仁一。仁一又分居中族万家巷,自此分为下黄族,到第八世春堂公由中族分居上族,从此分上中下族。历经800多个春秋,黄氏成了这一方望族。



下流坊至今还保存有众多的明清建筑,徜徉其中,这些飞檐翘角,青砖黛瓦的深宅大院中,仿佛一幅幅水墨画卷。






内翰风催: 唐宋称翰林为内翰。唐徐夤《辇下赠屯田何员外》诗:“内翰好才兼好古,秋来应数到君家。”

清代称内阁中书为内翰。而风催的释义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秀:出众,突出;摧:摧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下流坊的这位官宦,似乎也遭嫉妒,回乡隐居。


【龙溪黄氏宗谱】内有记载:有清代道光二十三年山东登州总镇刘请,曾赠给该村黄澄波匾:恭颂:荆谷二兄先生荣应儒林冠带,英伦幕莲。不知这二者有联系否。





绩冠西京:西京即西安,旧称长安、京兆。历史上包括周、秦、汉、隋、唐在内的总共13个王朝都曾在此建都。曾经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与北京、洛阳、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这位黄氏乡贤是在西京为官了,而且做得不错,很有政绩。可用:“满腹经纶涵盖天下万物,光明磊落雄冠万千英豪”来称颂之。




绩冠西京庭院深深,宅邸内的三雕工艺十分精美。但我最近到访时,却不见该宅邸。


在下流坊村的下黄组抚河岸边有“湖口古庙”风光旖旎,诗曰:
古庙依乔木,开门对浅沙。
短篱红槿树,深径碧苔花。
屋破香烟湿,庭空日脚斜。
山寒无赛鼓,鸣噪集神鸦。



湖口古庙历经修葺,是下流坊黄氏家族及一方百姓人文精神的寄托。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抚州古村那些事儿):下流坊村:诗情画意汝水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