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建设公园城市 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成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建设公园城市 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成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于2018年7月启动《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规划”落实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及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发展要求,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以“新发展理念”为内核引领、“公园城市”为形态表达、建好“示范区”为责任担当,全面提升成都公园城市空间治理能力。


建设公园城市 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成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一、成都市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工作推进情况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成都,作出了“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重要指示。成都市赓即落实总书记要求,一是邀请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及专家,深入挖掘公园城市内涵特征,开展理论研究,构建了公园城市理论体系。二是编制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完善各类技术规程和导则,逐步形成公园城市技术标准体系。目前出台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试行)》《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成都市公园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导则》《成都市中心城区小游园、微绿地建设导则》等,正在编制《成都市公园社区规划导则》《成都市高品质科创空间规划导则》等。


成都市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重大部署和自然资源部系列要求,在部领导及空间规划局、行业专家的多次指导下,扎实开展“双评价”、“双评估”、分析“三调”成果形成规划底图,同步开展22个专题研究,并将公园城市的系列研究及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初步形成了具有成都公园城市特色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


建设公园城市 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成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建设公园城市 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成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二、成都市公园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探索


☞ (一)规划理念转变


以“生态文明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五个方面的理念作为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遵循。


☞ (二)公园城市布局模式及建设模式探索


在城市区域,依托各级公园和开敞空间,以绿道为脉络,结合城市功能、公服设施、产业等,形成“公园+”的发展模式。在乡村区域,以农业景区和园区为本底,以绿道为脉络,串联特色镇与川西林盘,植入创新、文化、旅游等功能,构建“农业景区/农业园区+林盘+特色镇”的发展模式。


城市建设模式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围绕人的需求,增强空间归属感。


☞ (三)重点探索内容


1、落实国家战略、省委部署,做强成都都市圈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区域空间协同发展,加快从行政区向经济区发展模式转变,在大区域、大格局中实现统筹协调发展。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培育建设成都都市圈,推进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基础设施同城同网、产业体系协作互补、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现国土空间统筹布局、协调发展。


2、构建与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五大差异化功能分区


基于保护西部平原良田沃土和精华灌区、减轻人口与环境压力的考量,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推动成渝相向发展,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推动城乡建设用地“西减东增”,构建与国家战略、资源禀赋、地理环境、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差异化空间治理体系。


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化公园城市国土空间格局


强化底线管控,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构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筑牢公园城市生态本底;通过科学构建三级生态廊道网络、六片耕地重点保护区、三级通风廊道体系,保护天府水生态空间,构建公园城市“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的总体生态格局。


按照五大分区差异化发展的思路,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推动国土空间格局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优化,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市域空间格局。


4、塑造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


按照“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理念,在旧城改变“摊大饼”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引绿入城;在新区形成城绿交融的嵌套式、组群化布局,把城市放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实现“推窗见田、开门见绿”。实施全域国土开发强度管控,严控建设用地规模总量;优化城镇建设强度管控,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天际轮廓线优美的城市形态。


5、彰显公园城市品质和空间特色


建设星罗棋布、类型多样的公园体系,保护龙门山自然生态屏障,建设龙泉山森林公园和城园相融的环城生态公园,彰显水润天府的滨水空间轴线,塑造蓝绿交织的特色廊道空间,实施高效集约的TOD综合开发,推动多元复合的地下空间利用,营造山水生态公园场景、天府绿道公园场景、乡村郊野公园场景、产业社区公园场景、天府人文公园场景、公园社区场景等六大场景。


6、提升公园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构建5-10分钟、15分钟两级社区生活服务圈,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并结合国际社区、产业社区等不同社区的特色需求,精准配置特色提升类公共服务设施,营造“公园+”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塑造完善便捷、高品质特色化社区生活服务圈。营造“公园+”简约健康的绿色出行方式和融汇古今、特色鲜明的人文生活。


7、提升公园城市安全韧性


建立健全超大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提高城市安全韧性。健全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优化完善公共卫生设施空间布局,建设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建立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体系。


接下来,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认真落实《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的最新指示,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努力在公园城市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及超大城市治理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高质量编制成都市国土空间规划。

建设公园城市 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成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本文由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稿,特此感谢!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自然资源部召开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视频会议

段进院士:关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编制工作的几点思考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标准规范研制中需考虑的几项工作原则


建设公园城市 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成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建设公园城市 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成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在看点这里
建设公园城市 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成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公园城市 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成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