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文章导读】从犯罪预防看徽州古村落空间结构特征


1

 研究缘起

2006年,笔者参与西递新村规划前期调研时,参观了宏村、西递等村落,场景历历在目,那些建筑相对密集、街巷水系清晰、空间格局完整的徽州古村落让我印象深刻。在逐渐认识、熟悉徽州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宣传,还是谈资,防盗都成为徽州古村落重要的信息支点,高大厚实的马头墙更是成为徽州古村落防盗“广为人知”的显著标志。

掀开徽州古村落的面纱,可以发现:由于地理迁徙形成的居安思危意识、人口结构造成的弱势群体为主、历史动乱引起的外扰内患、商业经济决定的守成法则等因素的影响,徽州古村落对防盗防匪等犯罪预防问题十分重视。那么,除了那些“广为人知”的建筑显在标志外,犯罪预防是否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古村落规划布局,犯罪预防与徽州古村落空间结构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从学科交叉的角度也许可以追究其中的答案。


2

 探索点

徽州古村落空间内涵丰富,从犯罪预防角度研究徽州古村落空间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很多探索点,如区域地理、空间结构、安全机制、环境印象。本文是众多探索点中的一个,即从犯罪预防的角度探寻徽州古村落空间结构的共有特征,还希冀从例外视角总结徽州古村落的独特结构形式和规划价值。


3

 内容概要

徽州古村落作为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聚落之一,历史上犯罪发生率低,不仅与其地理位置、文化环境等相关,也与古村落空间结构的犯罪预防有效性有着一定的关系。《从犯罪预防看徽州古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一文以徽州古村落、皖南新农村住区和皖南城市住区为例,通过结构变量和形态比较,分析其空间结构差异。并基于犯罪预防和规划建筑设计的角度,从空间秩序、交通组织和建筑布局三个层面,总结徽州古村落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


3.1 空间秩序


一是位置强化。基于轴线和散点分布分析发现,徽州古村落社会结构形式在空间上突出体现为集中紧凑和分层向心。其优点在于通过强化空间位置来预防外部犯罪,包括:容易识别外来型潜在犯罪人、强化族群安全防范力量和强化空间领域性。
二是组织强化。基于全局和局部拓扑分析发现,徽州古村落的空间整体控制力较强,而局部控制力较弱。为增强其空间控制力,以街巷水系等划分组团单元,设置坊门巷门、门楼过街楼、暗道,并联建造等,形成一个整体联防网络。
三是导向弱化。徽州大多数古村落外部空间都表现出轴向一致。这种布局特征有利于隐藏犯罪目标,增加目标识别难度及行为逃逸难度。
四是形式弱化。徽州古村落空间呈现出拓扑同构,并形成不同梯级的自相似性空间系统,起到形式弱化的作用,也就是使目标隐藏于空间系统之中,增加了确认空间内容难度。


3.2 交通组织与空间阻尼


在徽州古村落交通组织中,增大空间阻尼主要是通过控制可达性和可视性两个方面来增大犯罪行为难度。

一是增大整体路网阻尼。徽州古村落曲折、交叉、错位的路网形态,延长了犯罪空间距离,增大了空间认知难度,起到目标隐藏、区域控制和减少刺激的作用。
二是增大局部通道阻尼。徽州古村落通过空间通道的数量限制、空间节点限制、交通网络限制,达到空间隔离的犯罪预防目的。


3.3 建筑布局


一是复杂网络和有机布局。大型民居组织将村落整体联防的机制延续,既能相互协助、相互保护,又保持着有分有合的空间形态。

二是联系通达和匀质监视。大型民居单个宅第之间以通道、走廊、门洞相互联系,还设有连廊、便门和暗门,以环道划分分区和单元,利于界定空间和自然匀质监视。


4

 主要结论

空间是各种聚落事件的发生平台和媒介,事件演变在三维层面上体现为独立空间之间的位置和关系,并形成空间结构:空间秩序、交通组织和建筑布局。徽州古村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系统,研究发生于空间系统下的犯罪行为,必须考虑到空间之间的位置和关系。

徽州古村落独特的空间结构形式受到空间秩序、交通组织和建筑布局三个要素制约,三者既独立又交叉,相互协同发生并形成完整的空间系统,具有领域强化、联同防卫、自然监视、通道限制、空间教化、环境预防等犯罪预防功能。

从空间结构与犯罪预防的关系看,徽州古村落在空间秩序上表现出位置和组织强化、导向和形式弱化的特征,在交通组织上表现出路网阻尼和通道阻尼增大的特征,在建筑布局上表现出网络复杂化和布局有机化、联系通达和均质监视的特征。


5

研究思考

徽州古村落作为传统人居环境的重要代表,在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形式背后,有着犯罪预防等安全考量,这种考量是古代人民在特殊的自然、人文条件下的智慧结晶。

通过本文的研究过程,笔者认为,传统人居环境作为城乡规划领域的一大宝藏,后续研究特别要留意以下两点:
一是重视发掘传统人居环境的安全内涵,特别是犯罪预防与伦理教化的思想。传统人居环境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其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中的安全内涵,总结其中蕴含的安全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安全价值。

二是重视传统人居环境的系统性研究。人居环境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完整的系统。因此,其保护和研究都要重视其系统性。首先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即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策略,将其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结合起来,纵横、交叉研究。其次是融合科学前沿的技术方法。可以将实地勘察、文献爬梳、模型比较等传统方法与3S、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保证研究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撰稿:王益



原文介绍

《从犯罪预防看徽州古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刊于《城市规划》2020年第12期P87-94页

王  益,博士,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学院副教授。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活动资助项目成果。

【原文下载】本文已在知网发布,点击文尾“阅读原文” 或 识别二维码即可下载阅读全文

【文章导读】从犯罪预防看徽州古村落空间结构特征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文章导读】从犯罪预防看徽州古村落空间结构特征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文章导读】从犯罪预防看徽州古村落空间结构特征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文章导读】从犯罪预防看徽州古村落空间结构特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文章导读】从犯罪预防看徽州古村落空间结构特征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