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郝堂•茶人家”项目的概述

【第1191期】

“郝堂•茶人家”项目的概述


“郝堂•茶人家”项目作为平桥区可持续发展项目的一个重要的乡村建设试验项目, 从2011年开始启动到2012年初具雏形,历时两年多的时间。“郝堂•茶人家”项目是一个按照建有品位的农村、育有道德的农民、兴有潜力的产业,聚有内生力的村民共同体、修复有千年传统的乡村自治的目标,由平桥区政府立项,五里店办事处实施,“北京绿十字”协调,郝堂村民为主体,郝堂村委会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它提出的“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理念,在实践界和理论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反响。


(1)项目意义:在全国新农村建设和河南省农村综合改革信阳试验区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郝堂村的建设,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


(2)项目目标:探索以“内置金融”发展为手段、促进村社全面发展的发展模式建设有特色(茶文化)的生态文明新村,巩固“三位一体”(经济发展、社区建设、民主 茶 治理)和“四权统一”(产权、财权、事权、治权)的村民共同体,增强发展和建设的主 体性和自主性。


(3)项目定位:①建设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有历史感的现代新农村;②建设以村民为主体、以资金合作为核心的综合性的村社一体化合作经济组织;③跨越工业文明,建立 一、三产业互动的农耕朝阳产业;④建设河南省五里店现代有机茶、原种茶景观示范区; ⑤郝堂村合作社“中国原种茶”在网上销售,⑥建设城乡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低碳城镇与绿色节能建筑示范区,⑦创建五里店新家园资源分类中心系统,⑧开展以家庭、社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⑨创新和健全新时期村干部管理考核机制, ⑩筹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项目”理论与培训教材组,⑪筹建“绿十字民间农副产品“有机论证体系。


“郝堂•茶人家”项目的概述


两年多来,“郝堂•茶人家”项目主要以红星、张湾、尖山、窑湾、黄湾、马湾和曹湾等自然村为主体,逐步地、有规划地向外拓展。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建设者们通过倡导对村庄的土壤、水系的修复,使村庄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通过倡导资源分类(垃圾分类),在改变农民不良生活习惯的同时,提升了农民的公德心意识;通过倡导还原乡土建设的艺术与营造方式,打造了一批诸如郝堂沙石路、堰坝、桥、泵房、学校、养老中心,村委会办公楼、老张山庄等精品建筑群,以及荷塘、花田、庭院小品等乡村景观;通过倡导乡村“内置金融”和“还权于村两委”的乡村建设理念,已初步构筑了一个既包含传统乡约思想又符合现代乡村发展实际的乡村共同体组织架构及产业发展模式。


“郝堂•茶人家”项目的概述


总之,中国的乡村建设历来不缺实践者,缺的是有远见的思想和占据理论高度的观念。正如孙君所言:“历史不可改变,文化可以创新,五里店(郝堂)既追溯历史,又创造文化。”建设“郝堂•茶人家”项目,旨在从社会分层与结构、家庭与邻里关系、社会管理与控制、教育与宗教及社会基本面貌等方面,解码中国乡村社会的“母体”基因, 并试图以此为世人勾勒出一个立体多维的乡村社会,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乡村社会群体——农民。同时,也试图通过“郝堂•茶人家”项目的理论实践与经验得失,帮助人们在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的乡村社会图景下,对中国当代乡村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的脉络及乡村建设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有更深刻的研究和新的界定。


本文摘自

《郝堂茶人家》

精彩内容

“郝堂•茶人家”项目的概述

购书请通过网上正规渠道购买,或联系北京绿十字办公室进行订购。
联系电话:010-64429281。


“郝堂•茶人家”项目的概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绿十字):“郝堂•茶人家”项目的概述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