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立足“四大观”深刻领悟精髓要义 | 学思践悟

立足“四大观”深刻领悟精髓要义 | 学思践悟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自然资源系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为推动新思想在自然资源领域全面落地实施,本报推出专栏“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学思践悟”,邀请自然资源系统领导干部、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和业内外专家学者等分享所学所思所悟,领学习之先风,解实践之困惑,谋事业之发展,为建功新时代凝聚力量。



立足“四大观”深刻领悟精髓要义

——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思考


立足“四大观”深刻领悟精髓要义 | 学思践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华文明丰富的生态智慧和文化土壤,创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理论(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新境界,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途径和价值等重要问题,是一套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大历史观、大自然观、大发展观、大价值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历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人与自然、文明兴衰与民族命运、环境质量与人民福祉的关系,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重大历史性贡献,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历史眼光、宏阔的全局视野和非凡的远见卓识。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历史主动和历史担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仅要考虑人类和当代的需要,也要考虑大自然和后人的需要,绝对不能再干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问题的历史责任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坚定不移抓实抓好。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立足中国国情和历史阶段,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对于已经明确的方向和重点,要用“快思维”,做加法;如果一时看不透,或者认识不统一,则要用“慢思维”,甚至做减法;对于一些“二选一”甚至“多选一”的“两难”“多难”问题,要科学论证,比较选优;对于那些不能做的事情,要列出负面清单,对子孙后代负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自然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汲取了中国哲学中的生态智慧,超越了现代西方环境理论、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论发展到了新高度。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强调人和人类社会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长期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气候变化加速、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等对自然界的巨大破坏。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的不是要自然去顺应人类,而是人类要顺应自然,人类要摒弃改变自然、征服自然的冲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要尊重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不搞大树进城、开山造地、人造景观、填湖填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发展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绿色发展理念彰显了生态优美和经济增长“双赢”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取向,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与保护协调统一的更高视角,更深层次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观。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自然资源财富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习近平总书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把生态环境纳入到生产力范畴,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内在属性的重要地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念,将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利用看作是人类劳动的创造,强调绿水青山是水库、粮库、钱库,也是碳库,具有多元功能和多重价值。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本身就是价值,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要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努力创造更多绿色 GDP。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无论是农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都是向自然索取资源来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文明,而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要有取舍,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全面、准确、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人民至上价值取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着眼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本质上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协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鲜明的政治特征,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路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显著特质,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深厚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为老百姓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民生问题,多次强调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搞新农村建设,避免使城市变成一块密不透气的“水泥板”,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坚决禁止损害群众利益的乱作为。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强化宗旨意识,在研究制定政策时注重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比对,体现差异性和可操作性,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对人民负责。


将学习宣传贯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到实处


中国自然资源报社作为自然资源新闻宣传的主阵地,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近年来,按照“面向全社会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流媒体,提供自然资源资讯服务的大数据媒体,服务支撑自然资源管理的智媒体”的目标定位,中国自然资源报社正全力打造“i自然”品牌,2件作品分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三等奖,“i自然全媒体”入选中宣部2021年报业融合创新60个案例,1件作品入选中央网信办“五个一百”精品;年均涌现超20个“10万+”微信爆款原创作品,微博年度单一话题最高阅读量超5.3亿次,“i自然”强国号订阅量3324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增强。


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大力传播生态文明建设新思想;坚持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走转改”,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效;坚持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贴近群众工作生活,积极倡导绿色低碳新生活,汇聚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强大力量。



/

/

/


立足“四大观”深刻领悟精髓要义 | 学思践悟

作者:周 星

文字编辑:阎 炎
新媒体编辑:赵志坤


立足“四大观”深刻领悟精髓要义 | 学思践悟


立足“四大观”深刻领悟精髓要义 | 学思践悟


立足“四大观”深刻领悟精髓要义 | 学思践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立足“四大观”深刻领悟精髓要义 | 学思践悟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