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遗产寰球视野 | 2022年第二期:砥砺前行

专栏简介

在当今社会、思想和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界,各地立足自然与文化、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保护实践和理论探索。这一方面为世人展现出地球丰富的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一方面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文化遗产管理研究”推出专栏“遗产寰球视野”,定期收集整理全球遗产领域的代表性事件和成果。专栏希望能在开拓海外视野的同时,提升理论思辨的水平,拓宽遗产实践的道路,进而更好地保护和建设人类共同的物质和精神家园。

作者:尚晋


砥砺前行


2022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而由于种种原因,原定于6月在喀山举行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被推迟。尽管如此,世界各地针对这一重要时刻展开了多方面的探讨和实践,从多个角度推动遗产保护工作。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步入常态,全球遗产界继续在理论和实践上推陈出新,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01

《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活动



世界遗产大会虽不能如期举行,UNESCO、ICOMOS及各类组织纷纷举办《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纪念活动,从不同角度剖析世界遗产的现状和未来。


遗产寰球视野 | 2022年第二期:砥砺前行

图/UNESCO“下一个50年”主题界面,来源:https://whc.unesco.org/en/next50


UNESCO“下一个50年”系列对话


世界遗产今天面临的诸多挑战是一系列全球危机的症状之一。关于世界遗产的未来、面向对策的探索也需要超出遗产领域之外的专业能力。为此,UNESCO推出“下一个50年”系列对话活动,邀请了50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创新性思想者,在五、六月间围绕世界遗产展开跨学科的讨论。其五个对话主题为:应对气候危机的遗产保护、数字维度的遗产创想、后疫情世界的遗产、可持续旅游与可持续遗产、走向代表性均衡的世界遗产。不同于往常的是,50位对谈人从《世界遗产公约》之外的角度探讨了 “世界遗产”的意义,体现出鼓励更大范围的社会力量发挥作用的包容愿景。


ICOMOS波兰《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研讨会


ICOMOS波兰于6月8-10日举行了《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研讨会,主题为“欧洲的成就与挑战”。研讨会回顾了欧洲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评估了遗产保护现状,并思考了未来的工作。主要议题包括:乌克兰的濒危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公约》在欧洲的成就和经验、《世界遗产名录》中欧洲城乡遗产的经验与挑战、《世界遗产名录》的趋势与障碍和《世界遗产公约》实施的变化、世界遗产体系经验用于各国遗产保护体系的潜力、从欧洲经验看世界遗产体系调整的必要性、世界遗产地的区域性关注等。


遗产寰球视野 | 2022年第二期:砥砺前行

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前主任罗斯勒博士发言《世界遗产50周年:政策与实践——关键成就与主要挑战》,来源:线上截图


█ 佛罗伦萨《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活动


《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暨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申遗成功40周年之际,佛罗伦萨拟于11月18-19日举行纪念研讨会。活动将回顾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和提升的过程,遗产数量的增加对决策的影响,以及一系列新现象对世界遗产申报的影响。活动的目标是展示世界遗产在全球层面联结人和地方、总结经验的途径,推动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与传播,立足宏观遗产价值促进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议题包括,宪章和公约:世界遗产理念的发展;世界遗产的保护;人、自然与气候:面临风险的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公约》的软实力;世界遗产的管理;从古迹的概念到城市历史景观的方法;知识与能力建设。



02

历史事件的反思



在《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活动之外,一些地方围绕世界遗产的历史性事件展开了反思。其中代表性的活动如下。


利物浦“世界遗产之后”研讨会


6月23日,英国世界遗产联合会邀请ICOMOS英国委员会及德累斯顿、波尔多和利物浦的遗产代表等嘉宾召开了“世界遗产之后”研讨会(活动原计划邀请UNESCO世界遗产中心代表参加讨论,但因故未能实现)。活动旨在讨论遗产保护与城市再生之间的现实矛盾、列入世界遗产的责任、UNESCO与缔约国和城市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会议认为海上商城被从《世界遗产名录》除名的主要教训是:在持续发展的城市区要谨慎划出具有现实意义的遗产区和缓冲区边界,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再生的各种需求;在涉及到OUV的问题上要尊重社区,并进行持续对话;地方规划政策要在不同时期之间保持一致,满足城市发展变化在时间跨度上的需求。此外,联合会认为英国各世界遗产地需要一个国家层面的愿景和具有实际意义的策略。其目标是建立具有统一性的框架,为遗产保护和地方发展问题之间求得平衡提供更统一的指导。


巴黎圣母院和首里城大火三周年纪念展


2022年是巴黎圣母院和首里城大火三周年。河野俊行任总策划,与九州大学和法国ICOMOS联合举办了纪念展“走出2019年大火:文化价值的恢复”。展览于4月16日线上开展,由序厅、天灾、永恒与嬗变、情与忆、遗产重建与真实性、走向未来六个展厅组成。展览以并进的方式呈现两处世界遗产的历史背景、屡次受灾的情况,以及遗产实践和理念的发展过程。针对浴火重生的遗产,展览还提出了对真实性的思考,并强调巴黎圣母院和首里城的重建推动了遗产保护理念的发展,也使社会更加重视非物质的价值。


遗产寰球视野 | 2022年第二期:砥砺前行

图/巴黎圣母院和首里城大火三周年纪念展截图,来源:https://www.notredame-shurijo.com/eng/



03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碳



气候变化作为遗产领域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继续体现在这一时期的遗产调查、理论研究和政策,以及实践探索中。


澳大利亚大堡礁发生第六次大规模白化


气候变化的一个国际焦点是澳大利亚大堡礁。针对去年福州世界遗产大会关于是否将其列为濒危遗产的讨论,UNESCO在3月下旬组织了世界遗产中心和IUCN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但原定6月在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审议考察报告的计划未能实现。5月初,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发布报告,证实三月发生了有记录以来的第六次大规模白化。被调查的2300km珊瑚礁无一不受白化影响。海洋的快速升温被认为是白化的首要原因。科学家认为很快将错过珊瑚礁尚可实现自我恢复的窗口期,因此这一个十年必须在减排上取得实质性成果。


遗产寰球视野 | 2022年第二期:砥砺前行

图/大堡礁状况调查报告2021-22夏,来源:https://elibrary.gbrmpa.gov.au/jspui/bitstream/11017/3916/3/Reef-summer-snapshot-2021-22.pdf


应对气候变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


在此期间,遗产界针对气候变化问题展开了理论研究,并提出了政策意见。其中的一个指导性文件是3月发布的《文化遗产与气候变化:研究的新挑战与新视野》白皮书。作为欧洲“文化遗产与全球变化”和“欧洲气候知识的连结”课题的成果之一,白皮书强调需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文化和遗产,包括传统和地方知识的作用及历史的经验。报告建议:加大文化遗产领域在应对气候危机行动上的投入,通过文化遗产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并考察文化遗产在支撑社会应变、缓解气候危机、可持续未来等方面的作用。


3月24日,英格兰遗产委员会发布《气候变化战略》。《战略》提出通过缓解危害、管理风险、适应变化等措施,到2040年使历史建筑、遗产地和景观在低碳未来中发挥引领作用。委员会还计划发布碳足迹基线和减排计划,并关注历史建筑节能改造中的能力缺口。


ICCROM在3月30日发布“气候-文化-和平”研讨会报告。报告着眼于受气候危机影响的社区的生活、生计和文化,强调了转变对文化、遗产和气候变化的认知并采取行动的迫切性。总干事表示“文化和遗产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气候变化全球行动中的旁观者”,突显出国际遗产组织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遗产寰球视野 | 2022年第二期:砥砺前行

图/“气候-文化-和平”研讨会参会情况,来源:https://www.iccrom.org/news/climateculturepeace-%e2%80%93-conference-report-and-highlights


4月26日,罗斯勒博士举行讲座“世界遗产与气候变化:全球挑战”。讲座讨论了世界遗产目前面临的冲击和未来的风险,为气候变化对遗产地的影响提供了更充分的理解,并探讨了世界遗产气候变化政策和遗产保护的国际使命。


另一方面,遗产领域在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储备力量。ICCROM在5月为新的能力培养项目“净零:致力于气候行动的遗产”征集导师。该项目为期18个月,将在五个面临各类风险的国家开展创新项目,利用遗产缓解气候变化影响,减少灾害和冲突的风险。


6月初,线上ICOMOS大学论坛“适应气候的遗产教育”举办。论坛介绍了适应气候行动的关键概念、方法和资源,以帮助遗产教育者与时俱进。专家讨论了气候影响和脆弱性评估、城市和建筑韧性与适应、物质资源的公平性、再利用、本土治理等方面问题。


节能减碳的实践探索


德国北威州4月初出台新的古迹保护法案。其重点之一是在欧洲日益高涨的环保呼声下,对历史建筑节能改造限制的放开。法案指出:太阳能、光伏板等适合历史建筑的节能改造措施可提高保护建筑的经济性。新法案突破了原有的遗产保护限制,允许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保护建筑中的使用,以使德国进一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同月底,爱丁堡城堡完成太阳能板安装,成为苏格兰历史环境管理局通过历史建筑降低能耗的创新项目。设计考虑了古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构造,不会在遗产地的任何位置产生视觉影响。新产生的能源不仅能满足城堡的需求,还可为周边地区供电。管理局表示项目将有助于城堡未来数年的减碳量,为零碳目标做出贡献。


遗产寰球视野 | 2022年第二期:砥砺前行

图/爱丁堡城堡顶部的太阳能板,来源:https://www.historicenvironment.scot/about-us/news/bright-future-for-edinburgh-castle-as-solar-panels-installed/



04

遗产数字化与科技应用



遗产领域的数字化工作在平台建设和数字化产品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对NFT等数字产品的社会争论,是为对遗产数字化的一种反思。


数字化平台建设


4月29日,UNESCO启动世界遗产线上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并以欧洲和北美为先期试点。UNESCO强调:信息准确的地图是世界遗产得以有效保护的关键。缺乏一致性的世界遗产地图将妨碍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UNESCO实施了世界遗产地理信息数据收集工作,用以建设可视化分析的线上地图平台。平台的主要目标包括:

——加强对世界遗产OUV的保护,提升对遗产保护状况的监测;

——提高世界遗产地图的质量和一致性,支撑世界遗产数据的地理分析;

——建立对OUV价值特征要素更深入的理解,支撑管理系统的建设;

——通过世界遗产的准确地图支撑精准的遗产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等工作。


4月底,欧盟发布《物质文化遗产3D数字化质量研究:参数、格式、标准、基准、方法和导则》报告。《报告》指出:随着智能获取技术和软件发展到新的水平,把握数据获取和处理方法的基本原则愈发重要。为此,《报告》的发布旨在推动国际认可的文化遗产3D数据获取在策划、管理、实施、元数据应用及评估方面的标准建设。


面对全球飞速增长的数字化数据量,ICCROM计划于7月18日启动“维护数字遗产”项目,帮助专业人员和机构克服数字遗产长期保存与用户开放访问之间的挑战。项目的核心部分是源于以人为中心的数字项目研究的可持续性模型。启动活动将介绍简单的自我诊断工具和项目计划,以及行业引领者、创新者和变革者的成功经验,以推动可持续数字社会的建设。


数字和科技产品


4月初“重现波斯波利斯”3D虚拟游依托盖蒂博物馆展览“波斯:古伊朗与古典世界”同步开启。作为历史学家、创意和技术团队合作的成果,虚拟游展示了世界遗产波斯波利斯两千五百年前的万国门、阿帕达纳宫、薛西斯宫、百柱厅等建筑的3D复原和现状,以及双牛柱头、雕像、碑刻和服饰等文物。通过线上虚拟复原的方式,展览直观地阐释了已消逝的世界遗产的价值。


在意大利,庞贝考古公园“智慧庞贝”项目以机器狗作为遗址日常监测和考古勘察工作的一员。机器狗可以在复杂的地形或狭小的空间里,协助考古工作者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项目通过与信息技术公司合作,旨在推动庞贝“智慧考古公园”的建设。公园主任表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考古遗址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遗产寰球视野 | 2022年第二期:砥砺前行

图/庞贝考古公园机器狗,来源:http://pompeiisites.org/en/comunicati/spot-a-quadruped-robot-at-the-service-of-archaeology-to-inspect-archaeological-areas-and-structures-in-safety/


6月底,罗马推出首个沉浸式体验虚拟现实巴士。电动巴士环绕著名考古点,通过3D重建还原沿途古迹往日的面貌。乘客无需头盔,可直接观看车窗透明4K OLED屏幕上的历史复原影像。车内还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提供多感官体验,在特定历史地点营造出古罗马市集等声景,并与香水公司合作还原多种气味。


遗产寰球视野 | 2022年第二期:砥砺前行

图/罗马AR BUS车内实拍,来源:️文化遗产管理研究


数字文创NFT


数字文创NFT作为近来的热点之一,在全球遗产领域出现了创新性的探索。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世界各地的反应不尽相同,甚至可谓“冰火两重天”。


在纽约,以世界遗产巴特罗之家创作的NFT《活的建筑》5月拍卖出上百万美元的高价。媒体艺术家创作的这一动态NFT会根据城市中的环境数据和节庆活动在建筑立面上表现出实时的变化,并使用了人工智能调控环境气味,营造出新的沉浸式体验。艺术家强调:我们生活在一个先进技术的时代,这一作品是历史和遗产与技术和未来结合的典范。其意义不仅在于表示了对历史的尊重,更因为它将AI数据、元宇宙、NFT和区块链等未来技术结合在一起,用激动人心的想象力连接过去与未来。巴特罗之家也由此成为首个以NFT形式进行诠释的世界遗产。负责人表示:巴特罗之家将在新的平台上邀请艺术家创作,继续探索数字艺术。


遗产寰球视野 | 2022年第二期:砥砺前行

图/巴特罗之家建筑立面投影秀照片,来源:https://www.casabatllo.es/en/news/casa-batllo-and-refik-anadol-present-an-nft-of-the-facade-to-be-auctioned-at-christies/


在意大利,利用乌菲齐美术馆米开朗琪罗名画制作的数字复制品也售价不菲,并且美术馆也从中受益,却引发了社会争议。舆论质疑:谁是文物的所有者?谁拥有相关的法律权益?在走向元宇宙的道路上是否会丧失对遗产的控制?尽管数字复制品的制作公司表示:所采用的技术正是为了保证控制,避免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在数字世界中泛滥,但有区块链专家认为乌菲齐“走错了方向”,并希望文化部加快成立工作组,研究制定针对NFT、元宇宙和区块链Web3协议的相关政策。意大利官方在7月初表示:鉴于这一问题非常复杂,且尚无相应监管措施,文化部已要求博物馆和考古遗址暂停订立与NFT相关的合约,以避免法律纠纷;相关政策将随后出台。


可以认为,数字文创NFT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给文旅产业造成重创之后,遗产领域对新增长点迫切需求的一种表达。然而也必须看到,遗产机构很多都带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并且遗产的保护是前提和基本工作。而这就要回到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上,需要通过实践去探索如何兼顾“守正”和“创新”。



05

结语



2022年初复杂的国际形势导致世界遗产大会未能如期举行,但遗产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从未中断。正如UNESCO世界遗产中心主任阿索莫所说,在《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的重要时刻,对遗产保护的反思和展望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气候变化、武装冲突、城市发展等挑战下,找到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遗产道路,在这一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尽管种种威胁的影响尚未、甚至不可能完全消除,遗产领域的工作者仍坚持砥砺前行。无论是对世界遗产除名的讨论还是火灾之后的思考,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节能减碳措施还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都让我们看到一个不断拓展和丰富的遗产世界图景,也让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下一个50年中,遗产将为团结更多人、建设“同一个地球”做出更多的贡献。


遗产寰球视野 | 2022年第二期:砥砺前行

* 本期编辑胡玥,排版韩依琪,审核魏青。



关注文化遗产管理研究

遗产寰球视野 | 2022年第二期:砥砺前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及时获取

专委会信息,遗产保护管理理念、知识、案例,保护管理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行业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清源或邮件bjchcc@126.com。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遗产寰球视野 | 2022年第二期:砥砺前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遗产寰球视野 | 2022年第二期:砥砺前行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