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摘译自Kurt Luger & Matthias Ripp主编的《世界遗产、场所营造与可持续旅游:走向遗产管理的一体化路径》书中篇目“Culture, Creativity and Tourism Attractiveness: Towards a Common Policy -Differing Clusters and Patterns in European Cities” ,作者Magda Antonioli Corigliano, Alice Magnani & Cristina Mottironi.
译者:徐雨薇(复旦大学 文物与博物馆学)
初校:韩依琪(天津大学)、胡玥(清源视野文化咨询有限公司)
终校:尚晋(清源视野文化咨询有限公司)
编者按:
本文围绕文化创意城市进行了理论分析,按城市的规模、驱动力等因素将其分类,构建起一种理论模型。文中讨论了UNESCO项目及文化遗产等资源对于城市发展的价值与品牌效益,为提升城市或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提供了一种理论参考。作者同时强调了不同城市因资源禀赋不同,需要不同的发展策略,而切忌“一刀切”,因为城市的根本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另一方面,文化创意虽是提高城市吸引力的因素,却会受到旅游的反作用。旅游的增长如突破极限,会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文中论述以欧洲城市为主,并集中体现在对文化(作为资源的)依赖性较高的(城市)案例上。应当看到,亚太地区(如澳大利亚、韩国)等也非常重视文化创意的作用,基于UNESCO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对比研究可以呈现出一个更广阔的图景(参考UNESCO文化指标2030)。而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数字产业的飞速发展很可能为文化创意城市带来新的机遇。
——尚晋

创意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政策制定探讨
成功的文化和创意城市具有一些可识别的共性(Pratt 2010)。这些共性主要可以由两种现象解释:正在改变城市的全球化进程和知识经济的转向。二者都将文化和创造力置于决策的核心。旅游方面,城市在吸引游客上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它们正转向有形和无形的竞争优势组合,以使自己脱颖而出。同样的,游客越来越多地寻求真实、有吸引力的体验,并从简单的消费者演变为积极的新城市氛围共同创造者(Richards 2011a)。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三种相互关联的城市(旅游)体验增值的概念方法:创意经济、创意阶层和社会网络。
创意经济与创意产业的概念相关,创意产业的主要目的是生产、复制、推广、分销或商业化与文化、艺术、遗产相关的商品、服务和活动。创意经济有潜力提供创意内容和引人入胜的体验,使城市对游客和居民更具吸引力。除了有机会振兴旅游产品和形成创新外,创意产业还为它们易于聚集的地区增添氛围和活力。它们是创意阶层的催化剂,取代了传统的文化旅游模式。同样,旅游业对创意产业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因为旅游业为保护城市文化遗产、扩大创意受众和创建知识发展战略网络提供了有利条件(OECD 2014)。
其次,随着旅游业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模糊,创意阶层(Florida 2002, 2008)和新兴的创意旅游类概念(Gretzel/Jamal,2009年)正在崭露头角。具体而言,创意阶层的生活将“旅行作为一种日常体验,又将游客体验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Gretzel/Jamal 2009,477)。该框架挑战了传统的旅游产品概念化方式,迫使决策者寻找解决方案,让永久和临时公民(游客)共享城市,共同创造自己的城市体验(Richards/Marques 2018)。
最后,创意城市网络的出现是为了利用共享、学习和品牌机制的优势(Rosi 2014)。创意城市概念可以被视为一个社会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创意传播和创新不仅在地方层面,而且在全球信息回路中循环。特别是在创意产业和人才聚集的城市,网络连接聚集。对于一个想要被认可为有“创造力”的城市来说,连通性是关键(Çetindamar/Günsel 2012)。全球和地区的连通性、无障碍性有几个含义——人们可以自由移动,创新可以在社区中传播;不同的人取得联系,社区变得开放和宽容;贸易和交流变得更容易,成本更低。这种注重地方特色的方法,对城市发展的标准模式是一种挑战(OECD,2014年)。它表明文化和创意城市有其多样性,不是通过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种标准“菜单”就能解决的(Pratt,2010年),这也强化了一种立场,即“一刀切”旅游战略的创意标准化存在风险(Richards,2011b)。

欧洲文化创意城市分析
欧盟委员会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开放式“文化和创意城市监测平台”,通过与城市的“文化活力”、“创意经济”和“有利环境”相关的29个指标,观察30个欧洲国家168个城市的文化和创意表现(Montalto等,2017)。指标包括文化景点的数量、在文化和创意部门就业的人数,以及倾向于增加城市吸引力的地方特征,如城市的跨文化特征和外国人的融入感。数据库中的城市在整个欧洲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文化和创意中心,包括欧洲文化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以及世界遗产或国际节日的主办城市。研究样本是多种多样的,涵盖了不同人口规模、人均GDP和就业水平的城市。拥有不同维度的城市可以缩小选择偏差,并且由于变量按人均标准化,就可以在不同城市和指标之间进行比较。这些城市分布在欧洲各地,覆盖了六个地区。
最后,虽然分析的主要结论需要进一步检验,但可以为决策者提出一些建议。城市正在经历全球化进程和向知识型经济的转变,这使创造力成为决策的核心。分析证实,文化和创意领域有潜力提供使城市更具吸引力的东西。考虑到城市在吸引游客方面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并越来越多地利用有形的竞争优势来脱颖而出,这一点尤为重要。此外,游客也在发生变化,从对有形景点的热情消费演变为无形的城市活力的积极共同创造者。因此,除了有机会搞活旅游产品外,创意产业还为其聚集的地区增添了活力,成为创意阶层的催化剂,并取代了传统的文化旅游模式。
显然,文化创意与城市的相关性不止于和旅游业的关联。随着旅游业和创意城市之间的协同效应不断增强,决策者必须认识到综合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以利用其城市的独特特征为城市本身获取更多利益。这些部门可以相互补充,成为可持续增长的引擎,其效益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旅游、文化和创意在促进内生性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社区建设、国际认可和文化保护的机会。然而,不应忽视的是,这些部门不应相互侵蚀——经济原理不应压倒文化原理,反之亦然。没有一个城市群在所有方面都表现出色,这意味着创意的众多有益效果不可能同时在每个地方实现。城市文化政策应该设想一个长期发展战略,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尊重当地需求,因为不存在现成的或一刀切的创意配方。

文化与创意是城市旅游绩效的驱动因素
为了调查城市的创意和文化特征与其旅游业绩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根据在游客吸引力方面的相关程度,从监测的29个指标中提取了18个。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减少指标数量,并将下降的因素用作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协变量,以过夜数量为指标,揭示其中哪些因素对旅游业有显著影响。分析中包含的变量按人均进行处理,以便能够在评估过程中进行跨城市比较,而不偏向大城市。此外,为了比较不同的数据,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对缺失值进行了排序并剔除数据集中的极值。
指标分为六个不同维度:
(1)文化供应;(2) 创意阶层;(3) 创意创业;(4) 可达性;(5)开放与包容;(6)教育与人力资本。
这些维度与关于创意和文化城市的现有文献一致。
第一个维度是文化供应。它包括城市的传统文化场所,如遗址和标志性建筑、博物馆、剧院、音乐会和演出场所。文化设施仍然是城市吸引力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决定性因素,为游客提供了有意义的旅游动机(Ritchie/Zins,1978)。第二个因素是创意阶层,由文化和创意部门就业人员构成。但这里不包括所有参与解决问题的人,如经理和律师。第三个因素创意创业确定了文化和创意企业每年创造的就业机会流量:没有创意创业,创意便不会带来经济增长(Landry,2010)。第四个因素可达性可用于衡量城市的区域和国际间联系。可达性除了对旅游业的发展很重要,高效的基础设施系统还增加了知识溢出的可能性,因为接近潜在合作伙伴使合作和相互学习变得更容易(Çetindamar/Günsel 2012)。它包括每天的航班数量、直达其他城市的列车数量以及潜在道路可达性指标。第五个因素是开放和包容,它和城市的跨文化表现近似。开放移民和接纳多样性的地方通过支持思想流动和交融获得创意优势(Florida2002年;Landry 2010年)。最后一项因素被称为教育和人力资本,因为它衡量的是艺术、人文和信通技术领域的毕业生人数。除了文化和创意部门的高就业比例外,该市还必须提供结构化的教育体系。技术人员,即高人力资本,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Florida,2008;Powell, 2007)。
结果表明,文化供应对本研究的旅游衡量指标影响最大。创意阶层在旅游业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文化和创意部门中广泛的创业活动以及高效的基础设施系统与城市的旅游业绩正相关。一个连通且交通便利的城市更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国内和国际游客。最重要的是,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国际研究普遍认为创意经济作为旅游流量的驱动力越来越重要,与这些新兴因素相比,传统文化产品仍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可达性和文化供应的影响不断相互加强。事实上,虽然城市可以通过利用多种资产来发展旅游业,但基础设施是支持旅游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必要条件。与富裕城市相比,中低人均GDP往往会带来更高的游客过夜价值,这表明价格仍然是旅游业的一个相关因素,更高的购买力会刺激游客逗留更长时间。

欧洲文化创意城市的细分
█ 集群1:技术型城市
该集群中的城市大多是大学城,表现出高度的包容性和良好的就业水平。另一方面,它们的文化场所并不丰富,很少有新的文化和创意企业蓬勃发展。这可能反映了学生在结束学业后逗留时间的有限。该集群不包括大城市(>100万居民)。这一群体有两个城市代表:鲁汶(比利时)和曼彻斯特(英国)。

图/鲁汶,来源:https://www.visitleuven.be/en
█ 集群2:创新商业中心
这个集群由通过火车、飞机和道路紧密相连的城市组成。此外,在该集群中的创意行业进行创业似乎很容易,当地居民对非本国出生人口也很包容。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创意城市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这体现在它们在国内和国际联系方面的表现以及它们在欧洲的相对地理中心地位。尽管这些城市在社会经济特征方面各有千秋,但似乎出现了一种共同的模式:它们具有强大的后工业背景,并且正在成功地经历一个由文化引导的转型过程。该集群在创意人才和文化供应方面表现最差。这可能表明,文化主导的转型过程尚未给文化和创意工作带来固定的高文化创意就业岗位比率。
█ 集群3:文化枢纽
该集群的主要特点是其在创意类方面远超平均水平的表现。此外,这些城市拥有丰富的博物馆、剧院、文化遗址和地标,这可能对创造性和知识型员工有重要需求。然而,这些城市几乎没有新的就业机会,这可能会迫使创意人才和年轻创业者离开,寻找更好的商业机会。该集群不包括小城市(<10万居民),其特点是人均GDP水平高。该集群包括罗马、马德里和雅典等城市,这些城市因其艺术、历史和文化遗产价值而闻名于世。与其他集群相比,该集群对文化和创意工作的需求预计会更高。相比之下,这些城市没有展现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就业市场。这一结果可以用两个因素来解释:数据结构存在问题或经济出现警戒情况。

图/罗马,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官网
█ 集群4:创意之都
这些城市都是顶尖的文化中心,艺术和文化在这里蓬勃发展,并滋养着全球经济。巴黎、阿姆斯特丹、柏林、里斯本和布鲁塞尔只是这类城市中的一些例子,这些城市的特点是提供了巨大的文化机会,也有大量的人从事创造性工作。由于其强大的品牌标识、文化遗产和强大的讲故事能力,它们是数以千计的游客的重要文化目的地。这些城市在文化供应、文化就业和创造就业机会之间表现出更健康的平衡。然而,奇怪的是,就开放性和容忍度而言,这一集群的平均表现较差。这一结果可以解释为这样一个事实,即大城市通常具有更突出的不平等和中产阶层化机制,这些机制往往将外围地区与核心城区分开来。

图/阿姆斯特丹,来源:https://www.iamsterdam.com/
█ 集群5:有吸引力的文化中心
第五个集群由具有巨大文化价值的城市组成,这些城市尽管规模较小,却拥有重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举几个例子,爱丁堡历史中心、格拉纳达的阿罕布拉和阿尔巴金、威尼斯及其泻湖、根特的佛兰芒起源地和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就是这一集群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品牌下的著名旅游目的地代表。一般而言,该集群的特点是中小城市,其中没有一个人口超过50万,而就业水平和人均GDP各异。然而,如果旅游业在一方面代表了中小城市的一大机遇,那么它也是对当地居民福祉的潜在威胁,特别是当它们超过了旅游承载能力时(UNWTO 2012)。

图/佛罗伦萨,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官网
█ 集群6:新兴文化创意城市
最后一个集群范围是最大的,包括所有有潜力改善的城市。事实上,与其他集群的平均表现相比,它们在各个方面都表现不佳,其特点是文化就业水平低,人口规模小或中等,人均GDP水平低。此外,他们中的大多数虽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但尚未创造出足够的文化条件和动态的经济环境来吸引创意阶层。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布达佩斯,东欧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其年就业增长率为18%。这样的快速增长伴随着旅游业和设计行业的发展,它们是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因此,如果说这座城市现在还不能与西方的创意之都相比,那可能很快就会了。

图/布达佩斯,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官网

总结
结果证实,文化和创意城市可以根据6个相关因素进行评估:文化供应、创意阶层、创意创业、教育和人力资本、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可达性。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厘清文化、创意和旅游之间关系的方向。特别是,如果扩展分析框架,应该囊括不同创意产业对旅游吸引力的影响,以及它们在不同集群中的影响如何变化。事实上,对于有吸引力的文化中心和文化枢纽来说,传统文化产业可能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对技术型城市和创新型商业中心来说,它的战略重要性可能较低。相比之下,媒体和通信企业可能是文化创意城市发展的关键引擎,但对新兴文化城市来说不太重要。
此外,旅游业的效果和影响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指标来评估。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如当地和国际游客抵达城市的人数或游客在旅游相关经济和文化活动中的消费水平。事实上,增加游客过夜的数量可能不是许多城市的战略目标,相反,这些城市可以从提高当前游客体验质量中获受益更多。特别是小城市,一旦达到其旅游承载能力的最大水平,其旅游业就有可能受到密集旅游流的破坏,而不是增强。
因此,通过定量和横向研究方法,本文有两个主要目标。首先,希望通过关于界定城市文化创意内涵,并对旅游业有积极影响的城市特征的实证,探索创意城市与游客吸引力之间的关系。其基本假设是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旅游业产生积极影响。其次,它旨在制定一个框架,根据文化和创意专业化对城市进行细分,探讨文化和创意城市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为何。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是文化和创意城市发展可以通过不同的战略、而非一刀切的改革来实现,并由此通过定量数据强调文化和创意城市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该分析是在具有代表性的欧洲城市样本上进行的,因为这些城市在创意和文化环境方面丰富多样,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背景。
相关链接:
世遗与旅游,社区与游客——“世界遗产城市”组织最新全球大会报道及资料汇总
█ 图书推荐 █

(点击图片查看本书简介)
《世界遗产、场所营造与可持续旅游:走向遗产管理的一体化路径》
World Heritage, Place Making and Sustainable Tourism – Towards Integrative Approaches in Heritage Management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原著目录及选文
*本期编辑:胡玥,排版:韩依琪,审核:魏青、李建芸、尚晋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清源或邮件bjchcc@126.com。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环球译介】文化、创意与旅游吸引力:建立共同的政策——欧洲城市的不同集群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