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骥,风景园林与旅游规划分院
古村落的加速消亡
“古村落正在消逝”,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古村落正以惊人的速度毁坏,有的居民迁居新房,旧房无人理会,很快自然毁坏;有的村民在村里修建了一些现代形式的新房,破坏了其传统风貌;更有些古村落在旅游开发中被人为“掏空”了,成为没有原住民的“空心村”。据报道,10年前中国有360万自然村庄,目前仅剩下270万个。10年内有90万个自然村庄消失了,平均每天有将近300个自然村落在消失。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曾在其书中写道:“每一分钟,都有文化遗产在消失。再不保护,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就没有东西留存了。如果我们再不行动,我们怎么面对我们的子孙?”
古村因何而衰败
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漫山遍野的果树果林,层层叠叠白墙灰瓦的民居,纵横交错的屋脊、马头、檐角,瓦垅间袅袅升起的炊烟,远处连绵的山峦……这便是金庭东村留给人们的印象,如同一幅清新婉约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朴实恬静。
2014年,太湖金庭东村被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是对其历史价值的最高礼赞。那么,这座历史文化名村的现状如何呢?经过多次走访发现,曾经自然和谐的古村落,如今也正面临着钢筋水泥的侵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洋楼正不断地吞噬着古村,古民居倒塌衰败,古村风貌正在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昔日太湖吴风古村的保护迫在眉睫。我们不禁会问,什么原因导致了诸如此类的古村大量且加速衰败呢?
其一,城镇化的冲击。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与之对应的是农村人口的快速萎缩。当然,自然条件的限制导致村民离开条件较差的村子追寻更好的城市生活也是古村人口减少的一个原因。人口与村子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大量农村人口的离开是古村落衰败的起点。
其二,不合理的开发。这其中就包括了民间缺乏管理的破坏与不甚合理的旅游开发。一方面,村民自发的建设新屋,放弃旧屋,形成许多风貌不协调的新建筑,同时古建筑由于缺乏管理维护,不断倒塌损毁直至消失;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对古村落的过度利用,打破了古村的固有平衡,古村落的生态环境容量、资源空间容量、心理容量与经济容量都不堪重负。更严重的是,过度的旅游开发破坏了古村落传统生活的神韵,使古村变得既无“古味”又无“新趣”。
客观而言,古村落的破败不仅有认识上的问题,也与资金缺乏有很大关系。尽管国家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给予几百万元补助,但相对于一栋古建筑动辄上百万的维修经费而言,仍然杯水车薪。
守住古村落这块文化“瑰宝”
古村落保护常常陷入这样的悖论:经济欠发达地区存留的古村落较多,但越缺少保护的地方就越差钱。调查显示,我国大量的传统村落分布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由于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多数时候人去楼空,传统文化习俗也有断裂之虞。2014年4月,由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发布文件称,最近一段时期以来,传统村落遭到破坏的状况日益严峻,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
对于当今古村落保护堪忧的现状,首先要加强政府层面在古村落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带动民间的保护力量。制订传统古村落保护规划,树立保护理念、制订保护规划至关重要。政府高度重视、全方位支持是关键,但也必须充分认识到民间力量是无穷的、不可忽视的。由于古村落民居大多属于村民私产,加强对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宣传力度,使保护和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并逐步成为民间的自觉行动对于古村的长远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要正确处理传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与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要统筹新村和古村建设,一方面要保护旧村原生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旧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发旅游特色资源;另一方面是做好新村的规划、整治,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并建设完善古村旅游服务的各项设施(如餐馆、旅店、商店等),达到“利用古村吸引游客,利用新村完善设施服务游客”的目的。
再者,建立对传统古村落的长效管理机制。出台传统古村落保护相应的法律法规很重要,但对日常监管也很重要。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如管委会)和长效管理机制,将古村落的保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最后,加强传统古村落的文化建设。丧失文化的古村落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空壳村”。拯救传统古村落,实际上就是拯救传统文化。加强古村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给传统文化注入活水的源泉,即在保留并延续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基础上,使其与现代文明相适应,在村镇(乡村)的不断建设、发展中传承下去,并散发出新的活力。
古村落是城市的历史记忆,是本土文化的根与魂,是老祖宗留给后人丰富而又宝贵的历史财富和文化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建筑和依附其间的故错落文化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如果我们还任凭古村落“自然消亡”,那么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人文古迹,也将丢失城市的根和魂。
订阅:
1、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2、微信号搜索“jupchina”
3、查找公众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转发给朋友
更多资讯:
点击右上角的查看“官方账号”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