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p专访:住建部黄艳副部长谈“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


  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现场会定于12月10日在三亚召开。住建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刚刚于4天前检查了三亚全国“双修”工作现场会筹备情况。中国城乡规划行业网三亚“双修”项目报道组自9月份以来配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双修”项目组工作,就三亚“双修”工作开始进行关注与报道。9月12日下午,报道组针对“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主题对黄艳副部长进行了专访。现将访谈内容做一整理,以飨读者。感谢黄艳副部长百忙中审阅并授权发布!





China-Up记者:黄部长,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够接受中规院“规划中国”信息平台的采访。在今年6月下旬,您曾经去三亚调研这项工作的进展,在现场您有些什么感受?想请您谈一谈三亚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作,对未来我们国家城市建设和规划行业将产生什么样的引领性影响。




黄艳副部长:三亚是东亚地区一个知名的休闲旅游的海滨城市,这次去考察,确实看到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城市环境、空间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我有两个体会:


第一个体会是三亚市委市政府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的坚定决心和高涨干劲,力求在修复和修补中逐步解决城市问题,最终实现三亚的长远和健康发展。三亚6月份的天气非常炎热,白天室外气温都到了40多度,在外面走一会儿全身就都湿透了,但在炙热的高温下,政府各级官员、工人、我们的技术人员没有一丝懈怠,没日没夜地干,非常辛苦,能够看到大家对这项工作的认知、理解与投入。


第二个体会这是项综合性和专项性、近期和远期、系统性和关键节点、破题和日常工作相结合的复杂工作,修复修补工作干得很及时,是对生态环境抢救性的修复、对过去工作存在欠缺的纠错,是对三亚民生的关注。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会直接影响老百姓对这座城市的感受,是不是宜居的、幸福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明了今后一个阶段我们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住建部在三亚开展的这项试点工作具有示范意义,体现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综合性转型,跟上了老百姓的诉求,跟上了时代发展的节奏,对走出一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China-Up记者:住建部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间点在三亚开展这项试点工作?


黄艳副部长: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这样的城市更新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本来是一个一直存在着的过程。近年来各个城市在开展的一些工作如旧城更新、综合环境整治、各种污染治理,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从这些工作中我们要看到城市工作未来的转型方向,从过去的扩张型、粗放式的发展转向以存量优化为导向的集约高效、环境品质为先的发展方式。


选择三亚作为试点城市,来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还有两个原因:一是三亚自身具有发展的需求,它承载了自身和外部的发展期待。过去三亚发展得非常快,房地产、旅游业蒸蒸日上,再加上国家给予很多开放政策,现在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旅游目的地。三亚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但发展中遇到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趋利避责的现象并不少见,导致欠下不少生态账、市政账、民生账,再不修补,这个城市会失去它的特色与优势,所以对三亚来讲这是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为了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健康成长,需要边发展边收拾、边修补、边修复,以确保城市发展是可持续的。二是三亚的领导和干部有信心做好这次工作,这既是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积极落实,又是对全国类似工作的探索示范,更是对三亚人民需求的积极响应。陈政高部长曾称赞三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身体力行、敢干敢管,真心要干一番事业。这也给了我们信心。





China-Up记者:把三亚经验向全国进行推广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黄艳副部长:每个城市无论自然还是人文历史,都有各自的特点,有它的特殊性,一个城市的做法也不会在全国一模一样地复制。因地制宜,认清自己城市转型发展的目标和内容才是关键。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来认识。首先共同的问题就是城镇化。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城镇化率从2000年36%快速提高到2015年的56.1%,15年的时间城镇化率增长了20个百分点,许多城市现在已经度过了高速发展期,城市开始转向内涵式的发展,修补更新工作的重要性显现出来。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预言: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镇化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新技术会带来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型,发展方式的转型;中国占了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城市的发展建设,无论是从需求还是供给层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这不光是影响中国还可能会影响世界。我们的城市在如此快速地扩张过程中,会创造新的发展成就,也肯定会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河流污染、山体破损、湿地被占,城市里缺乏良好的自然环境。雾霾等空气污染问题更是困扰着人们。城市里功能配套尚未健全,生活有诸多不方便,职住分离现象严重,交通问题很糟糕,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堵车。进一步会发现城市短板暴露得非常明显,比如在社区层面,房子建了,但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不到位,垃圾污水的处理、水暖电气热的供给等设施没做到位,小学、中学、医院这些公共服务设施没配置到位;再比如,没有足够的公共空间,群众的广场舞都跳到立交桥下面,我们的大爷、大妈们在边角地上活动,让人心疼。


其次,还有很多城市管理的问题。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轨道交通建了以后,轨道线路之间、轨道和公交之间、以及与其它交通方式接驳换乘特别不方便等等。在城市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诸如此类洒汤漏水的现象非常突出。


城市出现了这么多问题,一个原因是速度太快了,另外一个原因是规划建设和管理理念跟不上,治理能力不到位。目前城市建设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到了一个转型期,这个转型期就是要从大规模扩张型的粗放发展回过头去补短板,做优存量的问题,我们过去做了但没做好、没做完善的,我们要回过头来完善,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到了一个做优存量的时候。


转型期怎样做?我们找到了一个途径,就是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这要求我们自己工作方法要转型、理念要转型、规划要转型、建设管理要转型。





China-Up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规划怎么做?




黄艳副部长:城市规划怎么做?先说生态修复的事。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它具有生态性和惠民性,它不仅是河流和山川,更是全面综合的系统工程。这里所说的生态性不仅是说生态性大于景观性,中规院这次的工作把城市修复的大格局确定下来,这样做很好,将城市的生态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放在了第一位。系统性的生态修复要做好生态的评估,要做好生态系统性的规划,要明确目标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双导向地确定着手的项目是什么。三亚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试点工作包含了很多项目,它们的背后其实是规划的引领,整体性、系统性要突出,并且选择最关键、最具节点性的项目去做,就是目前实施的第一批工程。要强调的是,这是个长期的工作,不可能在一年、两年之内采取运动式的做法把它做完。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要完善过去我们做得不够好的,需要的资金量、工作量都非常大,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有条不紊,逐步推进。


再说城市修补。城市修补是以规划设计为基础,有几个重要的方面必须首先做好规划。


第一就是要完善功能,包括交通功能、市政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居住和就业的功能。过去规划有这个内容,但功能体系不完善,原因可能有规划理念不对的地方,或者可能规划理念不错,但建设没有按照时序建,或者建得好但是系统内部的配套不到位,有些公共设施建好了但被挪作他用或管理维护不善,不能很好惠及民生等等,所以修补功能我认为是城市修补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


第二是修补过去的短板。需要针对一定的范围,不是光整理几栋房子几条街道,而要在一个范围内根据市民的需求去评价它缺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修补功能、修补短板是一个系统工作。


第三件事就是城市修补具有特别明显的社区功能。我们过去的规划是自上而下的机制,从上面往下做规划,然后一层一层地去落实。存量规划就行不通了,“存量”既然是老百姓住的地方,你要去修补一定要跟老百姓商量。对规划师来讲,就是工作方式的转型。过去技术人员更多地面对图纸作业,知道技术是什么,知道管理是什么,但是很容易忘记了社会是什么。今后你要会跟市民打交道,你要知道他想要什么,市民的需求能否满足是检查、评价规划实施效果的标准。而且规划师不光要知道他想要什么,他们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应该怎么组织,怎么做群众工作,怎么去听取群众的愿望,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等等这些都要学习了。我们规划的技术人员要更多地向社会工作者转型,大量的工作放在社区,宣传规划,去跟社区民众商量规划的实施。所以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修复,需要重视社区共治,注重社会和谐的营造。


城市总处于发展变化中,这次三亚的工作释放了我们规划理念、规划方式转型的一个信号。“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将是一个长久的话题。这个长期的工作,对政府部门管理人员、规划技术人员,以及规划建设管理的方式都会有一个全新的要求,需要我们现在从思想上、理念上、学科发展上、技术方法上开始探索转型。否则我们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也跟不上老百姓的诉求。


现在借助“规划中国”这个信息平台,向政府体制内的规划工作人员、规划公务员、规划管理者和政府体制外的技术人员发出倡议,规划工作要主动地转型。把我们掌握的理论、技术、方法全力投入到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中去,为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致谢:

本次采访活动得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保军院长、张兵总规划师的支持与帮助,谨致谢意。


统筹:China-Up三亚“双修”项目报道组.
记者:王伟英



相关链接:

张兵:“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助推城市转型│观点

“双修”,让城市更美好——靠谱人助力三亚解放路颜值担当,看骑楼风光重新扮靓鹿城•景观篇+交通篇

“双修”,让城市更美好——靠谱人助力三亚解放路颜值担当,看骑楼风光重新扮靓鹿城•建筑篇

“双修”,让城市更美好——一座城市的生态梦想(下)

“双修”,让城市更美好——一座城市的生态梦想(上)

双修”,让城市更美好——三亚“双修”总规编制者详解城市发展蓝图绘制始末│实践探索

杨保军:“双修”,让三亚更美好│实践探索

中规院驻场倾力支持 三亚“双修”项目顺利落实——“规划中国”开启现场系列报道

住房城乡建设部黄艳副部长调研三亚“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要闻

“‘双修’让三亚更美好”——三亚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规划项目系列报道•壹:住建部领导高瞻远瞩 运筹帷幄

“双修”纵横谈(上):张兵:三亚“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介绍│会议专递

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