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住房城乡建设部紧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城市双修”工作。自去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颁布第三批双修试点城市名单后,全国共有58个“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本期专栏介绍了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各地的试点近况,欢迎分享。



秦皇岛:通过城市双修 打造生态绿心


2017年7月,秦皇岛市被我部列入城市双修第三批试点城市,栖云山生态修复工程成为秦皇岛市城市双修示范项目。秦皇岛市创新地将河北省园博园选址于栖云山脚下,将园博园和栖云山生态修复同步规划、同步开发、同步建设,打造城市生态绿心和市民休闲游憩中心。


栖云山位于秦皇岛市区中部,是城市中重要的山体景观资源。该区域在80年代由于民间开山采矿,形成了20多个大大小小的矿坑,矿坑岩壁破坏较为严重,山体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栖云山生态修复工程充分利用山体自然冲沟、生态堰形成持续性水流,打造瀑布、湖泊等生态景观,通过沟渠水系连接,建设良好的水循环系统。对废弃的矿坑边坡通过地形重塑和增加植被构建新的生物群落。采用“柔性护坡缓冲带+近自然客土喷播”组合施工法,在做好地灾防护、保障基岩稳定前提下,用藤本植物美化崖壁,与水面搭配,形成绿化景观。对地质条件较差的山体采用台地挡墙、格构梁护砌等方式进行修整加固,并用藤本植物予以修饰美化。通过对矿坑修复治理,重点打造户外乐园、养心花园等景观节点,营造丰富多彩、覆盖全龄的互动体验式游憩节点。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修复前后对比


依托海拔200米的城市中心最高峰,修复后的栖云山将与河北省园博园一起为秦皇岛增添总面积约5000亩的青山绿地城市核心公园,实现“三城抱一山、一山望三城”的独特空间格局。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修复前后对比


7月16日,河北省第二届(秦皇岛)园博会开幕,栖云山山体修复工程也取得明显效果,项目已完成投资29.4亿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新空间。白天可观赏园艺,畅游青草绿树百花之中,晚间可感受夜景,沉醉缤纷霓虹光影世界。



西宁:绿色发展树样板 城市双修惠民生


自2017年西宁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以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城市双修作为推进城市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城市双修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实施方案,着力使城市双修彰显幸福西宁的时代内涵。


一、坚持统筹引领,推动城市双修工作

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总目标,全面开展生态空间摸底调查和城市建设现状评估工作,编制完成《西宁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和生态修复等专项规划,为科学推进城市双修提供依据。


二、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围绕打造高原山水生态城市的目标,按照“山-水-城”一体共治思路,着力打造跳动“绿芯”的生态山水城市,充分奠定西宁绿色发展、城市转型升级的生态基础。具体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构建支撑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启动200平方公里的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山地森林公园;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6540亩工业用地用于园博园建设,还绿于民;筑牢城市远近郊绿色屏障,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中心广场


二是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开展城区园林绿化提质提速行动,推进11个城区精品主题公园、12处公园游园建设,完成39处街头绿地和27条道路新改建绿化建设;营造78处花街和花卉造景节点,完成27个老旧楼院、单位庭院景观提升改造。


三是推进全流域水生态治理工程。加快多巴湖、扎麻隆湿地建设,构建 “4河1湖11沟道”生态格局,完成北川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启动西川河生态治理工程,推进南川元堡子湿地建设,打造 “河湖相连、林水相映、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高原生态水城。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北川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1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北川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2


四是塑造西宁卫城城市风貌识别区。实施北城墙香水泉段抢险加固工程,推进西宁卫城传统街区改造,启动文庙等文物古迹的修复,体现河湟文化特色,填补城市中风格化商业类型的空白,延续文脉和历史记忆,增强城市的识别性。


五是塑造高品质城市空间。加快湟水河生态活力轴规划建设,着力优化空间、提升品质、让市民真正看到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展示绿色发展样板城市风貌和幸福西宁内涵的风景线。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南北山绿化


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一是聚焦群众日常生活需求。打造绿色低碳的“15分钟幸福生活圈”,加快微利便民设施建设,大力增设街头绿地广场等“微空间”,提升生活空间品质,提高社区凝聚力。


二是全面推进畅通西宁建设。实施城市道路“外环内网”等六大专项工程建设,城区道路拥堵平均指数由2016年的3.67下降为2018年上半年的2.29,降低了37.6%。


三是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治山、理水、润城”为建设策略,全面推广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开工建设项目160余项,建设规模18.08平方公里,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原半干旱地区海绵试点建设模式。


四是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型工艺、物联网技术,累计建成综合管廊30公里,实现包括电力、通信、再生水、热力、燃气、雨水、污水等城市八大市政管线的入廊,综合管廊建设理念和工艺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南山公园


五是改进城市管理。实施以“综合”“下沉”为核心的城管体制改革,建立市政公用一体化管理服务模式,构建了市级统一领导、区级组织指挥、街道统筹管理、社区联动配合的城市综合管理新体制,打造“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升级版,城区主干道机扫率达到85%以上,推进“厕所革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两载砥砺前行,两载春华秋实。下一步西宁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长坐标,持续推进城市双修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欠发达、高原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方法和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将西宁建设成为高原山水生态城市。



洛阳:开展城市双修 提升城市活力


自2017年3月洛阳市被列为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以来,洛阳市政府制定印发了《洛阳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实施方案》,双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重理生态,修复生态系统格局

一是河道修复。实施“四河同治、三渠联动”工程,治理总长度546公里,新增游园11处、湿地10处,完成沿河棚户区改造8个、村庄整治项目16个。


二是山体修复。对市区周边的万安山、周山、龙门山等早期由于取土、采石、修路等已破坏的山体进行修复。目前,万安山山顶公园建成投用,龙门山森林公园提升工程完成一期工程,周山森林公园提升工程已启动。新安县石寺坡通过实施碳汇林项目,荒山成林海,风景似江南。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洛阳伊河


二、提升品质,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一是游园绿道建设。采取见缝插绿、拆违建绿、腾退还绿、破硬增绿等方式建成兴洛湖公园、开元湖体育休闲公园、邙山体育公园、庄王山生态文化公园等100个小游园,使市民切实感受到了“开门见绿、出门见园”。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


二是闲置空间增效。按照“城市修补”理念,规划建设文博体育公园,打造集生态绿地、遗址文化展示、体育运动、休闲游憩为一体的公共城市空间。充分利用高架桥下公共空间,引入绿化和自行车、机动车停车场等功能,提高空间利用率。


三是拆违力度加大。对侵占绿地、广场、停车等公共设施用地的违章建筑坚决予以拆除。市区已拆除违章建筑881处,拆除面积373558平方米;市辖各县(市)拆除违章建筑551处,拆除面积139944平方米。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兴洛湖公园


三、疏理交通,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一是完善交通设施。建成古城快速路、隋唐园立交、南环路王城大道立交、王城大道下穿隧道、新街桥、瀍涧大道东段等项目。积极推进王城大道快速化工程,提升改造环城高速公路网。


二是组织交通疏导。完成编制《隋唐洛阳城宫城区交通疏解专题研究》,对隋唐洛阳城宫城区周边交通绕行和功能疏解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核心区功能疏解和协调区更新改造,再现宫城核心区整体风貌。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文博路改造提升工程景观


四、延续文脉,突显城市文化特色

一是大遗址活化利用。建成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启动“两坊一街”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和隋唐城南城墙遗址公园展示工程。规划建设49.3平方公里的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


二是工业遗产保护与展示。规划建设工业博物馆群,对涧西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展示。同时对国家“一五”时期重点项目厂前区和部分街坊进行整体保护提升。


通过城市双修,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特色风貌,使洛阳更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  



扬州:从花都汇看“城市双修”的扬州智慧

 

花都汇,是在扬州原小茅山垃圾填埋场的基础上进行的生态修复,该垃圾填埋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用于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简易填埋,1996年停止使用,后一直荒废。


由于扬州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垃圾场的原址已然处在城市中心的位置,且多年来垃圾场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期,扬州市开展了花都会生态修复工作。具体开展以下工作:


一、提升空气质量:采用先进封场技术,阻滞污染气体排放。将填埋场垃圾堆体,覆盖多层高密度聚乙烯膜,膜内垃圾堆体里还将打上导气孔,结构层高达十层。另外,建筑物室内地平还在室外地平基础上架空三十公分,以确保空气流通。


二、降解土壤污染:封场处理的实施,达到了阻止侵蚀、隔离废物层,断绝了对土壤的进一步污染的效果,同时,还有严密的系统来收集和处理填埋废气与渗滤液,并铺设聚乙烯土工膜以防止垃圾场内的有害物质向土壤的二次渗透,并通过绿化降解土层污染。


三、治理水质:填埋场封场工程包括地表水径流控制、排水、防渗、渗滤液收集处理等,将有可能产生,渗滤液的收集和导排进入污水处理厂,从污染源头上杜绝污染城市水体。


四、地形改造:由于垃圾堆体日积月累和瘦西湖隧道建设泥浆堆放围堰,场地与周边形成了落差近20米的台地,可随时坍塌,该项目实施后,微地形的改造彻底地消除了此安全隐患。


五、设施利用:对原废旧厂房、泥浆池等设施,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扬州园林技艺进行景观展示,对周边场地进行生态修复,营造特色景观,并通过开展综合利用,打造集娱乐休闲、花卉盆景展示、花鸟鱼宠市场、儿童乐园等功能于一身的花卉园艺体验中心。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修复前后对比


经过一年半的工程建设,人人避而远之的垃圾填埋场,脱胎换骨成为生态大公园。漫步园中,随处可见“变废为宝”的匠心景致:废旧厂房被改造为大型场馆;泥浆池固化处理后成为生态湿地示范区;锅炉房、浴室、门卫室变身崖柏馆、“半亩园居”等小型展馆。


如今的花都汇经过近两年的运营,已成为不少市民争相前往的好去处,开园以来已经接待游客过百万人次,成为扬州唯一集生态公园、市井文化体验和花鸟鱼宠、古玩字画交易于一体的平台。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相关链接:

住建部:黄山、安顺、淮北双修试点进程成效显著│专栏

住建部:济南双修试点有进展有成效│专栏

打造古城保护3.0版本,泉州“古城双修”规划设计初步方案正式出炉!│要闻

住建部推动双修工作不忘初心 持续发力!披露第三批试点名单

住建部:泉州细化工作方案  确保双修试点成效│专栏

住建部:北京、南京开展城市双修工作动态│专栏

试点即起点!南京“城市双修”准备这样“修”……

住建部:阿尔山市、西宁市全面开展双修试点工作│专栏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将福州等19个城市列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的通知

住建部全面部署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要闻

全面开展“城市双修”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

住建部:各地快马加鞭推进双修工作│专栏



全面开展“城市双修”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杨保军:“双修”,让三亚更美好│实践探索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中规院驻场倾力支持 三亚“双修”项目顺利落实——“规划中国”开启现场系列报道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

住建部:秦皇岛、西宁、洛阳、扬州双修工作彰显城市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专栏城市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