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
电话:010-68047618
中国自然资源报微信平台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阅读提示
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形势严峻,近岸海域环境问题突出。为此,从2016年起,我国开始部署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作为全国首批8个试点区域之一,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针对陆源污染严重、滨海湿地面积缩减、自然岸线减少、海岛岛体受损等问题,实施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沙滩整治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三大工程,生态文明效应不断放大,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洞天福地,从此开头。”这是2010年,台湾诗人余光中游览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时留下的佳句。6年之后,一场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造福百姓的整治行动从这里开启了大幕。
洞头有岛屿302个,素有“百岛县”之称,资源丰富,景色宜人。但在前几年,洞头近岸海域环境问题突出,面临着陆源污染严重、滨海湿地面积缩减、自然岸线减少、海岛岛体受损等严峻问题。2016年,温州市作为全国首批8个蓝色海湾整治试点单位,在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核心区实施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沙滩整治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三大工程,推动沿海、近海景观生态化改造提升。
“洞头通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生态文明效应不断放大,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温州市洞头区海洋与渔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李昌达表示。据介绍,洞头蓝色海湾整治项目总投资4.76亿元,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涉及17个村2.5万人,目前已完成90%以上的工程量。
清淤疏浚换来“最美渔港”
东沙渔港是一个天然渔港,从空中俯视,其三面环山,呈“C”字形,港内可同时容纳约600艘船只进港避风。
近岸构筑物清理与清淤疏浚整治,是蓝色海湾整治的内容之一。李昌达介绍,洞头着重对东沙渔港和中心渔港等进行清淤疏浚整治,其中,洞头中心渔港是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核心区和打造5A旅游景区海上旅游休闲运动的重要场所,而东沙港则是洞头第二大渔港,渔港所在地是全区重点渔业区域。
“通过实施渔港海底清淤疏浚项目,东沙渔港和中心渔港共清淤160万立方米,港内水深平均提升2.7米,浅湾变美港,不但改善了渔港水质,也满足了各类渔船安全避风的需要。”李昌达说。
疏浚后的浙江温州东沙渔港。资料图片
作为洞头避风性能最好的渔港,东沙渔港每天都会接纳近百艘渔船。但在过去,每到开捕季节,小到饮料瓶,大到泡沫箱,渔港水域内垃圾随处可见。
整治后的东沙渔港,由“脏、乱、差”变为“整、洁、美”,也因此被赋予了“最美渔港”的称号。每当台风来临,东沙渔港便成为渔民不二的选择,但数量众多的渔船却并没有给渔港带来“麻烦”:整个港区水面清洁无垃圾,渔船排列整齐有秩序。渔港的新变化,也得益于渔民海洋生态意识的提高,以往随手倒到海水里的废油,现在被渔民主动搜集起来集中处理。
东沙渔港只是洞头实施海洋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此外,洞头还将生态红线的理念应用于海域管理,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总面积635.7平方公里,分区分类制定管控措施;建立“湾(滩)长”制度,将排污入海口监管、岸线整治修复、近岸养殖管理等责任压实到街道(乡镇),有效增强了基层管护海洋生态的履职能力。
砾石滩变身细沙滩
碧海蓝天,白净沙滩。6月6日,2019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浙江主场活动在东岙村的沙滩上举行。但过去的东岙可并不是今天这般模样。
上世纪80年代末,在填海造地、取沙建房、建造码头的影响下,一处处洁白美丽的沙滩开始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挖土车在沙滩上不分日夜地开采,面积达1.84万平方米的东岙沙滩,最后竟只剩下裸露碎石。
“那时的东岙沙滩是一片杂乱无章的砂砾质滩,污水横流,环境很差。”回忆起当年的东岙,东岙村党支部书记林振平深有感触。
蓝色海湾整治启动后,当地采取建设排洪沟渠、集污纳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铺设底沙面沙等工程修复措施,东岙沙滩逐渐恢复了原有面貌,提升了生态护岸和防灾减灾功能,改善了生态环境。如今,这片岸线总长135米的沙滩,吸引了大量游客,先后成功举办了国际千人瑜伽盛会、国际铁人三项赛、沙滩音乐节等赛事活动。
浙江温州凸垄底整治修复后面貌一新。刘海鸣 摄
而东岙村也因此一举成为“网红村”,渔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2018年,东岙村接待游客达3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约2亿元。东岙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7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70万元,户均收入提高了10万元。
据介绍,除了东岙,洞头还先后修复了沙岙、凸垄底、韭菜岙等多个砂砾滩,修复面积共10万平方米。如今,位于蓝色海湾整治区域的渔家民宿已达151家,共有床位2265张,占全区的61.63%,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带动了千余名渔农民就业、创业。
海洋生态廊道串珠成链
2016年11月,洞头海洋生态廊道整治修复工程(洞头村至铁炉头村东侧生态廊道)动工。该项目总面积约5.2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海堤长度约2144米,防护绿地1.2万平方米,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防护绿地绿道设计、海堤景观化改造及亮化、码头护栏改造等。
海洋生态廊道建设,让洞头独特的海石崖地貌景观由点及面、串珠成链,从“盆景”变成了“风景”。李昌达介绍,目前,洞头已建成大沙岙、炮台山、仙叠岩、半屏山等近18公里的海洋生态廊道,阻断了外来务工者及部分当地百姓对仙叠岩、半屏山等附近岩礁贝藻类生物的采集通道,杜绝了过度开采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行为。
浙江温州洞头修葺一新的民居。林加杰 摄
破碎化的海洋生态景观被生态廊道串连了起来,而面向海洋,洞头则通过采用羊栖菜、紫菜、藤壶、牡蛎等贝藻耦合的模式进行海藻场修复,此举提升了附近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同时,还为小鱼虾避敌、索饵、产卵、生活提供了场所,有效恢复了附近海域的生态系统。
随着海洋生态村庄、红树林湿地公园、海洋地质公园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2018年,洞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18.3%,并获评浙江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海陆并进打造大花园
“推进蓝色海湾整治,不仅要‘治海’,还需要‘治陆’‘治岸’,实现从海洋到陆地的全程监控、同步治理。”李昌达说。
据了解,洞头在整治工作中将“治海”和“治陆”同步进行,做到海陆并进、同步治理,呈现出新成效。比如,洞头采用“厌氧发酵+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对沿线村居的生活污水进行集污纳管、集中处理,终水回用后用于灌溉花草,有效减少了入海排污。
通过蓝色海湾整治,洞头完成本岛南片区近20个村11公里污水管网的提升和普查,海岛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行政村覆盖率、设施运行率、排放达标率3个100%,城南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提升至一级A标准。全区范围内全部消除“垃圾河、黑臭河”,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面积占比增加27.3%,劣四类水质面积占比减少27.1%。
同时,洞头还对部分景边村、岛屿实行整村搬迁,腾挪发展新空间,实现了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赢;构建海岛新景观,全面实施十大花园系列工程,打造全域大花园。目前,洞头已建成4条美丽乡村风景线、51个花园村庄、2500个花园庭院、33座花园厕所、35.5公里花园公路,海岛乡村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修复效果看“蓝湾指数”
开展蓝色海湾整治,洞头区不仅收获了更好的生态环境,激发了生态经济,还率先在全国推出了(中国)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评价指数体系。业内专家对此评价颇高,认为其是国内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创新性成果,可用于蓝色海湾整治修复效果评估。
什么是“蓝湾指数体系”?李昌达介绍,“蓝湾指数体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工程对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改善海洋环境质量,提升海岸、海域和海岛生态环境功能,维护海洋生态安全,促进沿海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效应评价指数和对照标准体系。
“蓝湾指数体系”包含“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和”六项蓝湾指标,还包括管理保障、约束指标两项特色指标。按照这套评估体系,洞头自我打分得出的结论是:东岙沙滩“蓝湾指数”为85.99,这反映了海湾质量状况良好、稳定,保护和管理全面。而整个蓝湾工程评估结果为0.84,反映了工程修复效果良好,修复对象状态稳定,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为让这个大数据能更好地指导农渔民的生产生活,原洞头区海洋与渔业部门在东岙湾口竖起长6米、宽4米的大屏幕,上面实时滚动着今日游客人数、亲水指数等级、沙滩游乐指数等级、廊道观光指数等级、水温、浊度、叶绿素、波浪、能见度、气温、风况、天气、漂浮物等数据。“这让我们对海岸线资源保护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林振平说道。
碧海蓝天也是金山银山
东岙村一位经营民宿的业主说:“以前村里的生活污水大都排放在了沙滩上,我们不希望这么漂亮的沙滩修复好了,又变成以前的模样。”
一个好消息可以打消这位村民的疑虑。今年,洞头区再次入围新一轮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争取到资金2.26亿元。在新一轮整治中,该区将实施海岸带、滨海湿地和海岛海域生态修复三大工程,重点突出“破堤通海、生态海堤、十里湿地、退养还海”,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打造生态健康、环境优美、人岛和谐、监管有效的生态岛礁,加快建设“海上花园”。
以海为美,拥海而兴,生态护海。“我们通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利用生态杠杆来撬动产业崛起、海岛振兴,让海岛群众换了一种方式‘靠海吃海’,走出一条既彰显海韵、又留得住乡愁的绿色发展道路。”洞头区区长林霞说道。据介绍,近年来,洞头先后获得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海洋公园、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岛实践创新基地等“金名片”。
碧海蓝天也是金山银山。“洞头是全国海岛生态修复的样板。”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副处长钟天明表示,今后,随着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浙江沿海地区和海岛,将会出现更多的“美丽海湾”。
关注:
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视频征集活动开始了!欢迎各位读者朋友踊跃投稿!
我们将在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官方微博、微信、今日头条号、大屏等平台上开设专栏,在9月30日前随时刊发收到作品中的优秀短视频。
投稿时间为:即日起至9月30日。
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拍摄内容:在视频中寄语祝福新中国成立70年。视频中要介绍自己或介绍工作、拍摄地点和正在做的事情。并在视频结尾前加一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可以多提供相应视频素材,如展示工作场景的镜头,只要够紧凑、有趣或有故事。请同步提供视频相关文字。敬请留下联系方式。
期待你们的参与!
自然资源报刊征订进行中!
全年均可订阅~
2019年1月1日起,《中国自然资源报》支持智能手机端同步原版阅读,当期报纸当天看,往期报纸即翻即览,价值文章随手评论、收藏、转发,附赠百余种期刊杂志、有声读物,读报互动积分有机会兑换神秘礼品哦……请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2,全年定价456元。
2019年度《自然资源通讯》《中国土地》《中国不动产》杂志为自办发行,订阅详情见杂志内页“征订启事”,或致电:010-68047627/010-68047643索取订单。
欢迎自然资源系统负责新闻宣传的朋友加入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欢迎自然资源企业的读者朋友加入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本期编辑:赵志坤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在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视点】浙江温州:蓝色海湾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