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
电话:010-68047618
中国自然资源报微信平台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沐浴着冬日的阳光,记者走进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感受到“长江大保护”的浓厚氛围:滨江岸线拆除码头泊位后,一片片土地上绿草如茵、树木林立;经济开发区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把长江保护作为振兴发展的要务,迎江区以构建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防线”的“1515”战略部署为基调,全面规划“长江大保护”蓝图,实施滨江岸线生态修复、园区工业环境治理等。
迎江区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划定长江干流1公里、5公里、15公里的沿线范围,完成“1515”项目涉及企业的摸底、标注等各项工作,出台具体行动方案,明确102项工作任务,形成了重点任务分工定人、定事、定责、定路径、定时限。由此,一场以“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纳统管、建新绿、优产业、强机制”八大行动为重点的“长江大保护”攻坚战,在迎江全面打响。
根据“1515”战略方案,沿江1公里范围内,要重点做到“八清零”:不达标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不合规码头、围网养殖、违规固废堆放点、黑臭水体、畜禽养殖场环境问题、“散乱污”企业整治“清零”。沿江5公里范围内,重点做到“四严控”:严控不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开发行为,严控长江岸线“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开发利用区”四区定位走偏,严控新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等重化工、重污染项目, 严控能源资源消耗,严控城市发展边界。沿江15公里范围内,重点做到“四优化”:优化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环境基础设施、岸线景观。
长期以来,迎江区滨江岸线生态环境脏、乱、差,小码头无序经营,江砂随处堆放,船舶四处停靠,菜农随意种菜,让人感觉“临江却不见江”。经过治理,这里一改往日的嘈杂和脏乱,码头泊位拆除修整后变身观光休闲平台,凭栏远眺,可见水面逐浪的水鸟、岸边成片的新绿。“以前河水一年四季都是黑的,河岸上垃圾又多,现在河水清了,两岸栽上了花草树木,还建成了步道。”居民吴贞安说。
今年初,安庆市出台《江豚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方案》,以江豚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问题整改为契机,系统推进市域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快建设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庆)经济带。按照该方案,2018年~2020年迎江区需整治码头泊位58个,其中拆除泊位28个,规范提升泊位10个、保留泊位20个,并安装污水处理器21个。截至目前,该区已拆除泊位22个,剩余6个正在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拆除;规范提升泊位7个,剩余3个正在办理洪评、环评等手续;21个污水处理器已完成安装任务。
与此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迎江区完成了新河的水环境整治。新河堪称迎江区的“母亲河”,全长2公里,南起康熙河和东大湖,北至长江,横贯迎江区中心区。由于长期排污和河道管理不善,河水长年黑臭,长江水质也受到影响。今年1月以来,迎江区持续开展新河污染源排查整治,针对菱南桥、吾悦区间路、龙狮桥、人民桥4个入河排污口,累计排查管道21.82公里,查找问题88处,完成整改67处,并针对这些排污口实施截污工程,确保没有污水流入新河。此外,该区还实施了河道清淤和栽种水生植物工程,河道总清淤量约1.24万吨,栽种菱角3.5万株、苦草3万株、其他水生植物1万株。
在此基础上,该区加快推进生态修复,促进沿江生态廊道建设及林业景观提升。去年以来,该区新增造林1000亩,森林抚育4000亩,建设省级森林长廊3公里,创建省级森林村庄5个、省级森林抚育经营示范片2个4215亩,新建2个义务植树基地150亩,并启动实施1000亩长江防护林封山育林项目。
“长江大保护是一项立体的系统工程,牵涉方方面面,其中优化区域整体环境,特别是严防不合格排放,对于保证长江水质达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迎江区委书记尹志军说。
迎江经济开发区坐落于安庆市东部新城区,东至长风路,西至方兴路,南至长江大堤,北至皖江大道,总体规划面积约4.24平方公里,已建成2.7平方公里。近年来,迎江区以优化园区环境为轴心,引领区域全面防污治污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如今的经开区,园区内雨污主管网及各企业雨污管网均按规划建成,实行雨污分流,各项配套设施齐备。
据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余浩敏介绍,2018年园区全面推进“碧水蓝天”十大工程,完成多家重点企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三废”治理取得成效。同时,循环化改造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今年,园区仍在持续提高环境质量,治污、治气、治废,争取让“碧水蓝天”十大工程全面完成。
经开区按照《迎江区长江生态环境“三大一强”专项方案》工作要求,开展企业生产污水、大气污染、工业固废3项治理,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新增工艺、设备和改进流程来减排减污。同时,按照“一口一策”要求,对存在问题的入河排污口逐一制定整治方案。工业企业排污口经整治仍不能稳定达标的,依法依规对相关企业实施关停搬迁;没有审批许可,私搭乱接的入河排污口,一律依法关闭,确有必要保留的,依法办理许可手续,整治规范后开放。经开区还同步开展了雨污管网排查整治“回头看”,对前期摸排问题和涉及企业开展“回头看”,确保不出现反复现象。
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该区全面排定2018年~2020年老旧小区3年改造计划,涉及2.8万户、8.8万名居民,改造面积178万平方米,工程项目实施注重功能完善,将全面实现雨污分流。目前,已改造老旧小区7个、面积112万平方米。
i自然新媒体团队
记者:洪曙光
通讯员:江文东 罗少坤
编辑:吴琼
审核:赵建东
自然资源报刊征订进行中!
《中国自然资源报》 (含智能手机原版阅读)请直接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2。
订阅《自然资源通讯》《中国土地》《中国不动产》杂志请直接汇款到报社,并将订阅回执连同汇款凭证复印件传真或发至邮箱 。
传真:010-68047681
邮箱:bkfx68047628@163.com
不明事宜请与报刊经营部联系
联系电话:010-68047627 010-68047643 010-68019465
快来订阅吧
欢迎自然资源系统负责新闻宣传的朋友加入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欢迎自然资源企业的读者朋友加入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在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昔日生产岸线 今朝亲水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