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相关内容,上周国匠规划学社话题为“规划实施评估”,本周话题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下内容转发自微信公众号:DIST上海数慧。
为什么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指出:
-
要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
-
要开始着手搭建基础信息平台,尽快建成,待规划编制完以后,能够马上利用基础信息平台实施监管。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对《若干意见》的解读指出:
-
要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并利用大数据、智慧化等技术手段加强规划实施监督等。
-
相关专项规划在编制和审查过程中应加强与有关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及“一张图”的核对,批复后纳入同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上。
《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指出:
-
要同步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整合各类空间关联数据,着手搭建从国家到市县级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形成覆盖全国、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
从《若干意见》来看,“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不再是编制的体系,而应成为围绕监督和实施的体系”;在自然资源部对《若干意见》解读也明确提出,利用大数据、智慧化等技术手段加强规划实施监督等,建立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上下贯通,做到自上而下一个标准、一个体系、一个接口,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
将监督实施提升到规划体系同等重要的位置,完成四个方面的转变:从编制到管理的转变;从事权分离到事权对应的转变;从割裂到整合的转变;从设计刚性到规则刚性的转变。(引用自《赵燕菁 | 国土空间规划–重塑规划操作体系的新契机》)
-
结合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
建什么?
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通过完善国土空间大数据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整体提升国土空间大数据集成能力、规划编制智能分析能力、治理实施网络驱动能力、监测评估精准能力,有效支撑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全过程,全面提升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复用已有成果基础上,分层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标准体系、数据体系、技术体系、应用体系及服务体系。
怎么建?
信息化服务于业务,要想建好系统,业务理解是关键的第一步。
国土空间规划强调“四个体系”:规划编制审批体系、规划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其中,规划编制只是一小部分,更大一部分是实施监督,再大一点是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国土空间规划的变革是体系的变革,而不是仅仅是一个编制成果。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体系,让规划对国土空间发展起到真正的作用。所以,本次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的工作,不仅仅停留在应用系统层面,而是包括工作制度、标准体系、资源整合的体系工程。
国土空间规划在模式上从终极蓝图向规划建设管理全周期的动态调控过程转变,从静态的蓝图转向“规划蓝图-实施策略-行动计划”的动态体系,信息化建设需要覆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测、评估、预警以及公众服务等全过程应用。
数据底板是规划的基础,数据资源整合主要汇总集成四部分数据:一是规划实施数据,包括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人口经济普查数据、反映各部门各区实施情况的数据等;二是建设管理数据,包括城市建设现状数据、各级规划和审批数据、空间规划控制性边界等;三是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基础测绘、地理国情普查、管线普查、三维模型数据等;四是城市运行大数据,包括交通、房价、空气质量、公交IC卡刷卡数据等。
数据资源建设应融于日常工作。数据资源建设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统一管理。
指标体系贯穿国土空间规划的整个流程,规划编制过程的目标定位需要指标作为印证,规划传导过程的刚性管控需要指标作为约束,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预警需要指标作为手段,规划实施过程的评价反馈需要指标作为引导。
根据规划业务管理需求,构建指标库,明确指标来源、计算方式、参数;梳理国土规划模型,管理模型算法、规则、阈值。
为规范系统建设,根据国家统一下发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标准、国土空间规划数据汇交要求、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质量检查细则和系统接口规范等,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和实际管理要求拓展。标准制定完成后,还需要配合对应的质检工具,进行数据的质检。
面向空间规划管理部门,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分析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审查与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等业务应用以及指标模型管理等的支撑和应用。
如何做到整体工作一盘棋?如何做到标准统一?如何形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自上而下、上下联动机制?需要将整体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包括前期准备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和成果汇交工作。
怎么用?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功能开发覆盖国土空间规划的全过程信息化应用。
通过建立相关的评价模型和分析方法,支撑自然资源现状、国土空间保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分析评价,识别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
遵循“管什么就批什么”的原则,侧重控制性审查,重点审查目标定位、底线约束、控制性指标、相邻关系等,依托系统对规划程序和报批成果形式做合规性审查。
整合各类空间关联数据,形成覆盖全国、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工作,支撑用途管制。
建立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并依托系统,帮助有关部门对国土空间规划中各类管控边界、约束性指标等管控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国土空间规划执行情况纳入自然资源执法督察内容。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定期评估制度,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指标,通过系统获取相关数据,开展定期评估,辅助生成评估报告,帮助国土空间规划动态调整完善。
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依托系统对违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中的开发保护边界及保护要求的情况,或有突破约束性指标风险的情况及时预警。
面向社会公众,利用网站、微信等方式拓宽服务渠道,促进规划公众参与,做到开门编制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应与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与规划报批工作同步完成。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全过程,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实现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和自适应的智慧型规划提供信息化支撑。
相关阅读:
欢迎加入国匠学社
共同学习,每日进步
迎接新的规划时代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