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匠城【规划新知】为大家推荐的内容,主要包括一则对规划师精神世界的思辨,以及作者的另外一篇关于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接下来是湾区科创建设,以及北京大兴机场绿色建设指标的设计,最后,再推荐一则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村庄分类思考。欢迎大家加入国匠规划学社共同讨论,文末查看规划学社服务内容与加入方式。本次分享全部内容如下:
思辨,论当代规划师的精神世界
从本质上说,当代规划师价值迷失和立场错位主要表现为规划学术价值迷失,反映在如下五个方面。
① 职业道德底线丧失。这涉及规划师培训、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倾向,在“唯利是图”的大背景下很容易造成职业道德底线丧失。
② 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政策、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在不同时期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目前资本和政策的作用更大,这样公众也就处在弱势地位。如果规划师对公众利益淡漠,就会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很容易进入为“钱”规划的怪圈。
③ 人本主义精神缺失。在经济利益至上的背景下,人本主义精神缺失似乎成为一种通病,并从规划对人本要素的轻视延展到为了开发商的利益,推销外来文化甚至损毁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的事件。
④ 知识精英气质的丧失。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准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今天的规划师在生存的压力与利益的诱惑下,已经逐渐消磨了勇气,也淡薄了其作为公众利益代言人的意识,每每追求的是“得”与“达”,而“独”“不移”“不屈”等追求真理的精神已越来越少见。
⑤ 莫名自负的催生。现实中的竞标挫败、规划实施“走形”催生了当代规划师莫名其妙的狂妄自负,可以一夜之间打破传统规制,也可以一个方案改变城市的一切,这种莫名自负的病态情绪甚至深入规划方案之中,在消极的不妥协中放弃了积极的换位思考精神,也关上了与大众和客户沟通的门户。
作为一名规划师,遭遇价值迷失与立场错位,在中国已非少数现象,精神世界的匮乏和不健全以及信仰的缺失,这些都扼杀了规划师的专业素养和行业精神,这很大程度上源自对文化信仰的摒弃和精神传统的割裂。诚然,当代规划师,作为参与甚至操控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转型——中国城市化过程,在遭遇价值迷失与立场错位的时候,精神亦是痛苦的。
在规划师精神世界迷失的当代,循着先驱的探索轨迹,追溯有价值的职业文化,重塑规划师的精神世界,乃是当代规划师解脱困惑的必经之路。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思辨,论当代规划师的精神世界
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创新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从规划编制需要看,还有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亟待突破。
尺度问题
尺度一直是困扰规划师的理论问题。国土空间规划,涵盖国家、省级、地区级、县级和乡镇街道级五个层次,从宏观规划到城镇设计,其分辨率对不同尺度的规划精度要求不同。很显然,五个层次的国土空间规划,不能采用同一分辨率精度,过细必然造成资源浪费,过粗不能满足规划设计要求。表1展示了不同尺度规划和设计对空间分辨率的要求。
表1 规划中的尺度定义

空间整合问题
在大尺度(国家和省区)层面,需要为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服务,并做好空间配置战略;判断国土空间承载城镇化、工业化开发等经济社会活动过程中这一地域功能的适宜程度,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在中尺度(市县)层面,区市对“空间”资源的评价以城镇化为主;市带县(县级市)地级市主要考虑基于管理事权的空间划分;县主要以农村振兴为主,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通过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工业化、城镇化需要的“粮食安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空间整合问题,主要存在于国家和省级层面生态、农业和城镇“三类空间”和城市层面及以下的生态、生活和生产“三生空间”的转换。在城市层面,永久农村地区对应生产空间,城镇空间对应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生态功能区对应生态空间,但实施“三生空间”落地仍然存在一定操作难度(王颖,等,2018)。
“有”+“无”=“几”问题
在统一空间参考系统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对划定的功能区、红线进行空间叠加与综合,形成包含各类功能区和红线的分布图。对于研究单元内只有一种空间类型的图层,可以直接按照其属性确定空间类型;对于评价单元内涉及多种适宜性属性,需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综合确定空间开发类型归属。指标选取主要考虑主体功能定位、与周边同类空间的集中连片度、单元内各类空间的适宜等级、单元内各类空间面积比重等四个因子。
市县规划精度需求问题
在市县规划层面应考虑到精度需求的问题。为“国土空间规划”服务的可建设用地评价,应以基础年的高精度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底图,将评估结果图与底图进行叠合,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图斑聚合处理,扣除独立细小图斑和人工用地。为保证红线区完整性和连续性,红线斑块最小面积原则为1平方公里。为“详细规划”服务的可建设用地评价,应满足1∶500地形图精度要求。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创新
科创引领实现湾区共生
以重大平台建设科创网络:
除了以“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来整合湾区东岸现有高新区、大学城、知识城等创新平台以外,近年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东莞中子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广州南沙科学城、中山翠亨科学城等以强化源头创新为主的重大平台不断推出,改变了粤港澳大湾区缺少大科学装置的历史,完善了湾区创新生态网络。
同时,湾区内部也出现了科创平台整合与合作的趋势,如东莞中子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合作,深圳市内部光明科学城、西丽科教城、南山高新区的整合等,从而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功能板块正在快速形成,并对未来空间结构与战略功能发挥重要影响作用。在“广深港澳”科创走廊与深圳光明科学城等以源头创新为主的重大平台的自上而下的引领下,将与湾区其他自下而上的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升级的创新平台相互结合,形成整个湾区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网络。
图源:《深圳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项目组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科创共生、互联未来
清华同衡助力新机场绿色生态化建设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对标国内外机场的绿色实践,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运行、人性化服务”4个方面提出了54项绿色建设指标,其中有21项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根据指标体系控制机场的绿色化建设。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清华同衡助力新机场绿色生态化建设
重要概念 公交导向发展
所谓公交导向发展(以下简称“TOD”)是指一种混合型的社区发展模式,它处在以公交站和核心商业区为中心,半径平均2000英尺(约610米)的范围内。TOD将住宅、零售、办公、开放空间和公共设施等有机结合在一个适合步行的环境内,让居民和工作者的各种出行方式(公交、自行车、步行或小汽车)都很方便。
TOD成为传统城市发展形式的当代演绎,它以一种便于步行者和公共交通易达的城市布局和资源配置形式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住房、服务和就业机会。在整个大都市地区,这种模式可以被广泛运用:建成区中的闲置用地,具有重新开发和使用潜力的地区,以及新的城市化地区。这些地区的TOD发展必须与现存的周边用地相协调。
TOD必须坐落在(或接近)使用中(或规划中)的公交主干线上,或者辅助的巴士线网络中。具有充分的小汽车可达性也同样重要。这些要求建立起的选址和开发标准确保TOD能够成功地创造混合型的用地,具有一系列不同的住房类型和有助于步行及公交的物质环境。在区域中发展包括多个TOD的网络也会提高整个区域公交系统的表现。一个TOD的规模必须基于不同地区案例的具体情况。所谓的2000英尺半径主要是用来代表对于大多数人的“舒适步行距离”(大约10分钟步行)。在某些地方,舒适步行距离会受到地形、气候、主干道或高速公路阻隔,以及其他物质条件的影响。因此,它们的范围会根据实际情况有出入。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读书分享:未来美国大都市-5
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村庄分类研究与特征分析
根据村庄新二元结构强度特征,将超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村庄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
第一类:一般远郊村。村庄距离城市中心区较远,较少有外来人口居住,而本地劳动力则主要外出进入城市工作,村庄内部变化并不明显。
第二类:弹性二元村。村庄距离城市中心区较近,村庄内可建设用地或者可征用土地比例较高,因此一方面,外来人口开始涌入,进入村庄中租房居住,而另一方面村庄也具有一定发展的弹性,即有可能通过征地拆迁等方式,转变为典型的城市社区,亦有可能转变为结构固化,依靠自身难以转型为一般城市社区的“城中村”。
第三类:刚性二元村。村庄近似于城中村,或者已转变为城中村,一方面,大量外来人口集聚,数量超过本地村民,而另外一方面,村庄中可建设用地或者可征用地的比例极低,村庄中建设密度较高,村民依靠租房获得较高收入,但是环境较差,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各方利益格局固化,因此结构变得非常刚性。在刚性结构中,人们在层级间交往困难,有可能形成社会断裂和区域冲突,包括本地人和外来人口之间的断裂和冲突,以及城乡结合部集团利益与城市整体利益之间的断裂与冲突。除非有强大的外部力量介入,依靠自身难以实现转变。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村庄分类研究与特征分析——以广州市农村地区为例
空间规划师元技能系列课程—GIS综合应用篇
新知文章每日赠券十张,欢迎加入国匠学堂
欢迎加入国匠规划学社
和1800+名会员一起
共同学习,每日进步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国匠规划学社
往期专题如下
城市更新 | 乡村振兴 | 田园综合体
城市双修 | 社区规划 | 创意产业园区
TOD导向下的城市设计 | 绿道规划
街道空间品质 | 国土空间规划
海绵城市 | 古城更新 | 色彩规划
生态规划 | 总体城市设计 | 公园城市
历史城区城市更新 | 规划实施评估 | 高铁与城市发展
三区三线划定 | 生态规划理论 | 双评价
公共服务设施 | 滨水空间设计 | 城市设计新理念
生活圈规划 | 创新型园区 | 村庄规划
国匠规划学社是国匠城基于知识星球平台创建的规划行业知识社群,包含每日分享、果小匠微信智能助手、城市设计案例地图、国匠规划学社专属社群四项服务,满足每一位学社会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业热点知识、方案借鉴、资讯查询、案例查找等需求。经过积累和迭代升级,目前国匠规划学社发布了1400+篇知识内容,已有1800+名规划小伙伴加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规划新知(10.10):带你每日了解规划新知识 | 国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