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库

惊!上海全球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风险!



王颖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所所长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随着全球资源和要素跨国流动的不断增强,作为全球网络化的重要节点,“全球城市”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城市政府的热切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引发了各界对于上海未来如何建设“全球城市”的热烈讨论。2014年5月,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开启“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从战略环境、战略资源、战略驱动力、目标愿景和发展思路五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上海如何建设全球城市的大讨论。


经过专家会议和面试比选两轮评审,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一所所长王颖老师以《上海城市发展远景展望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成果,入选为68项中标课题之一。


编者选取了《上海城市发展远景展望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报告中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所面临的重大风险因素,与读者分享。




“我认为中国的超高速增长很难再继续保持下去,因此可能会进入中等增速阶段。目前我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环境,环境问题确实是超高速增长的约束,还有就是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也影响增长的前景——罗伯特·席勒(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风险一

人口扩张超过城市负荷极限


(1)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人口密度大


上海市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人口扩张带来的负荷大。上海市人口规模年均增长超过60万人,中心城和周边新城,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7%和28%。


上海市人口密度非常高,尤其是城市核心区人口密度已经远高于纽约、伦敦和东京核心区的人口密度(见表6.1),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巨大。在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人口最稠密城市排行榜中,上海排名第10位,国内城市仅次于深圳(第5位)。该杂志同时指出,排名靠前的城市,由于发展太快,地方基础设施无力满足居民需求,因此,生活品质不是很高,交通经常堵塞。


表6.1 上海与其他全球城市核心区人口密度比较


范围

面积(平方公里)

2010年总人口

人口数量(万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上海核心区

黄浦区、虹口区、静安区

52

177.6

34438

纽约核心区

曼哈顿区

59

158.6

26879

东京核心区

千代田区、中央区、港区

42

37.5

8936

伦敦核心区

伦敦市/金融城

2.6

0.6

2308



(2)人口规模、人口布局与公共设施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上海市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上海市的人口增长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周边地区,但中心城周边地区的公共服务就业人口远低于中心城。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近郊区人均公共财政支出也小于中心城及远郊区县,每万人医疗床位数由2000年的45张/万人下降到2010年的37张/万人。



上海市域范围相关公共事业从业人员情况,单位:人



(3)环境资源承载力不足


2011年底,上海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951平方公里,占陆域的54.8%(含崇明为43.6%)。

根据国际经验,全球城市(如伦敦、巴黎、东京、香港等)的建设用地规模占市区的比重一般稳定在20%-30%之间,相比较而言,上海的土地资源更加紧张。


由于长三角城市发展速度过快,水源地受到上游水的影响较大,取水量和供水量持平,供给无余量,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则无法满足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



上海与部分国际大都市建设用地占比图



(4)人口激增带来社会安定问题


外来人口主导城市人口增长,流动人口引发社会环境不稳定性。2000年至2011年上海市外来人口由387万人迅速增长至935万人,增幅达142%,增幅远超同期上海市常住人口的增长。与此相应的是,流动人口聚居的地方,无照经营、“黑车”营运、制贩假冒伪劣商品,非法行医问题多发,容易引发社会安定问题。


风险二

高端人才流失


(1)人才规模与人才结构可能与全球城市的需求不相匹配


人才规模尚未达到建设全球城市标准。大量人才集聚是全球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但目前,上海高学历人才总量不及纽约、香港等国际化大都市,与北京也存在一定差距。

高端服务人才缺乏影响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建设。一个城市的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在10%左右时才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010年,上海金融业从业人数为23.19万人,仅占总从业人员的2.2%。中心城内制造业、传统服务业就业比重仍然偏高,与伦敦等国际城市比较差距较大。


表6.2 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数


2002年

2007年

2012年

上海

48896

91763

127014

北京

97734

187414

252175



(2)环境污染、生活成本高涨引发人才逃离上海


一方面,空气污染正促使外籍人士离开上海。另一方面,较差的空气质量加大了企业延揽国际人才的难度。2011年,我国近1万人通过投资移民移居海外,按照最保守的每人投资额50万美元计算,一年投资移民资金流出50亿美元,人才外流的同时带走大量资金。最近三年则有150亿美元流失海外。


生活成本高涨迫使人才外流。不断上涨的房价提高了人才在大城市安家置业的门槛,由于有购房支出,68.4%的上海青年不敢轻易更换工作,74.8%的上海青年择业时主要考虑的是报酬,63.6%的上海青年还贷后无余钱创业。


此外,上海还面临以高房价为代表的高生活成本。2009年上海房地产价格逆市上扬,仅2009年11月份住房成交均价环比就上涨了15%,租售价格比突破了1:400,房价收入比高达17.2。世界上许多国际大都市,如纽约、悉尼等,房价收入比基本维持在8-10 之间,目前上海已远高出这一平均水平。


风险三

经济转型未达到预想


(1)经济发展易受世界经济周期波动影响


上海外贸依存度较大,远高于江浙两省,国际经济环境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加。虚拟经济具备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随着比重增加,加剧上海产业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多变性。



上海与浙江外贸依存度对比图



(2)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风险


人均GDP从1万美元进入到2万美元的阶段,可能因为结构转型,驱动创新因素缺乏而难以完成(上海2012年人均GDP为13668美元)。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存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上海经济转型面临重大风险。要二三产业发展平衡,避免走逆工业化的道路。


表6.3 伦敦与利物浦经济转型模式比较

1961-1985年

利物浦

伦敦

制造业

-64%

-37%

其他工业

-65%

-39%

消费性服务业

-50%

+8%

生产性服务业

+31%

+68%

合计

-43%

-5%



(3)总部经济绝对优势尚未建立,增长速度有减慢趋势


由于制度利好红利逐渐减少,上海跨国公司总部、外商投资性公司、外商研发中心数量的增长都出现趋缓,未来或遇到瓶颈。



上海跨国公司总部机构数(家)及其增速(%)


风险四

交通严重拥堵


(1)公共交通治理水平能否达到全球城市的要求


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拥堵有待进一步解决。目前上海高峰时段平均行程车速较低,主要快速路拥堵现象已成常态化,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偏低。


上海在机动车保有量控制,车辆使用环节、动静交通管理环节以及地面公交专用道网络建设等方面与全球城市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地面公交管理与服务水平较低,吸引力不强,导致交通出行向公共交通的转移较困难,以公共交通出行特征不明显,在交通出行方式、运行效率、安全、环境等方面均有待提高。


表6.4 上海(全市)与国际大都市公共交通运行效率比较(不含轮渡)


资料来源:《上海市综合交通年度报告》(2012)、《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研究》(2012)。



(2)交通对于重点地区的支持不够


高峰时段内环以内浦西地区的主要道路大都处于拥挤状态,平均行程车速普遍低于20公里/小时。射线道路临近中心城段普遍存在常发性拥堵,部分高速公路和主要公路甚至处于0.7-1的饱和运行状态。中心城越江通道的机动车交通量月101.4万辆/日,高峰小时平均饱和度较高,整体处于较低服务水平。


风险五

环境诸多风险


(1)上海应对气候变化脆弱且敏感


美国《自然灾害》上的一项全球研究基于“沿海城市防洪脆弱性指数”判断上海是全球最容易遭受严重洪灾的城市,认为海岸线较长,有大量江水流经以及防护措施投入不足使上海脆弱性高。



城市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排名

来源: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009年公布的《巨型城市面对的巨大压力》,(得分越高,越脆弱/敏感)



(2)上海环境问题严重,存在差距较大


2012—2013年,上海在GPCI环境分项得分远低于东京、伦敦、新加坡,与伦敦新加坡差约70分,上海未来发展应当特别关注环境问题。



GPCI环境分项评分


(3)低碳城市建设存在挑战


虽然上海单位经济产值的能耗不断降低,但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张,上海的能耗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并没有明显下降,如不采取强有力节能措施,2015年用能总量将达到1.4-1.5亿吨标准煤。


2008年,上海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11吨,大大超过世界和我国的人均水平(目前世界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4吨,我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吨左右。)


风险六

贫富严重分化引发社会问题


(1)上海贫富差距明显存在


住房贫富差距大。上海最高的12.5%的人拥有的住房面积等于最低的56.4%人的面积。

贫富收入差距大。2008年,上海城市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为26675元,但60%左右的市民收入低于平均数。人均GDP水平最高的静安区是最低的崇明县的7.5倍。



上海市各区县人均生产总值比较



(2)贫富差距影响社会安定和发展


部分人口不能分享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的成果时,他们的不满情绪最终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和动荡。决策者们越来越意识到那种排斥大多数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是不会带来和平及民主。


– END –


全文详见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请点击“阅读原文”。

回复“1”查看精英讲坛系列文章

回复“2”查看聚焦上海2040系列讲座文章

回复“3”查看青年规划师眼中的新加坡系列文章

回复“4”查看大规划小百科系列文章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