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摸底南极 “关键物种”

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考察队队员正在获取磷虾样品。    中国自然资源报特派记者 王少勇 摄

1月29日下午,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南极半岛邻近海域大洋调查,最后一个站点的磷虾拖网被收回“雪龙”号艉甲板。考察队员赵云霞解开拖网末端绑扎的绳索,将网中的磷虾倒入盛有海水的取样桶中——收获颇丰,这次获得的样品数量目测在1000尾以上。

将样品带回实验室后,赵云霞和同样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队友王新良,抓紧时间分类处理磷虾样品。他们主要负责此次南极重点海域的磷虾调查工作。

在灯光下,磷虾的身体几乎透明,身上有淡红色的斑点,煞是好看。“南极磷虾和虾长得很像,其实不是虾。它们眼柄基部、头部、胸的两侧及腹部下面都长有生物萤光器官,在外界的刺激下,可以像萤火虫一样发出类似磷光的光亮,所以被称为磷虾。”赵云霞介绍,南极磷虾是南极地区的“关键物种”,它们以浮游植物为食,是企鹅、海豹、鲸鱼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开展磷虾调查,对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南极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南极磷虾。 

中国自然资源报特派记者 王少勇 摄

“我们开展磷虾调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声学方式,一种是拖网取样方式。”王新良介绍,安装在“雪龙”号船底的科学探鱼仪,主动向海水中发射声波,遇到磷虾、鱼类等海洋生物会反射回来,通过接收和分析反射波变化,判断生物群大小、密度等信息。声波信号能够覆盖磷虾生存的主要水层,调查磷虾的水平分布(分布在哪个区域)和垂直分布(分布在哪个水层)。声学调查可以连续不间断地开展,船航行到哪里就能调查到哪里。

1月23日,“雪龙”号大洋作业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校准科学探鱼仪,这也是每个考察航次必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探鱼仪可能由于船舶的震动而出现位置的偏转,设备也可能出现老化等现象,这些都可能导致声学信号的反馈信息出现偏差。在校准探鱼仪时,通过将标准物——钨钢球放入水中反复探测,检测探鱼仪主要参数的变化,从而在后期处理数据时调整相关参数,获取更加真实可靠的调查成果。

但声学调查的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只能获取大概的种群分布信息。好比人口普查,不能只知道人口的大体分布情况和数量规模,而不调查人口具体数量、男女老少等信息。通过拖网取样,正是为了摸清磷虾的个体大小以及性别、年龄构成等。

在实验室里,王新良一只一只地测量磷虾的体长,初步判断磷虾的性别和成熟度等,并记录在“生物学测量记录表”上。他一共要测量200尾,这项工作繁琐而耗时。“磷虾样品通过冷冻或其他方法保存,体长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要第一时间测量,掌握这一海域磷虾体长和分布。通过这些生物学信息,结合探鱼仪的数据,我们就可以得知磷虾的大概数量。”王新良说。

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考察队队员正在测量磷虾体长。     中国自然资源报特派记者 王少勇 摄

肉眼观测能获得的信息毕竟有限,并且调查作业安排紧凑,来不及做更细致的分析。于是,考察队员将样品科学保存,带回国内在实验室里做进一步分析,获得详细的生物学信息和种群结构信息等。按照不同分析对样品保存方式的不同要求,赵云霞对磷虾样品分类处理。有的是单只放入试管保存,有的是多只混合保存,有的要解剖头和肠道,有的装入无菌厌氧袋在4摄氏度的环境中保存,有的加入海水零下80摄氏度冻存,还有的添加甲醛常温保存……一次拖网获得的磷虾样品,他们平均要处理六七个小时。

“每立方米的海水中,最多可容纳高达30000只南极磷虾。其蕴藏总量约为5亿~10亿吨,是全球生物量最大的单一物种,富含磷脂型高不饱和脂肪酸、虾青素、低温酶等活性物质。世界卫生组织的综合营养价值评定结果显示,磷虾的蛋白质质量优于对虾、牛乳和牛肉等食物。”王新良介绍说,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污染导致的海水升温和海洋酸化等,有可能对磷虾的生理功能、繁殖能力和栖息地造成影响。如果南极“关键物种”磷虾的种群数量和分布发生变化,将对整个南极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开展磷虾调查,摸清全球气候变化对磷虾种群稳定性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王新良说。

作者:王少勇 


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海水淡化试验场建设忙

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天津临港反渗透海水淡化试验场项目组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李 楠 摄

立春时节,渤海之滨仍是天寒地冻。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内,10万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试验场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该试验场是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节能减碳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现处于一期建设阶段。

“推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要求。多年来,我国已经突破海水淡化核心技术,开发出了反渗透膜、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核心设备,但实际应用中仍多采用进口装备。国内企业虽然研发出了样机,但缺少规模化验证场景,在商业推广应用中处于劣势。

为解决国产化装备验证和应用的“卡脖子”问题,需要构建关键技术、核心材料、重要部件、整机装备和标准化等创新需求公共服务平台。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设计建设的10万吨/日海水淡化试验场格外令人关注。试验场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外规模最大、性能最全的海水淡化关键设备评测系统,可为国内外海水淡化装备提供验证及评价服务。

“我们的试验场将为国内企业提供1万吨/日、3万吨/日、6万吨/日三种规模的试验场景。国产装备可在此安装、应用、熟化、改进,并取得应用业绩,以便快速补足技术短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进而形成引领能力。”海水淡化所试验场项目技术负责人邵天宝表示。

一期建设单机1万吨/日海水淡化系统,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法处理工艺,分为超微滤膜测试区、海水反渗透膜测试区、苦咸水反渗透膜测试区、高压给水装备测试区,可开展预处理工艺链的适用性研究、高压泵及能量回收等核心设备的研发和性能评价。

项目现场,水泵、过滤器等部分设备已经进入,反渗透撬架、超滤撬架、能量回收等大型设备正在加工中,土建在和钢结构单元正在加紧建设……施工人员全力以赴,抢工期、赶进度。

为了加快进度,海水淡化所项目组主要设计成员常驻现场,与施工队伍全力攻坚,对于出现的技术问题,随时与施工方沟通,提出解决方案。

“土建单元采用‘改造+新建’结合的方式,其中设备基础、加药间、空压机房等为新建单元,配电间、控制室、管沟、废水池等通过利用原有设施进行改造。”项目设计负责人薛喜东介绍,“我们现在采用可视化三维设计,可实现设计与实物完全一致。虽然有大量的利旧改造,但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变更,大大缩短施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在负责技术对接的同时,项目组成员始终把安全施工放在首位。他们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票管理,并在施工中随时督促检查。

目前,土建单元施工接近尾声,年后将开展设备、管道、电气、仪表等单元施工,一期单机1万吨/日海水淡化系统预计2024年上半年将投入运行。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争取在海水淡化科创领域取得更大成绩,为打造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高地赋能加力。”项目现场负责人李楠说。

作者:朱岩

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让“土特产”唱响“振兴曲”

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南海局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王和锋在直播带货富硒杨梅。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供图

连片圣女果田里,成排的株苗枝繁叶茂,果实缀满枝头;千亩富硒良田里,农户忙着犁地开垦,肥水待灌沃土;新建食品加工厂里,设备有序运转,生产如火如荼……近日,在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的马踏镇,一幅乡村振兴的红火画卷映入眼帘。

2021年7月,自然资源部南海局牵头成立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实施组团帮扶。进驻以来,工作队立足马踏镇“电白粮仓”、电白交通枢纽等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持续推动马踏镇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初到马踏镇,我们开展了一次摸底调研,发现现有产业以农业为主,建设用地少,如何增加用地指标、破解发展难题迫在眉睫。”工作队队长王和锋介绍,工作队发挥牵头单位的优势,探索形成了壮大农业、催生加工业、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业的“1+N”产业布局思路,依法依规申请到5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及30亩点状供地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为优质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了保障。

为做好“土特产”文章,工作队依托组团单位专业力量,从“土”着手,全面开展生态农业地质调查;从“特”着眼,努力打造富硒特色农产品品牌;从“产”着力,积极与农科院校合作,试种反季节西瓜、水果玉米、苦瓜等,引进新技术提升水稻、圣女果、杨梅、荔枝等产品品质。

同时,为推动土地流转、扩大产业规模,工作队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动员农户流转闲置地、撂荒地,发挥金融帮扶优势助农贷款超1000万元,助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目前,马踏镇形成了“一镇一业”富硒水稻特色品牌;圣女果种植面积从数十亩扩大到3000亩;杨梅从无到有,种植面积突破100亩,杨梅酒通过了SC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预制菜模式步入发展“快车道”……农业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消费帮扶,人人参与。两年多以来,工作队一方面推动派出单位消费帮扶合计350余万元,带动社会企业、爱心人士累计助农销售600万元;另一方面,搭建并运营“马踏优品”电商平台,开通“书记直播间”,构建农产品信息采集服务平台,打造乡村旅游“打卡点”,已吸引2万多人现场采摘或网购特色农产品,并举办马踏镇农产品进城展销会,大力推销特色农产品。

“针对乡村留守儿童课外学习少、缺少关怀的情况,我们开设了‘四点半课堂’。”王和锋说,“四点半课堂”通过帮扶单位选派人员线下支教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外兴趣学习、作业辅导和心理疏导等服务,累计超2000人次参与。

工作队还设立了乡村振兴学院镇村教学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两年多以来开展了22场培训,1682人次参训。开展的大学生毕业设计助振兴、美丽乡村艺术涂鸦、“大手牵小手”暑期支教等活动,获得村民及孩子们广泛好评。

此外,工作队还发动派出单位合计出资260万元装修教学楼、升级操场,并捐赠图书,建立茂名首个乡村儿童心理沙盘游戏室,优化了教学环境。发动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出资设立励志助学金等,已累计发放15万元奖金。

从产业发展到人才培养,工作队不仅为马踏镇“输血”,而且努力“造血”。王和锋说,为助力返乡创业青年实现梦想,工作队打造了人才驿站。作为乡村引才、育才和开展交流的平台,人才驿站通过提供技术支持、金融贷款、产销信息等服务,已孵化出“皇山种养”“东琪食品”“仁岭源”等乡村企业品牌。

作者:朱健 

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辽东湾追“冰”记

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海冰调查队员在冰面上进行调查。隋俊鹏 摄

龙年将至,冬春交替,正是辽东湾的盛冰期。

截至2月7日下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预报台)已发布2023/2024年冬季辽东湾海冰蓝色警报15期、黄色警报2期。

1月24日,辽宁省营口市山海广场,寒风凛冽,大大小小的固定冰堆积在海岸线上,如同凝固的白色大潮,颇为壮观。镜头拉近,海冰调查队员们正站在冰面上进行着一年一度的海冰调查工作。

渤海和黄海北部每年冬季都会出现海冰。一般11月下旬开始结冰,翌年3月中旬终冰。海冰是冬季影响我国北部海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海上航运、海洋工程、油气开采、港口安全作业影响较大,同时也对海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典型生态环境等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月22日,辽东湾浮冰范围达到60海里,自然资源部组织各相关单位正式开展2023/2024年度冬季渤黄海海冰调查工作,全面获取海冰冰情和灾情信息,切实减轻冬季渤黄海海冰灾害影响。当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拉响了本年度第一期海冰警报。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减灾中心、卫星海洋中心及辽宁省自然资源厅组成海冰联合调查组,顶风冒雪,在辽东湾和黄海北部沿岸开展海冰调查。调查沿岸固定冰与浮冰状况,开展冰面光谱采集,收集灾情信息、抗冰开展情况与预警服务需求。

1月24日,辽宁省营口市山海广场,海冰已覆盖附近大部分海面。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高级工程隋俊鹏和调查队员们脚踩冰爪,带着冰钻、温盐仪小心翼翼在冰上前行。到达监测点后,调查队员开始在冰上打钻,直至把冰钻透,冒出海水。

“可以测量了!”隋俊鹏喊了一声。一名队员拿出温盐仪,将传感器插入到冰孔中,测取其冰温、盐度等数据。随后拿出钢尺对海冰的厚度进行测量并记录在册,其他队员同时利用无人机开展了大范围的海冰监测。对现场获取的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后,将实时同步到给各相关单位。

“调查队主要采取卫星遥感、岸基雷达、无人机航拍等技术进行海冰观测。”隋俊鹏介绍,调查内容包括海冰冰型、冰量、冰温以及海冰的密度和厚度等,同时还调查相应海域的气温、气压、风力、风向、风速、能见度以及云量、云状等要素。

辽宁省海洋预警监测中心主任杨生彪介绍,今年辽宁省沿岸的海冰冰情为近5年来最重,但由于前期对渔民及相关涉海单位及时发布了海冰预警报信息,因此对相关产业的影响较小。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业务处副处长张滨介绍说:“今年冬季,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的海冰严重冰期为2024年1月下旬到2月中旬,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将及时关注冬季渤黄海冰情实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重点关注严重冰期冰情发展,并将联合各涉海预报机构及时发布海冰冰情监测和预警报信息。”

截至1月26日,调查队共获取涉及海冰、气象、水文等要素的观测数据20余组,冰情照片300余张,海冰航拍视频约3G。获取的海冰观测数据资料将为自然资源部和沿岸各级政府应对海冰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年复一年,在每年最寒冷的时节,海冰调查队员们顶着风雪,奔波在我国发生冰情的海岸线上,连续不断地提供翔实有效的数据,为海冰灾害预警报发布,维护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了重要保障。

作者:赵宁 

请注明来源
来源:i自然app

作者:王少勇、朱岩、朱健、赵宁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见习)

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万家团圆时 守望在海洋 | 新春走基层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