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手绘乡村》祠堂与中堂

【第1246期】

庙、祠、堂分别为村、族、家三个精神家园,也是传统乡村治理的重要形式。堂作为炎黄子孙的寻根祭祖的载体,构建了一种稳定的持续宗法制度,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延伸。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民情风俗各不相同,本书中介绍的习俗以中原和长河中下游地区为主,特此说明。


◎村委会与祠堂关系


一百年前,许多村庄设有祠堂,宗祠文化为传统乡村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以在互助、救济、学堂、村规等方面发挥作用,是村民心中共同体,有极好的向心力与约束力,是乡村自治的主要手段。村庄所有的事务由族长与乡贤决定,人命大案则提交县府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祠堂的一些功能渐渐转移到今天的村委会。偏远山区一些村庄的一小部分村居事务还是在祠堂中处理。这主要是村庄由亲戚与血缘关系构成,熟人社会产生道德,陌生社会产生法律。德治+伦理+法治形成特有的乡村自治社会。时代不同,村委会的布局与功能也发生一些变化。


《手绘乡村》祠堂与中堂


中堂为房屋采光、通风、方位最好的地方,也被赋予了建筑思想与灵魂。一般作为会客、行礼、红白事、家族大事商议之地。中堂由案、桌、椅组成,条案上摆放插屏、已故亲人牌位、羽简、家谱、蜡杆、香炉。墙上挂堂号与“天地国亲师”,也有的挂吉祥山水之画。


《手绘乡村》祠堂与中堂


中堂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举行家庭祭祀。入土为安,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入土前要守孝三日,守孝一般都在中堂,这就要求中堂深度最小不能小于6.6米。


《手绘乡村》祠堂与中堂


乡村宅基地,主要承担建造住宅与庭院生产两个功能。宅基地一部分为确定宅基地,另一部分为虚拟宅基地。


《手绘乡村》祠堂与中堂


祠堂在中国乡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的背景。祠堂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因社会等级不同,形制差异性很大。


1.大户人家或官宦人家会在宗祠对面搭建戏台。

2.地方旺族往往会把享堂与宗祠合并。


农村的房子的包含生产功能用地,正常是方形、长方形和偏方形布局,寓意天圆地方。寓意16米 x16米是农村宅基地标准尺寸,如今家宅实用性也与现代生活相衔接,其舒适度与功能有了很大提升。


《手绘乡村》祠堂与中堂
《手绘乡村》祠堂与中堂

手绘乡村


《手绘乡村》祠堂与中堂


想要了解更多图书相关内容请联系:

《手绘乡村》祠堂与中堂

010-64429281

《手绘乡村》祠堂与中堂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绿十字):《手绘乡村》祠堂与中堂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