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工业设计正逐渐成为烟台市崭新的城市名片。为创建“世界设计之都”,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工业设计产业新高地,烟台市启动工业设计小镇与世界设计公园两大核心项目载体。
其中,世界设计公园选址于高新区马山寨,占地面积约155公顷,紧邻黄海,是向海上突出的一座小山。山上植被丰富、景色优美,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山寨烽火台;山下有优质的沙滩、礁石,且烟台自然博物馆坐落于山脚,是烟台中心城区重点打造的高品质山海旅游目的地之一。
POD ( Park Oriented Development) ,是一种以城市公园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即通过自然资源禀赋提升区域生活品质,形成生态环境与土地开发良性互动。
马山寨因其稀缺的生态资源与发展定位,将在POD模式的引导下,进一步实现城市与公园、生态与生活、文化与设计的全面融合。
01
设计理念
尊崇历史格局演变的空间结构
马山寨历史悠久,作为一处拥有海岛自然风貌和历史遗迹的海滨胜地,曾经是个小渔村,渔民们倚海生存,依寨生活。近年来,马山寨退寨成城,成为新兴住区和高尔夫度假休闲胜地。

* 马山“寨”的演变
—
“海岸边”
规划立足马山寨历史发展演变,以“海岸边”为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特征,通过打造一条“创想云径”,串联文化、产业、生活等多元主题场景或节点,营造全域灵感思维的活力地图。“创想云径”既是设计主题组织的核心,也是作为交通、功能、景观组织的空间线索,是一条展望未来的历史之径以及步移景异的活力之径。


* 海岸边-创想云径赋能“设计+”
—
“森林中”
在此基础上,以“森林中”为设计理念,重新定义原高尔夫场所边界,打造“海上森林”,并结合公园地形与自然景观构建“人”字型的两条轴线路径。其一是设计之路,该路径聚焦激发灵感的设计场所;另一条为人文之路,聚集供市民共享且富含底蕴的公园景观。两条路径划分三大主题公园,最终形成“一径两路、三聚山海”的空间结构。


* 森林中-公园溶解塑造“海上森林”
02
景观视廊
立足多视角景观的风貌塑造
景观视廊是视野上协调自然空间与城市建成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
—
不同视角
基于马山寨独特的地理位置,规划打造“海上看”“路上看”“城中看”不同视角下的和谐风貌,描绘不同的愿景构想。海上看,水陆相依相融,船只往来不绝;路上看,沿岸活力满溢,楼宇错落有致;城中看,公共空间遍布,群青装点园区。

* 海上看,水路相依相融,船只往来不绝

* 路上看:沿岸活力满溢,楼宇错落有致

* 城中看:公共空间遍布,群青装点园区
—
不同维度
在空间设计中,通过视廊研究,严控建筑高度,以实现不同维度的风貌感知。为缓解现状马山寨内部高层住宅的突兀感,规划在其周边建造部分相对低矮的建筑,缓和海陆之间的割裂感,形成平缓过渡的城市天际线。

* 空间设计-平缓过渡的城市天际线
同时,结合“树梢原则”(人行道看马山寨底部成年树木树梢高度的范围内不出现建筑物)下的视线函数计算,确立沿南部滨海路一侧的乔木高度与树种选择,保障沿街侧眺望的山体感知,让城市隐于自然。

* 树梢原则-让城市隐于自然
—
公园内部
公园内部,以独特的地景式建筑、观景台为海岸线增色,营造层次丰富的活动场所。在“观海草坡”游人可以收获拥抱大海的体验;于海岸线转角处设置的“海角驿站”,是融合海陆的文化窗口;结合地形至高点设置“林端景观塔”,可在林冠间俯瞰全域;微创消隐的生态地下停车场,解决部分停车需求的同时释放地面空间,将最大化保留公园地表活力。

* 观海草坡

* 林端景观塔
03
设计+
在地化元素提取赋能“设计+”
为让“设计+”理念贯穿世界设计公园,规划通过全域灵感思维场所构建,为设计师、游客与市民提供咫尺身边的创艺活力空间。
—
“设计+文化”
在“设计之路”节点,蜿蜒的园路被自然地形和植被包围环绕,掩映其间的是来自各国雕塑艺术家的作品,形成一处散落自然间的流动艺术馆;在“人文之路”节点,人们可拾级而上,感受地形的起伏。通过由传统石材围合的路径空间、具有叙事及展示功能的挡墙、文化广场以及公共文体空间,共同构成一处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彰显文脉厚度。位于马山寨顶部,利用文化遗址打造的烽火台遗址广场是一处“全季节友好”的活动空间,夏季人们可以在此戏水游乐,冬季人们可以在此滑冰、欣赏雪景。

* 设计之路


* 烽火台遗址广场
—
“设计+游憩”
游憩活动以全龄友好体验为目标,并充分利用原有高尔夫地形,打造凝固海浪轮滑公园,将海浪雕塑线条与轮滑场地相结合,实现艺术与活动的有机互动;结合海防林形成的流线形松顶栈道,寓意烟台常见的平流雾,漫步其中可体验穿梭在松林之中的幽静。

* 轮滑公园
马山寨作为烟台海上交通的门户之一,承接崆峒岛的部分游客服务功能,将设置客运码头与游艇码头。规划结合重要交通设施构建“欢乐海湾”,形成一个集文化、创意与商业于一体的新一代体验式海滨活力中心,使用者在此得以辗转于各种类型的消费场所间。同时,在欢乐海湾内设有游玩路径,将海湾景观与公园相连接,为公园注入新的活力。

* “欢乐海湾”海滨活力中心

* “欢乐海湾”游玩路径
—
“设计+产业”
作为世界设计公园,马山寨将重点承接世界设计产业组织(GDIO)和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研究院相关产业服务,配套大师工作室、国际使馆、人才公寓等服务功能。规划在对建筑功能复合利用的同时预留未来发展弹性。近期充分利用既有马山寨酒店、鸳鸯湾酒店的建筑改造,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同时,深化挖掘设计相关领域,预留数字文创产业的发展空间,作为未来的远期发展拓展。最终实现基于创意设计体验、数字互动、文化消费三大内涵构建数字文创产业磁极,并与工业设计小镇实现差异化发展。
大师工作室及国际使馆区建设时序将结合产业引入的进度适时调整,并在选址上结合高尔夫场地坑塘布局,形成滨水创意工作室,独特的建筑设计创意与自然环境融合,成为另一种雕塑和户外艺术公园。

* 滨水创意工作室
04
创新路径
融合生态技术的智慧路径创新
日常生活中,新增的产业和游憩活动对淡水资源有着进一步的需求。海水淡化是解决滨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淡化水已经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生活饮用水的重要替代水源。马山寨将在场地东侧规划地下海水淡化设施,屋顶进行景观化处理,融入滨海景观,并结合未来养殖池的景观改造,打造滨海动感水街区,而淡化后的海水将用于设计公园景观用水。

* 海水淡化方案
在海绵城市设计中,通过四个级别的海绵设施,从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现状保留水塘、现状保留水道,实现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有效且弹性地控制暴雨季节的地表径流。同时,鼓励对海绵设施的景观化使用,如景观滞留沟、广场透水铺装等。


* 海绵城市设计
此外,结合马山寨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在现状马山寨酒店(改造为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研究院)内设置能源综合服务中心,统筹调度片区集成式、分布式能源,优化能源输配及使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及智慧化应用。并对公园内建筑、交通设施、智能互动设施提出有关节能技术应用的相关要求,实现绿色低碳示范。
—
结语
世界设计公园作为未来全球工业设计人才交流集聚的场所,将以艺术触发灵感,以科技重构想象,以生态激发活力。通过“无处不设计”的场景营造树立烟台黄金海岸上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标杆,推动滨海岸线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张德宇,深规院 城市规划六所 高级主任规划师
本方案为城市设计方案,非法定规划
项目组成员:王萍萍 张德宇 樊君健 于洪军
· 欢迎关注 ·
供稿部门
丨
城市规划六所
编辑
丨
何瑜
校审
丨
李晨


喜欢就给我们点个“👍”和“在看”呗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UPDIS共同城市):退寨成城丨世界设计公园“无处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