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全国高校之间优秀研究生、青年教师的互动与交流,在2024年7月10日-7月19日举办“城乡建成环境文化遗产理论与方法:流域文明”北京大学暑期学校课程。课程为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主办单位为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合办单位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分会、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流域地方性建成环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课程负责人为汪芳教授。
中华文明的发展道路、文明特征等都与流域环境密切相关。从流域文明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入手,是阐发中华文明深厚底蕴和现代力量的重要切入点。国家重大战略越来越关注流域的全面保护和城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如针对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黄河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均强调加强流域环境保护工作,继承和弘扬流域优秀特色文化。
第六讲
授课题目:从物质遗产到城市历史景观:以长江流域滨水城镇为例
授课教师:李和平 教授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城乡规划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住建部科技委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山地城乡规划分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学城市设计分会委员;重庆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历史遗产保护、城市设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3项;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银奖、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奖8项。
授课时间:2024年7月13日14:00-17:00
授课地点: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一层报告厅
主持人
汪 芳 教授,北京大学
课程安排
报名信息
图文来源:城镇化与地方性中德合作小组
建筑遗产学刊(公众号)
微信平台:jzyc_ha(微信号)
官方网站:
https://jianzhuyichan.tongji.edu.cn/

《建筑遗产》学刊创刊于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历史建成物及其环境研究、保护与再生领域的第一本大型综合性专业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公众号将继续秉承增强公众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推进城乡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核心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公众普及度、学科引领性、专业渗透力为目标,不断带来一系列专业、优质的人文暖身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建筑遗产学刊):课程 | “城乡建成环境文化遗产理论与方法:流域文明”北京大学暑期学校课程第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