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乡建的信仰与文化

【第1263期】

经济解决今天的问题,科学解决明天的问题,教育解决后天的问题,而信仰解决永远的问题。


社会上很多人对经济发展的概念理解很不正确,尤其是乡村建设,我认为经济发展和六种表现形式有关:人的精神、公众参与、协作和互助、文化与科教、生态与环境、历史与民俗。精神与道德文明会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人生没有完善,失败都在路上,成功留在终点。

乡建的信仰与文化


01

构建农民信仰


构建农民信仰的过程,需要从农民的生活和口语文化入手。信仰是什么?是生活和生命的结合,也是生存和希望的互换。一切与生活和生命无缘的都是不可延续的,也不可能造就信仰。信仰伴随着生命,生命造就了希望,希望带来信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规范人们行为准则的主体不应该只有法律,更重要的是应该有信仰,讲文明,这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明。


我一直在说"成长"这两个字,成长不是吃"四月肥",而是一个自然的成长过程,不要急,不要催,更不要附加太多的政治色彩。村庄的经典不仅在表面上,更要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现在社会较多地关注面上的干净,而忽略了心灵的干净,这种现象渐渐在改变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我很不喜欢,也不愿与只是面上干净的人为友。


文明如果不注入平平凡凡的日常生活之中,那就不是文明。文明是大事吗?不是,文明就是小事。讲文明是需要过程的,我才来五山时,不少人把卫生间叫粪坑,后来改叫厕所,再后来就叫卫生间,现在跟着城里人叫洗手间。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干部希望从"粪坑"直接到"洗手间",这不可能!


乡建的信仰与文化


02

新农村建设要“新”


新农村指的是新思想、新方法以及创新。新,不仅是指看得见的东西要新,如房子和马路,更多的是看不见的内涵也要新,如理念和道德、文化与希望。今天我们做新农村建设,要使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能有前瞻性,有复制性,还有思想性。


民俗与信仰构建是农村规划中最重要的工作。一个村的规划如果在民俗和文化定位方面不清晰,这个规划一定是失败的,因为这是一个村的精神力量,是村民的凝聚力,也是道德规范的准绳。


乡建的信仰与文化


03

保护"旧村",建设"新村"


我们的道德是建立在一个人与人信赖、人与人利用的实用性社会体系募础之上的。这样的社会关系只要被破坏,原来左邻右舍和街道文化在现在的规划面前就会一一消失,社会环境就开始混乱,就会出现真与假、善牙恶、白与黑的颠倒。


乡村作为一个人类生活的村落共同体,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帮扶,集体主义精神是凝聚一个村落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念。


传统村落既凝结了中国传统历史的记忆,又反映了乡村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中华农耕文明的精粹和民族的根基。同时,传统村落还蕴含着丰厚的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提出保护"旧村"与建设"新村"同步并举的村庄改造理念,尤其突出对旧村的农民居住格局的保留与保护。"熟人圈"是乡村社会的特点,家人、亲戚、朋友形成了一个以家庭为主题的社会交往圈,这个圈不讲理、只讲情。不能破,只能传,传下去就是新。


乡建的信仰与文化


04

文化中的原种基因


在今天的文明进程中,表面上看我们丢掉了五千年的东方文明中的农耕文明,实际上我们丢掉的是中国文化中的原种基因。


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教育、文化、信仰问题,这些我们称之为"精神"。乡村建设不能简单地把经济问题放在首位,修复信仰、精神、文化才是第一位的。


在中国面临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的信仰价值观在中国不断推进的现代化过程中遭到重创的同时,新的价值观体系却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紧要而迫切的社会问题,它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深远而沉重。


乡建的信仰与文化


05

路不在脚下,而是在心中


思想一定要属于自己,人的灵魂才能有生命。语言一定要忠诚于自己,生活才能充满力量。行动一定要与思想同行,理论才能指导实践。

 

乡建需要精神,是领着一群有情怀的人,市场是领着一群赚钱的人,这是两者的区别。

 

以平民思想为国家思想,这是东方文明之精神。谈中国农业一定要考虑8亿多人口基数,发展是硬道理,可是安定团结、安居乐业更重要。

 

贫富时常轮回,落后与文明交替,这就是社会常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老子说: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这就是贫与富的哲学关系。人与自然之间需要尊重,人与人之间的权力需要平等,贫穷与富贵之间需要平衡,人与人之间需要关爱。这就是世界的真相,也是贫与富之道。

  

向上看是信仰,平视是法律,向下看是监狱,这三个体系都是由人制造的人类文明体系,属信仰公约。


乡建的信仰与文化

 

乡村社会也只有农民种田,才是靠谱的事,工人、小资、商人能种好田?全世界的农业经济中还没有先例。


而在农村社会,农民精心养地,好好养猪,粪便回田,农民虔诚地面对土地,这是任何做其他职业的人都做不到的。


所以我坚信,乡村复兴会渐渐发展到与城市现代化同步并行。

乡建的信仰与文化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绿十字):乡建的信仰与文化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