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地区不断衍生新业态、新模式、新活力,不仅对传统生产要素配置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现行政策下的用地保障带来了新挑战。
2022年至今,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通知》《乡村振兴用地指引》等一系列关于乡村振兴用地保障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指出规划先行落实规模、计划配置保障指标、用地审批提质增效等各方面要求,为乡村产业土地要素保障注入强心剂,助力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和“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从化区具有广阔的农业空间、丰厚的生态本底和多样化旅游资源,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之一。从全国唯一的县(区)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到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从广州首宗“点状供地”西和万花风情小镇落地到鳌头万亩良田农田整治样板工程顺利备案,从化一直走在生态价值实现和乡村振兴探索的前沿。在省市政策框架指引下,从化区立足实际,精准施策,依托《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等政策手段,为乡村发展产业振兴蓄势赋能,为落实乡村振兴用地保驾护航。
01

构建国土规划用地
全流程技术服务体系
广州市中小学农业劳动教育基地项目选址于吕田镇狮象村,坐落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源头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片区,以周边约150亩农田为基础,打造集智能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园艺农业、数字农业的现代农业基地,并在打造现代农业基地的基础上,拓展中小学劳动教育服务功能,建设一处占地面积约10亩,能容纳800名学生的农业主题劳动教育示范基地。

项目位置示意图
图源:自绘
我院从化分院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发挥在地优势和专业技术服务力量,梳理构建“村庄规划-用地报批-批后实施”的国土规划用地全流程技术服务体系,全面配合支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属地镇街相关工作,从2023年项目研判,到2024年顺利拿地,助力地方用地,为乡村振兴产业用地保障全流程提供宝贵经验。

乡村振兴项目用地保障概念流程图
图源:自绘
02

工作亮点
统筹兼顾
下好村庄规划“一盘棋”
◉ 锚准定位,精准发力。
基于“产业兴旺、空间有序、风貌优美、IP显著”的文旅融合示范乡村整体定位,项目坚持“立足吕田、服务广州、面向湾区”,以传统农业种养殖为基础打造现代农业基地,拓展中小学劳动教育服务功能,打造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和大湾区青少年研学教育基地,驱动区域农文教融合发展。
谋划在先
跑出用地审批“加速度”
◉ 计划先行,谋而后动。
2020年以来,自然资源部改革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以实际项目落地作为配置计划的原则,在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兼顾乡村振兴发展用地需求。
在项目前期提前谋划,下好“先手棋”,会同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地方自然资源部门及属地镇政府等关键职能机构,深入实地调研考察,确保项目契合乡村重点产业项目遴选准入标准;同时,积极申报广州市2024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解决项目用地审批使用乡村振兴省指标痛点,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 精准诊断,优化配置。
依托我院技术智囊底蕴和数据中台优势,强化用地诊断机制,精准核实用地负面清单,全面实现“补救式”组卷模式到“预防式”的转变,辅佐自然资源部门当好用地审批“质检员”;充分利用乡村振兴项目“只转不征”报批类型,优化环节流程配置,打好规划选址、勘测定界、预支留用地、违法用地查处、耕地占补平衡等关键节点时间差,助力用地申报单位做好用地申报“领跑者”。
环环相扣
打好批后实施“组合拳”
◉ 环环相扣,着眼批后。
村庄规划精细化规划指标,用地报批合法化用地性质,为用地全链条落实基础,扫清障碍。集体土地农转用手续经市人民政府批复后,主动对接,协助完成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占用税等税费清缴;村庄规划经区人民政府批复后,立即响应,协助办理村庄建设用地规划意见申请,高质量完成批后实施材料组卷。
依托实际的用地全流程服务工作,精心打造项目“规划-报批-批后一张图”, 高效衔接规划地块、报批地块、供应地块,形成逻辑可循、图数一致的闭环式数据管理体系。为加快供地方案审核、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创造扎实的数据基础。

广州市中小学农业劳动教育基地主体建筑效果图(最终以实际建设情况为准)
图源:广州耕粤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03

未来展望
存量发展时代下,从化分院将乘“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东风,利用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平台,积极参与和探索集约精细化点状供地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路径,助力地方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供稿|从化分院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土地综合整治16|全链条服务保障从化乡村振兴项目用地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