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世界地球日 | 守护自然遗产,奏响人地和谐乐章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导 读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20周年的今天,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组成地球一山一川、一草一木都与人类息息相关,只有顺应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长久的发展。

清华同衡文化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多年来深耕自然类遗产的保护与研究领域,在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与规划、地质遗迹的保护展示利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报与保护,以及世界自然遗产的管理保护规划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与实践。本文带你从地学的角度了解地质公园、水利灌溉工程,一起守护自然遗产,奏响人地和谐乐章


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46亿年的漫长演化史中留下的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它们是地球发展变迁的证据,为人类了解地球本身、寻找资源、预测未来提供了至关重要帮助。我国的国家地质公园起步于2000年,旨在对有价值的地质遗迹进行科学保护,加强地学知识普及与传播,同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并科学规划、展示,有效地留住这些演化发展的重要信息,并向公众进行科普,提高大众的保护意识与对地球的认识水平,促进人与地球的和谐共生。


青海同德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青海同德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南部,黄河上游支流,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高原山地森林草原生态景观与丹霞地貌相得益彰。项目团队主导完成了同德地质公园从申报、规划到博物馆展陈设计一系列工作。推动建立了以地质遗迹保护为核心、以公众科普和生态旅游为导向的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

丹霞崖壁峰丛景观

赛欠丹霞大峡谷

丹霞凹槽峡谷

单斜雅丹地貌


青海同德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作为2019年第二批审核通过的国家级自然公园之一,规划依托青海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的战略部署,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进行编制,保护地质遗迹与当地牧民传统生活方式,促进人地和谐相处。

丹霞群峰与牦牛


同德丹霞地貌与当地人文活动有着深刻联系,大型赤壁丹崖、带状峰丛、峰墙、石柱、岩槽、天生桥、穿洞、以及类型多样数量众多的象形丹霞,被当地藏民族赋予了传统文化含义,坐落在公园丹霞谷地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藏寺,其选址据说也与本地贝壳和海螺形状的丹霞石峰关系密切。同时,当地僧人也会选取高大的丹霞崖壁中,风蚀形成的水平洞穴作为闭关修行的场所。丹霞地貌与藏传佛教在此相融,成为公园独特的人地融合景观。我们在规划中对该类地质遗迹进行了特别的识别。

镶嵌在丹霞群峰中的石藏寺

多青山丹霞崖壁与壁画

顺层凹槽内的修行处

丹霞地貌与修行者


在后续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围绕“地球记忆•高原印记”的核心主题,构建融合多媒体交互、沉浸式体验、实物展示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博物馆体系。


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

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吉林省长白山以西广大的熔岩台地上,包括火山渣锥与玄武岩峡谷、岩溶地貌等地质遗迹景观,临近城区,是进行地球科学普及的良好场所。

十里小山火山渣锥

仁义湖玄武岩峰丛景观

玄武岩象形峰——军舰峰

北岗园区科普游览线路


项目团队在原有地质公园的基础上,扩展遗迹类型,深挖地质内涵,打造火山主题的公园地质博物馆展示体系,并设计两大园区智慧游览线路,将火山地学科普内容与当地农业文化结合起来,让科学理论贴近日常生活,强调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



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由国际灌排委员会评选的国际遗产项目,旨在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文明的影响,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为可持续灌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截至目前已公布11批共计177处。


霍泉灌溉工程遗产

霍泉灌溉工程遗产是我国第一个泉水资源利用类型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黄河中游农业灌溉史的重要相关遗产,人与自然共生的典范。

霍泉泉池

水神庙壁画

分水亭与分水铁栅


霍泉灌溉工程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以霍泉水为核心建立的集观泉、蓄泉、引泉、用泉、保泉为一体的整套泉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距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传承至今,仍发挥着灌溉、供水、生态、旅游等多方面功能。


  • 系统把握自然人文耦合的复杂遗产

同衡团队从自然与人文的综合视角认知遗产,重新认知与识别遗产要素,将附着在工程体系上的水资源管理、以及水资源利用催生出的水文化、农业景观等进行研判,建立了一套自然人文耦合的多层次遗产要素体系。

灌区与主要遗产要素手绘示意图


  • 重视遗产的活态传承

在工程遗产的保护利用中,强调建立水功能优先的活态遗产保护管理框架,对于在用的水利设施,拟定专门的保护条款以保障其防洪、排涝、灌溉等水利功能。

灌溉工程在用渠系


  • 促进乡村振兴,探索水利遗产的“轻量化”可持续利用

灌溉工程与乡土村落结合密切,打造探访、体验式的遗产展示,利用现有的建筑与历史遗存,配合解说系统与互动性体验活动,使抽象的遗产文化内涵可感知。

“泉河绿道”展示游赏项目



文化与自然遗产


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武夷山位于福建与江西两省交界处,是东南地区重要山脉之一。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序列,是继泰山、黄山、乐山大佛之后,我国仅有的4处双遗产之一。

九曲溪与丹霞地貌


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武夷山双遗产的特色,但遗产要素体系相互割裂,我们对623处文化遗产与其所在丹霞地貌区景观进行叠加分析,梳理35处文化与自然融合程度相对较高的遗产,深入挖掘独特的地理环境对聚落形成、文化的表达与传播等方面的内涵,强化双遗产之间的价值联系。


面对遗产地内众多镇村大量社区居民生活与茶产业发展对遗产地环境的威胁,规划中通过科学划定分区、明确正负面清单对遗产地进行精细化管理。

遗产区茶田


针对武夷山重要的文化符号——茶,我们将其纳入遗产要素体系,肯定其作为文化载体的价值。同时贯彻“提质减量”的控制原则,利用卫星影像识别遏制茶田无序开垦;优化茶叶种植过程,采取传统无化肥农药的种植方式,并在茶园中配套设置水土保持工程等手段,引导科学的种茶方式,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遗产地管理局面。


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山之一、近代开发最早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


作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发祥地,庐山完整、稀有、典型的冰川遗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而独特的地质地貌背景也是庐山气象景观的形成基础。


气象景观是庐山整体意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与艺术家乐于描绘的对象。研究团队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工作中,探究地貌与气象景观之间的形成机制,挖掘历代诗画中出现的独特地质、气象景观描述,扩展景观内涵,建立更加立体的文化自然价值相融合的庐山景观体系。为后续建立更科学的资源保护管理框架与科普展示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含鄱岭冰川刃脊

(冰川刃脊是山脊两侧冰斗共同后退,使山脊形成的刀刃或鱼脊的特殊形态。“飞云渡险脊,走雾隐幽潭”写出了含鄱岭冰川刃脊的陡和狭长,“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是描写冰川刃脊陡直、窄长的山形特点)




从国家地质公园的科学规划,到灌溉工程遗产的展示与传承,再到武夷山双遗产的协同保护,庐山景观体系文化与自然内涵的深入挖掘,都是人地和谐的生动实践。我们希望携手各方力量,继续为守护地球家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部门简介



文化与自然资源研究所

隶属于清华同衡遗产事业部,是清华同衡规划院在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领域的创新技术与业务部门。深度参与文化遗产与自然资源主管部委科研课题的相关研究,编制行业与团体技术标准,为国家部委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服务,并承接各类型遗产申报、保护规划、展示策划等项目。与院内各相关部所深度合作,探索面向文化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与利用领域的“策划咨询-规划-设计-实施”全链条服务模式。与遗产分院合作开展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与利用工作,与生态城市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合作开展自然遗产中生态修复、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环境治理,与绿色城市所合作开展相关低碳减排解决方案,与建筑分院合作探索低影响建造工程设计。


其中自然遗产部分主要业务包括:以地质公园为主的自然公园申报与规划、地质博物馆展陈设计、自然景区规划、灌溉工程遗产申报与保护利用规划、人与自然融合视角下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利用等。曾主持编制我国首个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参与《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等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国际国内地质公园相关机构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多次应邀参加其举办的专业性学术交流。

自然与文化整体板块主要业绩:

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整体保护和利用

1. 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题

2. 山西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整体保护与利用研究

3. 白鹤小镇鸟类生境保护修复与白鹤共生馆设计(遗产事业部、生态城市研究所)

4. 冀州衡水湖鸟类生态保育修复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遗产事业部)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1. 山西洪洞霍泉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霍泉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综合评估与工作方案编制

世界遗产

1. 江西赣州围屋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申报

2. 武夷山世界遗产保护中心武夷山世界遗产第三轮定期编制报告服务项目

3. 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管理规划

地质公园申报

1. 青海同德国家地质公园申报

2. 黑龙江漠河国家地质公园申报编制规划

3. 贵州安龙地质公园协助申报及编制规划

4. 安徽凤阳韭山国家地质公园申报、规划及详细规划

地质公园规划

1. 甘肃敦煌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2. 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发展规划

3. 青海同德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4. 黑龙江漠河国家地质公园申报编制规划

5. 吉林四平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6. 贵州安龙地质公园申报及编制规划

7. 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8. 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修编)

9. 湖南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10.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规划、总体规划及徽标方案设计

11. 湖南古丈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12. 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13. 山西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黄围山园区综合服务区详细规划

14. 宁夏灵武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15. 内蒙古呼伦-贝尔湖自治区级地质公园规划及详细规划

16. 内蒙古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17. 山西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18. 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园区规划

19. 黑龙江伊春小兴安岭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及综合服务区详细规划

20. 吉林乾安泥林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21.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及门区概念规划

22. 安徽凤阳韭山国家地质公园申报、规划及详细规划

23. 湖北郧县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及控制详细规划

24.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25. 浙江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温岭市长屿-方山园区总体规划

26. 贵州兴义贵州龙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2. 河南新安万山湖峡谷群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28. 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国内首个地质公园规划)

地质公园展陈及其他

1. 青海同德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展陈方案设计

2. 抚松地质公园范围调整综考

3. 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范围调整综合考察报告

4. 靖宇火山矿泉群地质博物馆(靖宇县博物馆)策展方案

5.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范围调整方案技术咨询

6. 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

7. 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及形象系统规划

8. 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展陈方案

9. 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综合服务区(门区)详细规划设计

其他项目

1.江西龙南玉石仙岩片区旅游规划

2.浙江泽雅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

3.北京古村落旅游发展规划(概要)





相关链接

遗产保护 | 文化与自然融合视野下的灌溉工程遗产

小砂糖橘们注意啦~漠河游学好去处——黑龙江漠河国家地质公园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图片|图虫网

供稿|清华同衡 遗产事业部  文化与自然资源研究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世界地球日 | 守护自然遗产,奏响人地和谐乐章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