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以这些方式,向地球“深情告白”

世界地球日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4月22日,我们迎来了第56个世界地球日。


连日来,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统筹谋划,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平台,围绕“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多方位展示全系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在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方面的成效,引导社会公众树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支持并参与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掀起宣传热潮 营造浓厚氛围

为做好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聚焦“地质环境与人”,联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协会在北京科学中心举办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暨首都科学讲堂,同步启动2025地球科学科普作品大赛。宣传周期间,通过开放科普场馆、放映公益微电影、举行主题展览、举办科普讲座、组织科教活动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制播《行动让地球家园更美丽》宣传片、《我们属于大自然》童声版MV、《镌刻地球的美丽》朗诵作品及主题海报;邀请2024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获得者卢琦、中国工程院院士殷跃平、航天员李广苏以及演员赵雅芝、陈妍希、聂远等出镜发声;联合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推出由演员肖战配音的公益视频,推出“科普中国说”直播、“让珍稀被珍惜”慢直播,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展每日答题活动;参与承办“从山顶到海洋”科技成果巡展(重庆站),联合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成员单位等举办“科技赋能自然保护”公益沙龙,开展哈啰单车语音锁宣传、“野朋友”AI大模型“科技守护生命之网”、“我们是大自然的孩子”环保小卫士等活动;举办《重生之我在2005年种树》微综艺、“一块走”腾讯游戏捐步数,以及支持《海洋深深》电影首映式、“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中华白海豚主题影像展、“李四光中队”科普讲解等活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社联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出“2025·世界地球日”专题,在“看自然”频道集纳相关视频报道,截至4月23日14时,专题阅读量达1578万人次;“i自然”强国号上线相关主题内容15件,阅读量超10万人次。自然资源部官方微博运维“珍爱地球”话题,新增阅读量约1000万人次;联合应急管理部、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等政务微博号共同发布“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议海报。自然资源部官方微信推出“世界地球日作品展播”栏目,面向全系统宣传矩阵单位征集新媒体作品并择优展播。“i自然”全媒体微博开设话题“天地图上新了”,发布改版后的天地图正式上线相关海报和视频,话题阅读量15.6万。“i自然”微信公众号开设“世界地球日”专栏,总阅读量超1.2万。策划推出《对话·自然∣践行“两山”理念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主题直播,截至4月23日全网播放量超16万。“i自然”App制作“世界地球日”专题,设置4个子栏目;推出“自然资源探馆系列”首期视频报道,带领观众探秘中国地质博物馆;策划生产AI视频《保护万物共生的家园》。《中国自然资源报》各版面连续推出相关策划,以深度报道、综述、社论、组图等形式,报道各级各地在保护自然和开展生态治理修复等方面的成效。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举办“珍爱地球·观南粤”交流研讨会,邀请珠海、江门、湛江、韶关、梅州五市代表对话生态领域专家,深入研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对广东生态保护修复的启示;发布宣传片《南粤实践绿色答卷》,讲述广东将系统治理的智慧深植山河肌理的实干之路;实地调研三角岛湖泊整治及生态修复精品修复项目,引导公众支持并参与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在长沙市西湖公园举办“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划引领品质生活”公益展览活动,现场设置主题展区,全面展现湖南以高水平规划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成果。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通过“科普巡展+实地探访+青春课堂”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组织主流媒体记者走进梁平区铁门乡,深入探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山水答卷”,展现重庆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形成“数字治理+生态振兴”新格局的探索实践。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在省自然博物馆举办“矿饰奇缘——宝石的前世与今生”“地质之光——弘扬李四光精神共绘地质科学华章”“贝海拾珍——多彩的海洋贝类”等主题展览活动,让公众感受地球元素造就的珍宝、追忆地质科学巨匠、领略海洋生命的奇妙。

4月22日,山西自然博物馆举办庆祝第56个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动,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在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自然资源资料档案馆举办宣传活动,放置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为元素的系列宣传海报,向公众发放宣传单,并发起“爱护地球”倡议签名。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通过举办一系列宣传活动、制作一系列宣传海报、开展一系列宣传报道、制作一系列视频短片、开展一系列专题直播、制作一系列微信海报“六个一”等方式,引导公众树牢生态文明理念,践行低碳生活。

图为活动现场。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举办宣传活动,现场播放《地球脉动北疆四季》宣传片和《我们是大自然的孩子》MV,引发观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发出“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倡议,呼吁公众从身边小事做起,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凝聚联动合力 持续纵深推进

在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举办主题报告会,展示全省地质工作和绿色矿山建设成果,发布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苏及上海卷和全省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图册,开展“我眼中的地球”短视频展播等活动。同时,举办系列科普讲座,通过省科协“苏科直播”平台进行网络直播互动,大力传播自然资源知识。

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守护地球,共绘未来”主题,组织开展“绿动未来,轨迹引领”“羽翼共生,对话自然”“书香绿意,共护地球”“快问快答,绿意随行”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凝聚生态文明共识。常州市金坛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开展宣传活动,线上以 H5互动程序动态可视化呈现区域生态本底,线下在三星村举办科普活动。

在江苏省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宣传活动现场,孩子们聆听科普讲解。常州局供图

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在常山县黄泥塘举办宣传活动,讲解古生物化石在科研、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价值,展示全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成效,发出“珍爱地球守护自然”行动倡议。由浙江省地质院主办的安吉县地质生态产品助推共同富裕成果发布会同步举行。

浙江省地质学会、省地质博物馆组织专家走进杭州第十一中学,举办“向地球深部进军”科普讲座。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举办宣传活动,互动体验吸引120余个家庭参与;现场发出“构建全域生态安全格局,激活绿色转型新动能,坚定守护绿水青山”倡议,呼吁社会各界携手守护地球家园。

在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宣传活动,邀请“齐鲁最美自然守护者”王安东分享湿地和鸟类保护的故事,联合该保护区管委会发布《湿地保护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形成共同保护湿地、维护湿地生态安全的强大合力,努力构建安全、健康、和谐的生态环境。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组织济南市智远学校学生走进自然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观摩;在街头开展地质科普宣传,吸引众多市民参与体验。

图为活动现场。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太平山绿道举办“心动青岛自然有我”健步行活动,沿途设置世界地球日相关横幅、展板等,让市民进一步了解自然资源知识。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开展“红色先锋在行动守护沂蒙生态绿”活动,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引导公众树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济南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举办“守护蓝色星球绘就绿色未来”少年儿童绘画展,围绕“地球保护”“生物多样性”“低碳生活”等主题展出作品近50幅。平阴县自然资源局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宣讲自然资源法律法规政策、解答咨询等。

4月22日,济南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在济南城市规划展览馆举办的“守护蓝色星球,绘就绿色未来”少年儿童绘画展览正式开展。

在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在厦门理工学院举办宣传活动,介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实景三维赋能数“治”福州典型案例、泉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经验做法、古田天宝矿业西朝钼矿生产矿山生态修复案例;引导学生参与水污染净化体验、干花书签环保手作、绿植领养计划等活动。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市规划展示馆联合举办宣传活动,向市民讲解福州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绿色发展、构建生态山水之城中心城区蓝绿空间体系等内容;现场开展世界地球日知识竞答与互动体验,传递生态文明理念,吸引不少市民踊跃参与。

在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共青团河南省委、省教育厅组织200余名大学生开展“青春有我奋勇争先”宣传活动,号召青年人勇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让青春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绽放光彩。

河南自然博物馆携手省矿业协会、省地质学会开展“亲子低碳跑为地球加油”活动;携手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打造科普动漫《矿石奇遇记——从平凡到非凡的旅程》。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院、自然资源部河南西峡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峡县政府及县自然资源局等联合举办宣传活动,宣讲自然资源法律法规。

在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举办“从山顶到海洋”生态文明科普展。其中,地质矿石展区展现矿石的形成与经济价值,海岸带样品展区揭秘海南海岸线特质,珊瑚礁展区呈现生态保护成果,地质灾害应急设备展区普及防灾知识。

参加人员参观海南自然资源专题展板现场。

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在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举办宣传活动,现场设置“科普知识长廊”,以漫画和图表形式呈现生态保护红线、湿地保护、禁塑、垃圾分类等主题。

4月22日上午,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56个“世界地球日”暨第六届亚太地质公园周活动开幕式在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举行。活动现场,志愿者在为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的内容。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联合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调查中心、省地质学会等举办一系列科普活动,通过“讲座+实践+展览”的多维模式,将深奥的地质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

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组织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拉萨市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调查中心西藏地质调查所,以“科普+互动+法治”模式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守护好地球第三极。

在江西,九江市自然资源局在市国土空间规划馆举办宣传活动,通过开展规划馆探秘、环卫工人心声畅谈等方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进一步提升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赣州市自然资源局赣县分局携手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科技外事处,通过远程授课的方式,为地处偏远乡村的赣县阳埠中学学生们带来一场地球科普课。

丰富活动形式 拓展宣传渠道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推出创意短视频《“AI”自然咏河北》,展现AI科技赋能下的自然资源之美;举办直播访谈,深入解读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推出微信表情包“冀青山”,以轻松有趣的形式传播“两山”理念;启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河北自然资源线上摄影展”。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以政策咨询进企业、科普宣传进校园和义务植树等方式开展宣传,联合鹤岗局、萝北局到企业开展政策咨询进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自然资源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服务。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桦甸局在金沙镇新华村举办地灾应急演练,向村民讲解地灾预防和应急知识,同步模拟启动地灾应急响应、应急调查组及时赶赴现场等,进一步提高村民地灾防范意识。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在桦甸市开展世界地球日暨地质灾害防治演练宣传活动。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通过科普、互动、文化创作和生态实践等方式,号召公众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辽宁。沈阳主会场展示全省生态修复成效与全球生态现状;大连分会场以“山海共美”为特色举办一系列创意活动,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大连金石滩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同学们在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活动现场亲手触摸矿石质感。王万元摄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开展“自然科普看云南”线上宣传活动,通过镜头带领网友走进昆明市规划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自然资源科普馆,普及空间规划、化石管护、地质找矿等知识。

4月22日,云南省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昆明正式启动,活动现场,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介绍了全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进展。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通过组织开展生态修复成果展和系列矿产科普展,以及主题宣讲、知识科普、互动实践等,倡导公众从“知”到“行”,珍爱地球、保护生态。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发布宁夏生态资源本底状况调查成果,启动第三届“醉美宁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摄影(视频)和文化创意作品大赛,发出“爱地球·不止这一天”倡议,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自然资源科普宣讲。

湖北省宜昌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举办“探索绿色能源守护地球未来”自然资源大课堂系列活动。活动通过科普讲座、实践体验与创意互动等多种形式,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公众教育。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联合四川省自然资源厅、雅安市政府等开展“根在基层,情系民生”科普宣传活动,依托自然资源部四川雅安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该站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向公众多角度宣讲“智能防灾”知识。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走进西安培英育才职业高中,组织开展“我们的资源我们的地球——矿产资源科普之旅”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投身地质事业。

4月22日,西安矿产中心走进校园开展“世界地球日”主题科普宣传活动。

上海市地质学会举办以“江海共济·蓝绿营城”为主题的地学科普高端论坛,邀请院士和专家学者做科普报告,带来海洋碳循环与碳中和方面的新知识,增进公众对地球家园的了解。

图为“江海共济·蓝绿银城”主题活动现场。

天津市自然资源生态修复整治中心在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举办宣传活动,为师生们讲解七里海湿地基本情况及鸟类知识,呼吁大家更加珍视地球资源与环境。

4月22日,天津市自然资源生态修复整治中心在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小学四部举办第44届“爱鸟周”和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王瑜 段金平 罗诗岚 邵文台 柳茵 刘云飞 廖迈伦 朱倩瑶 姜耀宇 伏晶 张舰 王守华 李涛 吴真 何伟 张涛 张晟南 李风 康维海 赵蕾 任金玲 郭腾龙 刘天航 胡志华 肖婷婷 周婷婷 孙玉霞 姜慧婕 任白羽 苗佳琦 张永强 孙佳岩 周海铢 李丽霞 陈静莹 蔡丽悦 王泱 段春祥 王娟 杨雯雯 黄思铭 刘立新 郝亚儒 尹建军 赵毅 王敬超 王晶 刘泉子 李慧 邱臻哲 胡韬勋 谢芳 冯赟 钟先柏 张晓梅 周靖 庞彦 黄月娥提供稿件素材)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记者:王中建

文字编辑:王中建

新媒体编辑:刘川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以这些方式,向地球“深情告白”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