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10月7日,中国队在郝海东、孙继海、杨晨、范志毅等优秀球员的护送下,1:0击败阿曼,提前一轮进军韩日世界杯,举国沸腾。中国人的心中,燃起了那么一抹骄傲的红色,那是一抹红色的足球梦。坐在电视机前的我,满9岁。
这是中国男子足球队历史上第一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圈。
时光荏苒,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过去了20余年,我也已经是一个在规划院工作了三年的青年。这几年,中国足球仿佛成了一个贬义的代名词。输球、下课、假球、黑哨……不断地影响着国民对于本国足球的认知。可到底是什么让足球的种子在无法再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壤下成长呢?
前国足主帅米卢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我的故乡——动荡的前南斯拉夫,很多孩子都带着幸福的笑脸去踢球……其他国家亦是如此:在桑巴王国里,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足球的气息,随处可见球场,真可谓是不折不扣的草根足球;英格兰的足球底蕴更不不必言说;远的不能比,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有着自己的高中校园联赛球场,从这里走出了香川、本田这些世界级的球星。恰恰就是这样,成为了足球的肥沃土壤。
两名巴西儿童在沙滩上踢球
反观我国足球人才培养的现状呢?坦白地说,中国很多学校都有操场,而且操场上占地最大的便是足球场。但是,足球场却很少发挥利用起来!我曾在家面对的田家炳高级中学就读,这里的足球场却常常被当做停车场来用。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足球场曾经是舜天的青训场地,现任国脚孙可就在这里踢过球,是我的校友。这里的操场都如此,其他学校更不用说了。除去学校的操场,想踢球就没有别处可去么?五台山体育场、奥体中心、江宁体育场……踢球的地方寥寥无几,能开放给市民的就更少了。
2013年,媒体曝光广元南河体育场内长满不少荒草,停放着不少车辆
南京曾有过两支球队,一支是舜天(现在主场在奥体中心,南京人心中那一抹骄傲的蓝),还有一支是南京有有足球俱乐部(江苏的第二支职业足球俱乐部,主场在五台山,2011因为欠薪等各种问题惨遭解散)。不管哪支球队,都能看见追随其后的如痴如醉的球迷,为心爱的城市的球队竭力呐喊,生死战不离不弃,激动时流下热泪。这就是中国足球的土壤。
但是,能够让中国足球发芽的土壤需要空间,这些空间,也许只是一块空地、一个操场,一个一脚下去不用担心砸烂谁家玻璃,一个下落不用担心震着谁家汽车报警器的空间。绝不是被当作停车场的操场,或者是尘土飞扬的工地,还有那无休止的工业建筑。
今年,在习总书记提倡“足球改革”的背景下,中国足球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也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足球的种子可以在中国的土壤下有更多的空间成长。我希望等自己有孩子的时候,可以看见他(她)在绿荫上带着欢笑与足球玩乐的画面,足球飞向空中的一霎那,映照着南京蔚蓝的天空,也映照着中国足球的未来。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服务中心 沈旭晨供稿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注:长按二维码,一键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