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往被认为与企业几无关系的城市发展也逐渐引入市场主体的参与。如何理解企业参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企业能为城市发展提供何种且如何提供服务和产品,是我国地方政府亟需思考与探索的重大问题。本期《凤凰观点》将为您解读企业在城市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很少看到商业管理类杂志大篇幅探讨企业与城市化的关系,当发现最近一期《哈佛商业评论》有长篇文章《敲开城市智慧之门》讨论这个问题,眼睛自然发亮。读过以后,不但觉得及时,而且解渴。文章对企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作用提出了有深度的见解和建议,非常适合今天的世界和中国城市时代的需要。对于这一话题,我有如下四点看法和评论。
一是企业为什么可以并且必要参与城市发展。通常,城市发展被认为是政府主导的事情。但诚如文章所指出的,虽然当前城市有高速发展的需求,然而政府在提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其一,政府的财务能力有限,我们已经从美国看到像底特律这样的政府因为无法还账而破产;二是政府的管理能力不足,效率水平比企业弱了很多;三是政府的政治意愿不足,因为需要协调城市发展中的各种利益相关者。
这三个方面均为企业提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造了机会。正如作者所言,“对于私营机构而言,这些问题意味着难得的机遇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经济竞争力的未来城市——商业应在其中扮演特殊的角色”。
可以在其中有很大作为。这一思路,对于我们认识和解决中国城市化的基础设施供给和管理问题,提供了合理而有益的镜鉴。过去30 年,中国以政府推动为主导的城市发展也存在类似问题,政府建设城市存在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土地财政扩大和举债城市增多,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下,各种设施有建设无管理。因此,中国未来的新型城市化特别需要有竞争力的私人部门介入城市发展。
二是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在城市发展中胜出。按照技术水平高低和金融复杂程度,将有潜力参加城市发展的企业组织分为四种类型,即低技术含量、低金融工程的企业,如节能灯生产企业;低技术含量、高金融工程的企业,如各种建设公司;高技术含量、低金融工程的企业,如出售高技术产品的企业;高技术含量、高金融工程的企业,如提供能源合同服务的企业。
虽然企业在技术上的进步或者金融上的提升总是有帮助的, 但是最有竞争力的是高技术含量、高金融工程两者结合的企业, 这样的企业常常超过企业和城市的效率边界,具备最大的竞争力。这样的分类和结论对于什么样的企业在城市发展中有竞争力是有洞察力的。
我们最近依据股票市场数据做的一项研究,有力地证明了这一分析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解释了近几年中国太阳能行业为什么会出现重大波折:因为中国的光伏产业实际上处于太阳能技术的简单加工制造水平,而表面上的高金融能力则是来自于政府补贴的虚胖,因此,中国的太阳能企业仍没有长期的竞争力。
三是企业怎么样为城市提供产品与服务。在城市化进程中, 企业需要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水资源、能源、道路交通、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领域,企业在这些领域的作用不仅是扩大供给,更重要的是提高效率,盈利模式常常是公私合作模式下的消费者付费和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参与这样的领域要有三个方面能力。一个是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即能够提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与服务;二是能够组织复杂的金融工程,变一次性交易成为长期的交易;三是有能力协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复杂的利益相关者关系,因为城市基础设施从原来单一的政府安排、政府生产模式转入政府与企业公私合作的模式,这涉及社会融资、风险分担、利润分享、长期合作等多方面的特征和挑战。
四是企业介入城市发展对中国的启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过,21 世纪的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美国的生物高科技,一个是中国的城市化。中国城市化率刚刚越过50%,未来的新型城市化需要从原来的土地城市化向人口城市化转型,有许多服务于人的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需要提供和发展。与2008 年金融危机后的4 万亿投资保增长不同,当前的新型城市化特别需要强调质量和效率概念,需要更多的企业介入,而不是传统的政府独角戏。因此,企业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很大的机会。
本期《凤凰视点》原载我院《凤凰周刊﹒城市》杂志,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诸大建先生。
订阅:
1、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2、微信号搜索“jupchina”
3、查找公众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转发给朋友
更多资讯:
点击右上角的查看“官方账号”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