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大大的讲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昨晚(北京时间)听到习大大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讲话,其中讲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说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了。哦!第四次!?我们不是才刚刚进入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久吗?怎么这么快,又要第四次了?这是什么节奏?
我对习大大的讲话历来是很在意的,听他说起这个“第四次工业革命”,我觉得有必要把我们人类历史上几次大的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进行一下梳理,然后再来看看这个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是怎样的一场革命。
二、快速浏览人类历史
为了让我们能全面掌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我们不妨尽可能简略地回顾一下人类的发展历史。
大约300万年前,人类诞生。
人类诞生后,经历了漫长的蛮荒时代(其中包含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然后进入了文明时代。而人类之所以能够进入文明时代,正是由于人类社会产生了一场重大的生产力的进步,这就是农业革命,也有人称之为第一次产业革命。这场革命发生在大约1万年以前。这场革命的重要性在于,人类逐渐摆脱了单纯的对自然的适应和简单的依赖,转而开始对自然有目的的利用和主动的改造。也正是由于这场革命,人类也开始从迁徙状态的采集、狩猎生活转变为定居状态的农业、养殖生活,人类的食物开始富足起来,人口进一步增长,同时这样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类的宗教活动,文字开始被发明,陶器和金属工具也都出现。
当人类社会进入到公元18世纪时,又发生了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即发端于英国的手工业生产的技术革命。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1785年,在英国伯明翰,工程师瓦特在经过了20多年的艰苦探索和不断改进后,终于将蒸汽机进行了改良并使用于工业生产。改良后的蒸汽机为生产机械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动力,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到了“蒸汽时代”。这次以“珍妮纺织机”和“蒸汽机”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的大变革是继1万年前的农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变革,经此变革,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手工工厂逐渐消亡,代之而起的是机器工厂,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所谓工业无产阶级开始形成并壮大起来。这场社会大变革被称为“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可以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产业革命”。
当人类社会进入到公元19世纪时,人类又迎来了一场产业革命,即“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电力的应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38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机并成功进行了3英里的电报发送。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Gelam)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电灯。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1885年,在科学家特斯拉等人的努力下,交流电动机问世。上述这些电气设备的发明,实现了电能与机械能、电能与热能、电能与光能的转换。之后,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人类社会进入到了“电气时代”。
同时,内燃机的创造和使用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之一。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又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其具有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等特点,可作为交通工具的发动机。188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汽车,本茨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接着,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又于1897年发明了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燃料更加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这种柴油机虽比使用汽油的内燃机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如船舶、火车和载重汽车。1896年,德国工程师首次将内燃机装在飞行器上做飞行实验,试飞高度曾达到30多米。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美国于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钻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随着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对燃料油的需求猛增,人们开始大量地开采和提炼石油,石油的产量迅速增长。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讯事业的发展也很迅速。继有线电报出现之后,电话、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化学工业的建立也是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应用与生产的一项重大突破。1867年,诺贝尔研制成功炸药,大大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同时期,科学家提炼出来了氨、苯等化学产品。
由以上这些成就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一个全方位的产业革命,电气设备的使用、内燃机的使用、石油工业的兴起使得整个世界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至今天,我们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方面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很多学者将这次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有学者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在科技和工业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次重大的社会进步。我们可以看见或预见,这次的革命如同人类社会前几次的产业革命一样,是一场影响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革命,它将会又一次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
三、回到习大大的讲话
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20世纪,它所触及的很多科技、生产领域,有些已经让我们人类享受其成果,有些正方兴未艾,有些还在探索阶段,其理论和技术都还不成熟。而真正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概念的是当代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Rifkin),他提出这一概念时也不过二十年前,而欧盟国家也是在十年前才刚刚认可这一概念并有一些相对应的举措,而这个杰里米-里夫金还正在到处为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奔走呼号。也就在此时,我们的习大大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竟然已经提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了。世界变化如此快,你我都不很明白。
其实,习大大提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提法并非空穴来风。
据说,第一次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是德国人,时间是4、5年前。当时德国人针对德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工业革命的定义,认为第一次是机械化,第二次是流水线作业,第三次是自动化,而第四次则是智能化,而这第四次的以智能化为目标的工业革命是一场有组织的革命。
而真正推动这一概念、宣传这一概念的是瑞士人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也就是瑞士达沃斯论坛的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认为,现在我们整个世界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初期,人类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关联方式正在以“物质世界、数字世界与人类自身相融合”的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克劳斯-施瓦布进一步解释,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无论是网络和传感器,还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3D打印技术、材料科学、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这些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辅助效用都将是此次工业革命涉及的领域,而这样的组合势必产生强大的力量,它是整个系统的创新。克劳斯-施瓦布甚至认为,这次革命可能极具颠覆性,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我们现在或将无法预知。
习大大此番达沃斯讲话中提到了克劳斯-施瓦布,也提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只是对东道主礼节性的寒暄吗?应该不会的吧,习大大从不说套话虚话的。
去年3月,阿尔法狗大战围棋高手李世石,以4胜1负的成绩战胜了人类。大约3个星期前,也就是在年轮交替之际,这个阿尔法狗以master身份再次露面,在网络上以60胜1和0负的成绩碾压中日韩三国围棋高手。此次事件标志着人类智力游戏的最后一块堡垒终于彻底地干干净净地被机器攻破。这个事件只是一场游戏之争吗?或者只是一个人工智能技术的演示吗?
机器会下棋,那么机器会写文章吗?机器会写诗、作画、作曲吗?机器会做城市规划吗?机器会指挥打仗吗?面对这些问题,此时,我们人类已经不敢说“不”了。再想想克劳斯-施瓦布“与人类自身相融合”的说法,我们人类是不是有些恐慌呢?
夜深了,我由习大大讲到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联想到了很多很多,还有很多。我想,人类的“革命”可能真的要来了。
麦修写于2017年1月18日星期三
感谢张晓东先生为本文提供了很多背景材料
【碎片】精选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