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安区高虹镇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沿着水涛庄水库一直行驶,两面崇山峻岭,峡谷幽深,溪流潺潺。这里有“狮子山”、“千米石瀑”、“龙头潭”、华东最大的金钱松公园等自然景观,也有定云寺、明清古居、新四军纪念馆等人文历史资源。
然而,和许多偏远村一样,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强、农民收入增长动力不足、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转型速度不快等问题,也曾是高虹镇这三个村一段时间以来同样面临的问题。
深化农村改革,农民的钱袋子鼓不鼓是重点。在这一场改革中,临安最先破解“钱、地、人”要素配置这一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制约问题。
11月1日上午,杭州素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取得了高虹镇大山村龙头舍两户闲置农房的流转权,并领到两本由杭州市临安区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颁发的农房使用权流转证书,流转期限20年。“拿到了这本证,我们心里的石头就落地了,服务乡村做事都有了保障。”上海素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这是临安区发出的首批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证书,也是杭州市首发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证书,标志着全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全面落地。
过去,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只能自住,无法用于流转、抵押。如何让农村产权资本“动”起来,让沉睡资产“活”起来,让农村产业“旺”起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分管负责人介绍,从2017年开始,临安便开始探索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今年,高虹镇龙门秘境入围全省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则是其中重要的改革项目之一,是临安区创建全国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内容之一。该区出台《临安区农村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暂行办法(试行)》,在调研石门村、龙上村、大山村闲置农房基本情况的前提下,经过分析梳理和多方沟通,选取了2个具有代表性的闲置农房予以流转盘活,促成了2位农房户主与企业、村委签订闲置农房流转合同,颁发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证书。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证的发放,不但赋予了流转关系法律保障,流入方还可以持证去银行进行抵押贷款,这无疑从实质上将农村的闲置农房变成了‘活资产’”。下一步,临安将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扩大改革成果,让更多符合条件的闲置农房活起来,让更多村民、企业、村集体获得收益。
来源:浙江日报、今日临安
END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沉睡的闲置农房变成了“活资产”︱临安区颁发首批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