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今日午时,正待收工,忽然听到办公楼下有呼喊声。原来是本市千金陂文化研究学者钟长林的友情提醒:“抚河河床干涸,正是拍摄陂坝的最好时机,昨日已有省专家莅临!”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问了路径,于是,骑上电驴沿抚河中洲堤而去。过孔家桥不远,便是瑶湖渡,钟长岭说,瑶湖渡又称千金陂龚家村,离千金陂最近。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千金陂位于抚州市抚河干流上,始建于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是长江中游赣抚平原灌溉农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临川县:千金陂“在府城东南。汝水受上流诸水,至郡城南,西岩多阻石麓,流缓而江广,渟潴如湖,曰瑶湖。自瑶湖北至孔家渡,地平衍,土疏恶。唐天宝中,决堤旁岸,支港横溢,田畴荡废。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上元中,守臣建华陂以遏支流。大历中,刺史颜真卿继筑,名土塍陂。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贞元中,刺史戴叔伦又筑,名冷泉陂。咸通中,李渤增筑,名千金陂。军倅柏虔冉记云,陂横截汝水,南北百二十五丈。又凿冷泉故基,凡百七十余丈,接汝江。江水小长,则蹙陂之水丈余而入于冷泉新渠,以通舟楫之利。起文昌桥北,沿流十余里,灌注原田新旧共百顷有余。自是为利益广,东西乡田灌溉各数千顷。后渐废。(上图:戴叔伦画像。)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宋绍兴中,郡民王姓者复修之。嘉靖中,太守赵师都又修之。淳祐中,太守叶梦得又修之。宋季元末,兵乱相寻,陂遂大决,支流日横。明朝弘治中,常议修复,不果。嘉靖中,旋议旋革。二十六年,役始兴,方成而随决。议者谓故道之壅沙尚高,故大川之洪流愈激也。万历以来,亦常议增修,未有成效。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千金陂全长1.1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重力式干砌石江河制导工程,它的建成保障了中洲围的灌溉引水,同时对抚河防洪、抚州城市水环境修复、水运保障发挥重要作用,现灌溉面积2.2万亩。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201994日,江西抚州千金陂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从千金陂上堤,远远可见一古色古香的村落,这就是瑶湖渡村。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在湖南()西偏南 25公里抚河东边堤墙下。龚氏由福建光泽县龚家迁此。至上个世纪80年代,已传24代。村处瑶湖之滨,村西抚河有渡口,故名瑶湖渡。这是瑶湖渡的龚氏祠堂,外面墙上挂了一块中华龚氏文化研究会的牌匾。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村内的伍相殿,这与流坊街相似。

龚姓,相传上古时期,是炎帝的后裔、黄帝大臣共工,专门管理水土,因治水有功,被封为“水神”。后与兜、三苗、鲧结为“四罪”,被流放到幽州。开始以单字“共”作为家人的姓氏,子句龙继承父职,若干年后,共姓为了避仇,有的在“共”字上加一个“龙”字,成了龚姓,也就是说,龚姓是以祖先的官职和名字中的一字改造而来的。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最少保存有3-5栋传统民居,其特色均为方盒子形状印斗式,前面有围墙。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65号,有匾额“州司马第”,据居住在内的老人龚叔棋介绍,这是清代中晚期本村的一位任过知府的前辈建的宅子。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州司马第内的天井很有特色,四围用完整的青石砌切,有较好的防水功能。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州司马第宅的侧面。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州司马第精美的雕刻。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龚叔棋老人已经八十七岁了,一直还在劳作,这是他在做葛粉。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村早年的围墙很长、很规范。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村内还可见两座门坊,一座名为“金楼垂裕”,村东北的这一座门坊已经看不清字迹了。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瑶湖渡村中还有这栋像围屋一般的庞大建筑,匾额上的字迹也是分辨不清。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中洲堤上多有庙宇,这是瑶湖村杨家边村小组建的明王庙。


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长按二维码,关注抚州古村乡愁故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抚州古村那些事儿):瑶湖渡:千金陂下第一村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