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好文推荐】金牛区对TOD模式的探索与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实践

1  采用TOD模式指导城市开发建设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的简称,是美国新城市主义运动的代表模式之一,是为解决城市无序蔓延而采取的一种以公共交通为枢纽的综合开发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以火车站、地铁及轻轨站点等公交枢纽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的区域进行集办公、商业、文化、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实现土地价值和轨道交通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同时通过优化步行环境,提升居民出行舒适度与便捷程度。在亚洲,香港、东京等人口稠密的国际化大都市都采用了TOD模式进行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与建设。


1.1 东京的TOD开发


东京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大都市区多中心、高密度、网络化发展的典型,是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最成功的城市之一,TOD开发模式得到了广泛运用。


其中,新宿、池袋、涉谷等是以轨道交通枢纽为核心,集中运用 TOD开发模式进行城市建设的典型。三个城市中心片区,日均客流均在200万人次以上,巨大的人流带来城市开发价值,通过TOD综合开发使其成为城市副中心,如图1。


图1 东京三大TOD模式集中运用城市

(来源于网络)


这些城市的商业商务核心区,围绕轨道站点,都进行了高强度地下空间建设。一方面是轨道站点的巨大人流,需要通过地下空间快速疏散;另一方面是轨道站点周边聚集高密度的商业商务功能,需要地下空间加强轨道站点与周边物业开发之间的衔接,如图2新宿站,在片区约1.5平方公里范围内,日均客流量达350万人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轨道站点集中区,轨道交通分担率达到90%。通过30年的时间逐步建设的地下空间,开发强度达5.8km/k㎡,将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内所有商业、商务及居住片区中心全部联通。整个片区,69%的人选择地下通道通行,极大的提升了疏散效率。同时,利用人流优势,大力发展地下商业,以Subnade地下街为例,商业面积占到地下空间面积40%以上,如图3。


图2 东京新宿站站点及周边用地开发示意

(来源于网络)

图3 东京新宿站片区地下空间分布及地下街建设情况图


1.2 香港的TOD开发


香港作为人口稠密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市中心多依靠轨道交通支撑,进行以公共交通枢纽为核心的综合开发。片区功能高度复合化,联系紧密,慢行通达。


大部分香港地铁站点的开发具备了TOD的几个关键特征——混合、高密度、紧凑的用地布局,站点与居民区有良好的步行衔接,具有公共用地和公共设施等。因此居民生活形成了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活动中心的模式,地下空间有效加强了周边功能联系,充分发挥了地铁站的辐射效应与引领作用。


以香港九龙站为例,围绕站点,周边约800m范围内,形成了功能高度复合的城市中心片区,聚集大量商业商务、公共服务及居住功能,如图4。


图4 香港九龙站片区地下空间分布情况与站点开发示意图

(图B来源于《金牛大丰地铁站片区地下空间概念设计》)


在片区开发中,地下空间承担了重要作用,便捷联系轨道站点与公共服务中心及居住区,形成了以轨道站点为核心,周边商业商务功能聚集,配套齐全的活动中心。


1.3 小结


TOD模式综合开发能够充分发挥轨道交通效益,同时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目标,对成都市未来城市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TOD模式中,地下空间承担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实现了站城一体开发,充分发挥了轨道交通引领城市的作用;另一方面形成了立体慢行功能系统,为实现高效、集约、节约的城市中心用地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2  探索符合成都实际的TOD模式


目前,金牛区拟建的轨道交通线路周边尚有大量的土地储备资源。结合成都、特别是金牛区的实际情况,金牛区探索了以下三种不同类型的TOD规划模式:


2.1 拟建轨道沿线的TOD规划


对纳入建设规划的轨道线路沿线进行整体研究,明确轨道线路与站点位置,将公共功能、重要项目向站点集中,完善综合交通换乘,促进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系统安排土地开发时序。


2.2 城市重点片区的TOD规划


结合城市功能与轨道交通条件,开展城市设计、产业策划、交通与地下空间详细规划,最大限度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功能的支撑作用。目前,人民北路商业商务核心区的TOD规划正在开展,力争形成成都TOD模式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样板。


2.3 轨道站点层级TOD规划


结合具体轨道站点与周边用地条件,明确站点周边的产业定位、功能业态、用地布局,优化交通组织,推进地下空间、空中连廊、公共交通接驳等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即地铁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内的综合开发规划。目前,地铁七号线茶店子站周边综合利用规划也已展开。


3  人民北路片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


3.1 区域现实条件


作为北改核心区及金牛重大功能发展核心区,人民北路片区在2.9平方公里研究范围内,拥有约2000亩可改造土地,并确定了火车北站超级广场等近期重点改造项目,如图5。


图5 人北枢纽型商务商贸中心发展愿景图

(来源于《人北中央商务区概念城市设计》)


人民北路片区拥有全市领先的轨道资源条件,集合了火车北站国际铁路枢纽、三个地铁换乘站及五条地铁线,40分钟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可达800多平方公里,已基本达到日本新宿站站点能级,是较适宜打造枢纽型国际化商务商贸中心的区域,如图6。


图6 成都市域轨道站点40分钟覆盖范围分析图


根据预测,未来片区岗位数可达21万,常住人口约18万,整个片区未来日均交通出行总量达到210万人次,日均慢行交通出行量160万人次。慢行出行量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人民北路及三大功能片区,其中,人民北路高峰小时平均断面流量将超过2万人次。


3.2 规划思路


人民北路片区未来巨大的人流聚集,将造成极大的交通疏解压力。为实现人流有效疏解,支撑片区功能发展,加强站城一体建设,实现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战略目标,金牛区组织开展了《人民北路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本次规划基于片区资源条件,叠加地下空间利用的质量与需求等要素,对地下空间的开发需求与利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如图7。在此基础上规划形成“一轴三片,连线成网”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方案。规划利用市政道路、广场等公共空间下方建设了约13.8万平方米地下公共空间,并联通周边约70万平方米物业用地。同时对地下空间整体设计利用,有效整合了城市功能,强化了竖向联通,扩展了城市空间。


图7 人民北路片区地下空间价值评估结果分区图


近期人民北路地下空间以 “一轴、三片”为规划建设重点。


“一轴”指人民北路主轴地下空间,连接火车北站及人民北路站。通过分段策划,植入成都文化元素,打造成都百里中轴上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如图8。


图8 人民北路主轴地下空间局部效果图


“三片”指围绕三大功能片区规划形成的节点地下空间。火车北站超级广场地下空间,一方面有效疏解火车北站与地铁站人流,实现与人民北路主轴地下空间的快速通达;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城市候机厅、信息咨询服务、商业综合配套等功能,有效提升站前服务能力,促进国际化综合枢纽广场打造,如图9。



图9 火车北站超级广场地下空间局部效果图


人民北路中轴门户地下空间,与人北主轴及周边商业综合体相连。通过地下广场提升站点集散能力,并布局地下商业设施,发挥商业连片效应,整体打造地标性门户商圈。


路局商务中心地下空间,位于国际总部经济区核心,在道路下方设置主要通道与人北主轴相连,布局商业、餐饮、娱乐等设施,打造集景观、休闲及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交往空间。


金牛区围绕“一轴三片”展开的近期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将强化人民北路片区作为成都百里中轴核心段的作用,助推人北枢纽型国际化商务商贸中心成为面向世界的成都城市形象窗口,有力支撑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工作。


4  结语


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是今后城市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的重要思路。TOD模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口。金牛区对TOD开发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探索将为今后围绕轨道站点的城市片区综合开发积累宝贵经验。


尤其是,人民北路片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以轨道为源点,慢行为触媒,有效扩展城市功能,充分发挥了轨道交通引领城市的作用,将助力人北片区枢纽型、国际化商务商贸中心的建设,成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名片!


(资料来源: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人民北路片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除已标注图片,其他图片来源于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人民北路片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


(详见《成都规划》2017年第1期)












(长按二维码识别就可关注我哦^-^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