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7日,8B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审议进入到最为高效的一天!委员会审议并全数通过了13处新申报项目和1处扩展项目。其中,科特迪瓦的“科特迪瓦北部的苏丹风格清真寺”原被咨询机构要求重报,经委员讨论后最终列入,该遗产遂成为本届大会上第一个被列入名录的非洲项目。受开矿活动影响,罗马尼亚的“罗西亚蒙大拿矿业景观”在被列入名录的同时也被列入了濒危名录。约旦的“萨尔特:包容之地与好客之城”在2017年被咨询机构建议不予列入(N)后,2021年修订的申报文件获得了建议列入(I)的评价,顺利成为世界遗产。除此之外,法国“尼斯,里维埃拉的冬季度假城市”和智利“阿里卡和帕里纳科塔大区的新克罗文化聚落与木乃伊”原被咨询机构建议补报(R),经委员会讨论后也被直接列入名录。本文将挑选其中的几处进行介绍。
然而,风平浪静的表面下也可能有暗流涌动。8B审议即将进入最后一天。“罗马帝国的边境——多瑙河界墙”将在挪威和埃塞俄比亚领导的工作组带领下走向何方?波兰“格但斯克造船厂”这一充满认识冲突的项目又将引爆怎样的辩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解博知


科特迪瓦北部的苏丹风格清真寺
Sudanese style mosques in northern Côte d’Ivoire



该遗产位于科特迪瓦北部,是由8座清真寺组成的系列遗产,展示了苏丹和西非草原地区特有的苏丹建筑风格,其建筑特点包括外突的木杆、顶部带有陶器或鸵鸟蛋装饰的垂直扶壁,以及锥形的宣礼塔。这种风格起源于14世纪马里帝国的杰内城,16世纪起从沙漠地区向南传到苏丹大草原,为适应当地更为潮湿的气候又有所变化。20世纪初,科特迪瓦有数百座类似风格的清真寺,但仅有20座留存至今。本次提名的是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的8座清真寺,是伊斯兰文明随贸易活动跨越撒哈拉地区的重要证明,反映了伊斯兰教与当地建筑形式的融合。
申报国:科特迪瓦
缔约国提出的价值标准:
(ii) 苏丹风格的清真寺见证了信仰万物有灵的土著居民和穆斯林商队之间的交流与影响。清真寺的建筑结构是这一文化交流的物质体现。
(iv) 这些清真寺既反映了当地人民对土质建筑技术的掌握,也反应了阿拉伯建筑文化与非洲文化的巧妙融合。
(v) 这些清真寺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最后的苏丹式土木建筑的见证,它们影响了当地的空间组织,城市或村庄的建设围绕其进行展开。
审议现场
ICOMOS在评估报告中认为,该提名遗产有满足标准(ii) (iv)的潜力,但不满足标准(v),因为清真寺本身不是定居点、不能反映定居点与环境的特定互动方式。ICOMOS认可该遗产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但强调它们非常脆弱,尤其是完整性。目前的边界划定不包括相关集会区,这影响了遗产的完整性;遗产区、缓冲区边界也不足以保障遗产免受城市发展的威胁。基于此,ICOMOS建议缔约国重报(D)。
审议过程中,埃塞俄比亚首先发言,认为遗产地已经满足了标准(ii) (iv),且科特迪瓦也提出了必要的澄清。埃塞俄比亚支持马里等10国提出的修正案,认为该遗产应该在本届大会上立即列入名录。中国、西班牙、波黑等国在发言中提到了不平衡性的问题,认为缔约国已经做出了大量努力,尽管能力建设尚有不足,但应支持这项非洲遗产列入名录。挪威赞同ICOMOS的建议,认为遗产地尚未满足真实性、完整性要求,应该补报。但挪威也不想阻挡委员会形成共识。澳大利亚关注到ICOMOS提出的边界划定过窄的问题,建议缔约国考虑进行小幅边界调整。ICOMOS最后强调了缓冲区面积不足,以及保护管理亟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希望缔约国予以加强。鉴于委员会达成一致,科特迪瓦的这处项目被顺利列入世遗名录。这是本届大会列入的第一项非洲遗产。决议通过后,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国纷纷发言表示庆祝。

图/遗产列入后科特迪瓦发言


萨尔特:包容之地与好客之城
As-Salt: The Place of Tolerance and Urban Hospitality



图/萨尔特城全貌
萨尔特市位于约旦中西部海拔790-1100米的巴尔卡(Balqa)高地上。这里曾经是东部沙漠与西部地区之间的一个重要贸易枢纽。在奥斯曼帝国的最后60年里,来自纳布卢斯、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商人在此定居,带动了这里的经济发展,并吸引了附近的工匠。萨尔特从此从一个普通的村庄变为繁荣的城镇。楼梯、巷道、广场等公共空间串联起公共建筑和一般住宅,穆斯林与基督教社区之间宽容的文化传统于此间孕育,产生了被称为Takaful Ijtimai’的社会福利制度和Madafas的接待宾馆等。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的萨尔特“黄金时代”里,当地乡村的传统和来往商人的习惯共同发展出了这些有形和无形的遗产。
申报国:约旦
缔约国提出的价值标准:
(ii) 该遗产是黎凡特地区不同城市之间文化交流的案例。资产阶级移民、奥斯曼帝国政府、基督教传教士等群体带来的文化在此地融合,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本地建筑与上层阶级建筑共存的城市形态,以及穆斯林与基督徒的和谐共处。
(iii) 独特的城市形态和宽容友善的城市氛围,从“黄金时代”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审议现场
萨尔特本年度的申报工作获得了ICOMOS建议列入(I)的评价,但这已经是该项目第三次申报了。1996年,约旦以“萨尔特老城”为名第一次申报,由于价值论述不清晰且保护工作尚未达标,因而最终给出了重报(D)的决议,要求缔约国确保根据1990年的行动计划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之后再进行申报。
2017年,约旦以“萨尔特折衷的建筑(1865-1925),黎凡特一种建筑语言的起源和进化”这一名称再次申报,强调萨尔特城中的折衷主义建筑体现了本地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城市物质遗存所反映的文化传统[标准(ii) (iii)]。ICOMOS在评估中认为,萨尔特作为黎凡特地区文化交流的典型实例,其物质遗产所反映的文化传统的特殊性均未得到证明,遗产的完整性也存在问题,因此给出了不予列入(N)的建议。会上,各委员国均认可了遗产地所具有的潜在价值,支持缔约国进行修订后重报(D)。印度尼西亚指出,在当今世界诸多矛盾的背景下,遗产地显示了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建议缔约国加强这部分内容的论述,并在咨询机构的帮助下修改提名。

图/大清真寺(左)和英国圣公会教堂(右)
在2021年的申遗文本中,约旦将遗产地名称改为“萨尔特:包容之地与好客之城”,强调该城市文化中蕴含的包容与好客精神。价值论述部分使用了标准(ii) (iii),论证重点从折衷主义建筑转为文化传统,强调这一包容、好客的品质如何体现在了城市的物质空间之中,并论证了这一城市氛围与城市形态共同塑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在评估中,ICOMOS认为这两条标准均得到了证明。
从折衷主义建筑到好客之城,萨尔特遗产论述的重点由物质转向非物质文化传统,并获得了咨询机构的认可。这不仅体现了遗产价值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更反映出遗产具有的对当代社会的警醒和借鉴意义。

图/申遗成功后约旦发言


罗西亚蒙大拿矿业景观
Roșia Montană Mining Landscape



遗产地位于阿普塞尼山脉的金属矿区。从公元106年起,这里成为罗马帝国大量开采金矿的地区。之后的166年间,这里开采了大约550吨黄金。当前,在4个高品位矿石来源的地下发现了罗马时代的遗迹。涂蜡的木质写字板提供了关于罗马采矿活动的详细法律、社会经济、人口和语言信息。自中世纪起,这里的开采强度减弱。后来的开采工程围绕着罗马时期的通道展开。采矿遗址位于农牧业景观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18世纪至20世纪初支撑采矿业的社区结构。
申报国:罗马尼亚
缔约国提出的价值标准:
(ii) 该遗址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罗马时期地下金矿,展示出外来的罗马采矿技术与本土技术的融合。它也是公元2、3世纪罗马帝国扩张时期贵金属和采矿技术发展、传播的见证。
(iii) 该遗产体现了欧洲有记载的最古老的采矿社区的文化传统。
(iv) 见证了从罗马时代到21世纪在喀尔巴阡山脉开采黄金的历史,其体现出的技术组合的年代之早,绝无仅有。
(vi) Alburnus Maior的罗马蜡涂层木片(tablae ceratae)是解释罗马法和义务法的重要来源,对《德国民法典》产生了重大影响,随后形成了其他国家类似法规的基础。
审议现场
2018年本项目第一次申报时,ICOMOS在评估报告中给出了同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濒危遗产名录的建议,后应罗马尼亚要求,该项目被退回缔约国补报(R)。2020年,罗马尼亚提交了新的材料再度申遗。
ICOMOS在评估中认为,由于书写载体是可移动的,该遗产地不满足标准(vi),但满足标准(ii) (iii) (iv),另外,遗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采矿活动。2004年,一个庞大的采矿计划破坏了这里的许多遗存,如果计划完全得到实施,则大部分罗马遗址都将被破坏。缔约国在2014年停止了采矿活动,采矿公司随即提出仲裁索赔,这一仲裁案还在继续。虽然开采活动被要求停止,但采矿公司的许可证直到2024年才失效,这意味着隐患尚未解除。此外,一些可能的小型开采也令人担忧。目前,遗产地的保护管理仍有欠缺,无法对所有可能的开发实行管理,且位于地面的一些考古遗址状态较差。这意味着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极为脆弱。出于以上考虑,ICOMOS建议该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同时列入濒危遗产名录。ICOMOS建议缔约国立即对相关的开采威胁制定策略,并向遗产中心和咨询机构提交报告。由于没有委员国提交修正案,决议草案最终通过,这也是本届大会上第一处同时被列入濒危名录的新世界遗产。

图/申遗成功后罗马尼亚代表发言
相关链接:
央视新闻|加强中非世界遗产领域能力建设,中国实践全球战略在行动
清源独家|遗产大会DAY3-5:名录保护状况讨论——雷声大,雨未到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长城获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
清源独家|遗产大会DAY2-3:几家欢喜几家愁,利物浦从世界遗产中除名
清源独家|遗产大会DAY1 : 《福州宣言》全文解读,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会
全文|《福州宣言》英文全文
漫画|刚刚开幕的世界遗产大会是什么?如何申报世界遗产?
遗产大会倒计时|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第44届福州世界遗产大会看点
*本期编辑顾芸培,排版廷廷。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清源独家|遗产大会DAY9:新申报审议进入最为高效的一天!13处遗产加入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