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美术学院的文化遗产教学,以美术史、考古学、建筑史及民间美术为特色,基于学科之间的融合,致力于沟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史与文化遗产、中央美术学院与遗产保护研究机构,旨在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研究体系。
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学术周”系列讲座创始于人文学院文化遗产系成立之初,从2016年11月1日起,人文学院与故宫博物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并形成每年一届、每届包含系列讲座的基本形式,至今已举办6届。以案例或主旨为内容,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与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
“文化遗产学术周”成立五年以来,有效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有关机构的交流,已经取得重要的成果和影响,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知名学术品牌。
























一 故宫宁寿宫花园研究与保护
王时伟:颐养谢尘喧——乾隆遗产研究与保护
聂崇正:倦勤斋天顶画、全景画三题
王子林:长宜茀禄——乾隆花园的秘密
苑洪琪:宁寿宫花园原状陈列——丝织物研究与复制
二 海上丝绸之路的遗产与记忆
燕海鸣:跨海和声——从海上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
丁见祥:溯本求源——海上丝绸之路的早期发展与若干特点
朱伟:苍黄蔚蓝——明初“下西洋”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转变
沈阳:留住记忆——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李军:“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至16世纪意大利与中国的跨文化交流”展览的研究与策划
三 苏荣誉:中国青铜技术与艺术
1 材料、起源与学术史
2 古典期的都会风格
3 古典期的地方风格
4 新兴期的鼎革与繁盛
5 新兴期的工艺与传统
6 复古的艺术:重构与重现
四 跨越文化的线性遗产
赵云:大运河遗产的动态认知与创新发展
张依萌:国际视野下的长城调查、保护与管理
邹怡情:茶马古道与中国西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李敏:“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遗产价值研究
五 紫禁城六百年
徐婉玲:从明清皇宫到故宫博物院
张小古:故宫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模式探析
果美侠:故宫博物院的公众教育与社会传播
黄墨樵: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故宫博物院的应用
六 木与纸:建筑遗产保护新视野
刘梦雨:清宫样式房烫样的特色、工艺及其复原
任丛丛:中国近现代木作手工工具的社会文化史
纪立芳:清代宫廷建筑内檐糊饰探微
刘妍:编木拱桥的全球史
发现遗产之美……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相关链接:

美术遗产
Art & Heritage
美术丨考古丨建筑丨遗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美术遗产):美苑英华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学术周”成立五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