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农房图鉴”
我们来到了中华大地的最北端
这里号称“中国的北极”
是我国纬度最高、太阳最早升起的省份
黑龙江的农房到底长啥样?
今天就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报告!
黑龙江农房已列队完毕!
整装待发!
由于黑龙江冬季太阳高度角较低,建筑间需拉开间距互不遮挡,以便为院落和住宅争取更多日照,外加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民居基址的选择范围较大,各家农房皆拥有较大院落,坐北朝南,相隔一段距离沿横轴发展排列,呈“行列式布局”之态。

▲整整齐齐的黑龙江农房

▲广阔的黑龙江大地
我家大门常打开~
欢迎来到多功能院落!
黑龙江农房院落多呈前后长、两端窄的矩形,一般由正房、附属用房、菜园、场院四部分组成,附属用房包括仓储、家禽圈、车库等。
院落兼具生产、生活、存储功能,日常待客、休憩纳凉、种植养殖、育苗打谷、秋晒冬储等皆为所用。在冬季,院落空间使用不多,多数农户在院内建设阳光房以增加正房的保暖防寒功能。院落内部布局多样,灵活多变,体现黑龙江人民适应四季分明气候条件的伟大智慧。




▲小径通幽处



▲随心布局的多样院落


▲温暖阳光房
院落的内部空间组织依托正房和其他附属建筑的组合,形成合院、多院、前后院三种类型。
合院式院落:建筑通常布置在院落前后两侧,中间场地以铺装为主,整体通风、采光较差。
多院式院落:正房及其他附属建筑布置在院落中,建筑前后左右均可成为独立的院落空间,院落功能丰富,空间开敞。
前后式院落较为常见,正房布置在院落正中,主入口前进行地面铺装,另一侧通常为菜园,在正方一侧留有连接前后院的通道。

▲合院式院落

▲多院式院落

▲前后院式院落
以上院落平面布局均有强烈的外向性。庭院大门通常为开敞状态,院墙高度适中,多采用板障、栏杆等半通透的围合方式,使得庭院空间与外部空间相互流通、渗透,塑造了真正面向环境、促进邻里交流的舒适空间。

▲易于交流的低矮院墙






▲院门常打开
高高矮矮宽宽窄窄,
冬季保暖必选我!
“高”指高筑的台基,防水防潮,视野宽阔
“矮”指房屋的净高很低,多为一层或两层
“宽”指南立面窗户宽大,有利于通风采光
“窄”指进深尺度小,墙体较厚,防寒保暖

▲“高高的,矮矮的,宽宽的,窄窄的”
出于排水和保温性考虑,屋面多采用坡度较大的“人”字形硬山式或悬山式屋顶。为了冬季防寒保暖,窗户一般只在南立面开设,山墙一般不开窗,部分农房出于通风考虑在北立面开设很小的气窗,厚笨的墙体和少量的窗户使农房显得十分敦实厚重。冬日烧炭取暖,高高的烟囱也是黑龙江农房的重要标志。

▲硬山顶

▲悬山顶






▲敦实厚重的农房
农房平面基本为矩形,坐北朝南;农房规模根据建设者的经济实力决定,从单间民居到六七间不等。沿袭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布局特点,农房总平面呈中轴线对称,以“一明两暗”式布局模式居多。中间是堂屋,作为主入口,布置有灶台和火炉等生活取暖设备,在冬季可充当过渡区域,避免降低居住空间室温。堂屋两侧对称布置东屋和西屋,两屋常设置北坑,南向留做活动和生活起居空间。通常东屋和西屋较多使用其中一间,另外一间用作储物或招待宾客之用。

▲”一明两暗”平面布局 ▲”一明两暗”顶视图

▲“一明两暗”式农房

▲多开间农房

▲建一间车库

▲双层农房



▲传统红砖的旧有民居
乘风破浪新时代,
与时俱进新农房!
随着建筑材料的更新,塑钢窗、防盗门已经成为新农房建设的标配,部分农房的院落空间采用金属栏杆进行围合,南向通透的大窗也开始常见。出于防范风雪需要和经济上的考虑,新农房屋顶大多采用颜色艳丽的彩钢屋面,施工工艺简单,排水较好,也能有效避免雨雪渗漏。






▲多彩新农房
增高的楼层
更加现代多样的农房形式
不断提升的生活质量
传统农房的去与留是否也引起你的深思?
敦厚的黑龙江农房依旧扎根在东北大地
在风雪中岿然不倒
……
参考文献:
[1]王志轩,陈祥云.刍议黑龙江西部地区民居文化特征与传承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3):69-70.
[2]候云飞. 城镇化进程影响下黑龙江农村新民居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21.
[3]阮志鹏,王子倩,沙扬皓,徐希,何芳芳.东北高寒地区乡村住宅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21,28(09):77-80.
[4]周立军,李同予.东北汉族传统民居形态中的生态性体现[J].城市建筑,2011(10):25-27.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文责自负,
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RR_lab@163.com,
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化研究):【全国农房图鉴】中国最北的农房长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