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打造高原湖泊宜居名城、西南中心城市——《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公示稿发布

打造高原湖泊宜居名城、西南中心城市——《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公示稿发布


小编:今日,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公示稿)》(以下简称《规划》)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划》为《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专项规划,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

打造高原湖泊宜居名城、西南中心城市——《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公示稿发布

目前,《规划》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示期为30日(自2022年6月17日至2022年7月16日)。

公示途径: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昆明城市规划展览馆 、“昆明自然资源和规划”新浪微博和“昆明空间规划”微信公众号

意见受理单位:昆明规划馆、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通讯地址:昆明市盘龙区拓东路122号昆明城市规划展览馆、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市级行政中心8号楼

联系电话:63194144(昆明规划馆)、65332934(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打造高原湖泊宜居名城、西南中心城市——《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公示稿发布

《规划》包括十部分内容:(1)规划总则;(2)价值特色;(3)保护体系与保护重点;(4)历史城区的保护;(5)环滇池地区的保护;(6)市域文化遗产的保护;(7)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保护;(8)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9)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10)实施保障和近期规划。

六项价值与两大核心

核心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元一体、包容开放的高原湖泊宜居名城

  • 价值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原湖泊宜居名城
  • 价值二:山水形胜宏大的明清云南府城
  • 价值三:多彩绚丽、兼容博大各民族交融的典范

核心2:深刻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的西南中心城市

  • 价值四:联结中外、影响深远的西南中心城市
  • 价值五:转型开创、敢为人先的近代开放前沿
  • 价值六:风云激荡的红色革命及抗战后方重地

规划目标

  • 提升文化自信,讲好昆明故事,全面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影响力。
  • 加强系统研究,注重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的系统保护。
  • 融入空间规划,底线约束与战略引领并重。
  • 保护发展并促,加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激发内在活力。
  • 推进机制建设,强化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保护体系

保护内容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村镇、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等5大方面。

保护空间层次包括:市域、环滇池地区、历史城区3个层次。其中,环滇池地区、历史城区为保护体系的重点。

保护与展示重点

立足昆明名城历史文化特色和资源禀赋,构建“2421”的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展示重点。包括:2大名城核心价值、4个重点保护展示系统、2条重点文化展示线路、1个历史文化展示极核。

打造高原湖泊宜居名城、西南中心城市——《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公示稿发布

历史城区“山水营城”格局保护

保护内容包括:环滇山水环境、历史城区山川形胜、历史城区城垣形制、历史城区核心格局、历史城区街巷格局。其中,对历史城区街巷分级制定保护措施如下图所示:

打造高原湖泊宜居名城、西南中心城市——《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公示稿发布

建筑高度控制方面,《规划》综合考虑重要景观视廊、历史格局、开放空间等七方面因素,明确历史城区建筑高度量化管控要求,注重对核心格局的凸显。

打造高原湖泊宜居名城、西南中心城市——《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公示稿发布

打造高原湖泊宜居名城、西南中心城市——《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公示稿发布

《规划》提出打造 5 个“1”的昆明历史城区历史文化展示极核:

  • “一圈”(小三山一水历史文化圈);
  • “一环”(明清云南府城城垣绿环);
  • “一轴”(传统中轴线);
  • “一带”(大观河历史文化景观带);
  • “一廊”(教育文化遗产精粹展示廊道)。
  • 重点打造以翠湖为核心的“小三山一水历史文化圈”。

打造高原湖泊宜居名城、西南中心城市——《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公示稿发布

推动历史城区拓展区保护与发展

为拓展和延续历史城区文脉、提升文化品质、优化业态功能,在历史城区外围划定拓展区。

打造高原湖泊宜居名城、西南中心城市——《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公示稿发布

环滇池地区的保护

环滇池地区保护结构为“三圈、诸河”

  • 三圈:包括内圈、中圈、外圈。内圈,包括滇池及其湿地,是环滇池地区的生态核心;中圈,环滇池文化遗产集聚圈,是环滇池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外圈,滇池外围山体形成生态屏障圈。

  • 诸河:历史上汇入滇池的众多水系以及唯一出海口海口河,是环滇池地区的重要生态廊道,也是连接三个圈层的历史文化廊道。

打造高原湖泊宜居名城、西南中心城市——《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公示稿发布
环滇池地区保护结构图

市域文化遗产的保护

市域保护结构为“一核、四线、五景、五单元、多点”:

  • “一核”——环滇池文化核心,是整个市域的保护核心;

  • “四线”——四条文化线路,分别为红军长征文化线路、滇越铁路‐滇缅铁路‐滇缅公路文化线路、明清古驿道文化线路、徐霞客游线文化线路;

  • “五景”——五处风景名胜区,分别为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轿子山省级风景名胜区、阳宗海省级风景名胜区、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五单元”——五个文化单元:安宁‐晋宁文化单元、石林‐宜良文化单元、嵩明‐富民文化单元、寻甸‐禄劝文化单元、东川文化单元;
  • “多点”——市域范围历史村镇。

打造高原湖泊宜居名城、西南中心城市——《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公示稿发布

以上内容节选自《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公示稿)》。

《规划》文件下载方式: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接下载。

▌内容来自: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



更多内容,欢迎加入国匠城
规划师成长学社——关注规划师成长的知识星球
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APP | 网站 | 小程序
同步更新

打造高原湖泊宜居名城、西南中心城市——《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公示稿发布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打造高原湖泊宜居名城、西南中心城市——《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公示稿发布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