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 大安镇区位示意


1

   古镇概况

大安古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城东南23km,地处浔江平原东部、白沙河与上寺河交汇处,是平南县南河片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人口聚集,商贸繁荣。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大安古镇平面示意

大安古镇历史悠久,古名大乌墟,先秦乃百越之地,唐宋人口逐渐聚集,发展于明末,兴起于乾嘉,繁荣于道光。乾隆年间大安已是“上接平贵,下通藤容,四方客商云集”的商贸集镇,道光时期更是成为西江流域三大商埠之一。1994年,古镇内的列圣宫、粤东会馆、大安桥被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古镇布局

大安古镇依托白沙河经浔江抵西江,通达珠江流域,自古便是广西、广东商人的贸易往来之地,因此发展出了商贸集镇特有的布局形式。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大安古镇街巷肌理鸟瞰

古镇主体沿白沙河从西南到东北方向带状分布,从西到东平行白沙河形成了3条长达数百米的主街:镇大街、镇中街、镇东街。主街被众多垂直主街的巷道贯通,呈鱼骨状布局;沿街建筑采用面宽窄、进深长的狭长布局,以争取更多沿街商铺,形成了鳞次栉比的建筑肌理。


3

  建筑特色

大安古镇最具特色的要数沿白沙河展开的长达数百米的3条古老的主街,其中镇大街至今仍分布有不少古骑楼建筑,形成了遮风挡雨的廊柱空间,被当地俗称“古骑楼街”。在主街的上段,分布有粤东会馆、列圣宫和大安桥,中段有一个基督教堂。

(1)古骑楼街

虽然主街上的建筑正逐步更新为现代建筑,但仍存有不少三两成组的古骑楼,形成了新老建筑错综分布的街巷肌理。骑楼建筑也称“廊坊”,是一种中西合璧的外廊式建筑,多为坡屋顶,少数为平坡结合,山墙高低错落,层次丰富。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高低错落的骑楼街

古骑楼街的正立面既有木板门窗,也有西式拱券,但连续廊柱使整体风格和谐统一,富于变化;侧立面多用青砖,部分混以夯土、竹材,极富地域特色;装饰细部上,廊柱间的石雕呈现出传统雀替形式。可以想象,廊下的灰空间曾是人流熙攘、商贾云集的重要场所。此外,主街中段的基督教堂及不少中西合璧的传统建筑保存较好,多用拱券及卷涡作装饰,是古镇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见证。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中西合璧的传统建筑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正街中段的基督教堂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西式门脸的骑楼建筑


(2)粤东会馆
粤东会馆,现位于主街上段、两河交汇之处,北邻大王庙。粤东会馆创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道光二年(1822年)迁建于此。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粤东会馆和列圣宫位于两河交汇处

会馆原为三进三间式天井院,馆内曾供奉关公、金刚、菩萨等,但皆毁于文革。主体建筑包括头门、中座、后座、前后天井及廊房;后部曾毁于咸丰兵燹,后部分修复。建筑采用砖石木结构,硬山顶及风火墙,屋面为黑布瓦点缀青色琉璃脊;石门套上镌刻的对联“瑞献重门白沙银浪涌,商通两粤新客宝泉来”,表达了对生意兴隆的期盼;沙漏型柱础及其上的精美雕刻和侧墙的欧式拱券,展现了会馆昔日的繁华和中西文化的交融。粤东会馆见证了古镇的繁华与沧桑,是粤商促进经济、文化和建筑技艺交流传播的最好实证。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粤东会馆的头门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粤东会馆正门匾额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粤东会馆墙面上的欧式细节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粤东会馆精美的雕刻


(3) 列圣宫
列圣宫前的空地依然是村民最喜欢的活动场所   列圣宫头门的匾额,两旁雕有蝙蝠。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门头匾额两侧雕有蝙蝠

列圣宫也称大王庙,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得名于对贤化大王的祭祀,曾多次扩建及重修。现存大王庙为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主体为三进三间式天井院,有头门、中座、后殿及文昌阁,中间有天井及侧廊,两座附庙分列于左右。建筑采用砖石木结构,硬山顶、镬耳墙以及琉璃脊饰,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列圣宫前的空地依然是村民们最喜欢的活动场所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列圣宫的天井院


(4)大安桥
大安桥,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是一座七跨石梁桥,位于列圣宫以北,横跨上寺河,曾是前往武林港口的唯一通道。石桥整体为花岗岩材质,桥墩结构为一种轻型石墩——“石排架”墩,体现了古代精湛的建造技艺。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航拍大安桥连接两岸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横跨上寺河的大安桥


(5)古码头
光绪元年,因大王庙扩建,古码头从大王庙旁迁至粤东会馆前、白沙河边。码头由花岗岩条石砌筑,长50m,宽4m。古镇繁盛之时,商船通过西江运来广东的货物(如煤油、火柴、布匹等),运走罗秀、麻垌、油麻、六陈、大新等大安周边地区的特产(如桂枝、桂油、蜂蜜等),频繁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大安商业的繁荣,也推动了大安与广东的文化交流。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航拍白沙河旁的古码头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白沙河旁的古码头



4

   文化特色

大安古镇文化繁荣,特色鲜明,多元共存的文化促进了大安的形成与发展。粤东会馆、古码头以及鳞次栉比的主街见证了大安曾经的商业繁荣,体现了浓厚的粤商文化;列圣宫、基督教堂等建筑则展现了当地繁盛的宗教文化;技艺精湛的大安桥代表了古代桥梁的建造文化;而古骑楼街上中西交融的各种建筑,则彰显了近代的建筑文化。除此之外,大安还有校水柜、春游、粤曲、牛歌戏等民俗文化,其中牛歌戏、校水柜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5

   现状及保护建议

大安古镇保存较为完整,建筑现状良好,粤东会馆、列圣宫、大安桥、基督教堂以及部分古骑楼等都还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及特色。古镇目前虽还保留有传统的街巷肌理,但主街上已充斥着大量现代建筑。虽然自治区政府对大安古建筑群(列圣宫、粤东会馆、大安桥)划定有具体的保护范围,但主街及街上保存较好的一些传统建筑并不在保护范围或建筑控制地带内。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航拍重点建筑

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大安古镇,更好展现古镇的商贸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对保护的古建筑群开展测绘评估,并定期进行结构检查和风貌维护。二,对3条主街及街上保存较好的传统建筑开展勘测评估,扩大其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以保护古镇整体风貌。三,对古码头及岸线进行保护和景观处理,突显大安依水而建的古镇特色。

主持:阮仪三
图文:
赵逵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胤杰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助理建筑师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古镇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