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欧洲当代城市设计专辑(三):曼彻斯特的休姆——一个受社会排斥街区的复兴

1  面向斯考特大街的住宅背面

资料来源:恩特威斯尔H. Entwistle H.)摄,版权所有者:Manchester Libraries

作者:

德尔顿·杰克逊(Delton Jackson),城市环境设计硕士(Master of Urban EnvironmentalDesign),英国利兹市议会设计部门高级主管。

迈克尔·克里利(Michael Crilly),博士(PhD),“城市地区工作室”(Directorof Studio UrbanArea LLP)主任。

译者:

易鑫,博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邱芳,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硕士研究生。

曼彻斯特的休姆是欧洲工业革命、城市化和现代主义试验的发源地,文章对早期工业化时代存在的缺陷、现代主义时期为弱势群体修建大型居住区所暴露的严重城市问题进行了总结。休姆在当代创意文化和艺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的城市更新强调与当地居民的沟通,采取各种措施发展新的社区开发技巧,鼓励社区实现差异化发展,重视培育居民对当地的认同感。借助新城市主义的理念,通过专业人士和公众合作,提升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本文原载《国际城市规划》2016/2 《欧洲当代城市设计》专辑P.25-31

曼彻斯特和其中的休姆这个地方一直在城市发展方面发挥着先锋性的作用。这里是工业时代城市化和现代主义试验的发源地,也是近年来提出的“城市村庄”设想最新的示范基地。在休姆的历史中,人们可以总结出很多在英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这个地方从一个古老的乡村地区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初的快速发展,一次次地经历衰退和复苏的循环过程,成为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缩影。在城市发展和不断再开发的过程中,休姆遇到的问题在那些英格兰早期的工业化城市中很有代表性。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无论是在哪个阶段,人们总是会在休姆、曼彻斯特和兰开夏郡这些城市地区遇到当时出现的最新问题。

 

通过休姆的经验可以明确地看到,城市在转型过程会遭遇多方面的考验,必须依靠人们追求彻底变革的干劲和决心。人们在休姆的经验中也可以看到,必须客观地去了解场所和那里的居民,总结历史和各种经验教训,此外一定要避免在城市中推行那种基于意识形态而发起的实验。


对于休姆的历史,本文计划用四个场景进行简要地描述:曾经的小乡村;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平民窟;二战后在家长式管理下开发的现代主义社会住宅;以及当前正在经历的“向传统复兴”或“新城市主义”

休姆的一次次转变,充分反映了社会和经济因素对于实体空间的影响,城市主义思想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过程,或者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集体性的价值体系。城市主义的成功实施要依靠兼具包容性和参与性的社区规划,在明确未来愿景和原则的同时,坚持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人们还要认识到,城市或邻里永远不会就此一成不变,相反它们会不断地发展,而且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未知的城市化进程:急速发展的恶劣条件

作为曼彻斯特市的一个区,休姆这个名字源于1200年甚至更早以前在当地定居的丹麦移民。在中世纪,这里发展成为一个小市镇,在1838年成为了曼彻斯特郡的一部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休姆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地区。直到1761年以后,情况才有所改变。布里奇沃特运河(Bridgewater Canal)建成并投入使用为休姆带来了迅速的变化,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当时工业革命的中心最早是在凯瑟菲尔德(Castlefield)发展起来的,那里刚好紧挨着休姆的东北部地区。很快工业化就扩展到了休姆,当地兴建了棉纺织厂和一条铁路。数以千计的人们来到这里或者是城市其它地方的新工厂上班。


第一波城市化进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成果,当时英国开拓了众多新的海外殖民市场,除了改善通讯和商品分销网络以外,人们还着手对法律和财政制度进行改革。


欧洲在1815年刚刚结束了拿破仑战争,英国在随后的几年一直处于政治动乱之中。当时的失业和粮食短缺问题非常严峻,臭名昭著的《谷物法》把粮食价格固定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人们根本买不起面包,这进一步加剧了粮食短缺的程度。当时社会普遍出现平均寿命下降的现象。由于只有不到2%的人口拥有投票权,无法充分保障人民的权益。这种人口与议席比重不匹配的问题在英格兰北部尤其严重,居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张。而当市民在曼彻斯特的圣彼得广场进行“呼唤民主、反对贫困”抗议的时候,有人却指使军队镇压这些抗议者,结果把冲突推向了高潮。此次事件共造成16 名平民死亡,数百人重伤,史称“彼得卢大屠杀”(Peterloo Massacre)。事件同时还引发了强烈的舆论反应,推动了选举权的扩展,最终形成了普选制度,工会、合作社得以建立,另外曼彻斯特的新闻媒体在政治上也赢得了更加自由的氛围。



在第一波城市化进程中,休姆出现了大量鳞次栉比的联排楼房,但是其中很多建筑都非常简陋,缺乏卫生设施和自来水,街道也没有配备必要的排水系统。在19世纪上半叶,当地人口膨胀了50倍,人们的住房需求也急剧增加。但是住房的急迫需求,也进一步缩短了建设周期。由于土地供应有限,造成房屋的排列相当密集,结果曼彻斯特成为最早受到工业革命负面影响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混杂了多种土地用途,比如在库克街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劳斯莱斯工厂。不过当地的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住房方面。过高的居住密度使环境条件相当糟糕,再加上缺乏各种社区服务设施,使当地完全变成了贫民窟。面对这一问题,曼彻斯特郡议会在1845年通过了一项法律,禁止人们继续建房。然而到这个时候为止,当地已经建造了无数的劣质房屋,基础设施的水平也非常低劣。直到20世纪上半叶的时候,还有不少人住在这里。


2  1900年左右的休姆。当时主要的建筑是维多利亚式的多层建筑。

资料来源:丹尼尔·金霍恩(DanielKinghorn)绘制

自运河建成后的100年里,这个地方从一片开阔的绿地变成了一个噩梦般的地方,也促使弗雷德里希·恩格斯(还包括其他人)发展出自己的思想。当时他的家族企业就位于索尔福德(Salford),距离这里只有3英里远。他在1845年详尽地描述了附近被称为“小爱尔兰”贫民窟的堕落,对于休姆的描述相当直接:“建筑过于密集的地区问题重重,并且接近崩溃,很少有什么现代化的结构,整体都处于污秽之中”[1]。由于卫生条件缺乏,这个地区会时不时地爆发霍乱和其他致命的疾病。在之后的40年间,这个地区的情况也没什么好转。《星期日纪事报》报导了休姆的状况(1889526日):“当地的街道黯淡无光,烟雾缭绕,通道的路面和运河在烈日下都散发出阵阵恶臭。石头缝之间充满了积水、腐烂的蔬菜叶子还有其他液体,烟灰盒早就装得满满的,空气污浊,臭气扑面而来”。

 

不过也正是依靠高密度的住房和居民,给休姆这个居民区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这又使当地具备了欧洲城市的典型特征:通过功能混合利用,邻里之间可以发展出强大的社会关系,并且人们可以依靠步行到达工作场所,比如在斯特雷特福德路(Stretford Road)的东西向轴线地区。到1965年关闭这条道路的时候,当地集中了曼彻斯特城市中心区以外最多的商铺。此外当地还有不少创新性的小型工业企业,今天这些家喻户晓的企业名称仍然在该地区的众多街道和建筑名称中有所体现,使人们回忆起当年。

 

到了1930年代,休姆被认为不适宜人类居住,1934年被划为拆除地区。该地区的问题相当严重且过于复杂,当时有13万人住在这里,人口密度是全市平均水平的4~5.5倍,当时全市平均人口密度是34/英亩(84/公顷)。不过因为当时正好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紧接着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过了很多年以后才采取了决定性的拆迁措施。战后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城市规划法,面对人民对像样住房的要求,政府希望通过土地开发权的国有化来实现这一目标。虽然拖延相当严重,人们终于在1960 年代开始对休姆进行真正的改造,当时采取了大规模拆除的办法,同时制定了相当彻底的现代主义工业住房开发计划。

 

工业城市化:通过全面再开发进行现代主义改造

战后负责制定曼彻斯特第一个土地利用规划的规划和调查人员都知道,“在很多方面,即使是那些1650年生活在曼彻斯特的市民,都要比现在休姆的居民过得更健康”[2]。对于再开发来说,人们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就是要解决那些不适合居住的老旧住房,它们都位于内城中心人口密度很高的地方。根据这一设想,休姆的角色也发生转变,从之前拥有城市中最不适宜居住的地区,一下子变成了一系列“概念性”的邻里单位。按照这个构想,就要根据10 000人的规模,在当地安排一个新的邻里中心,并安排各种住房和服务设施。这个再开发计划算得上是在邻里层面实施土地利用区划的早期尝试之一,同时人们还进行了新的批量住房生产的实验,完成了各种批量住房原型的研究。结合当时各种关于住房开发的讨论,规划方案在实体形态方面进行了具体设计,最终方案体现了人们关于社区生活的很多想法。


3  1961年的规划总图,基于原有的开发建议

资料来源:休姆第5期开发规划制作的宣传册

在战后重建和清理贫民窟过程中,工作人员遵循了那些决定论者和现代主义者提出的设计原则。不过这种做法注定会失败,人们使用预制混凝土技术兴建了一系列环形居民楼,但是当地的实体空间结构很快就出现损坏。同时这些居住区的名声也不断堕落,当地的房产管理不善,租住的居民面临社会阶层隔离的挑战。


4  1960年左右的休姆

资料来源:丹尼尔·金霍恩(DanielKinghorn)绘制

后来人们在形体上对休姆的这些环形居民楼和实验性设计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希望他们能够适应公寓的内部布局,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社会住宅。但是实际工作中不得不放弃现代主义的那些设计抱负,无论在社会层面还是实体空间层面,他们这些努力无疑都是失败的。在另外一些情况里,有一些公寓变成了聚众酗酒的场所或者成为非正式的俱乐部,有时甚至会被完全遗弃。


从规模和形式两方面,计划建造的环楼参考了位于巴斯的“王室环楼”街块

资料来源:休姆第5期开发规划制作的宣传册


规划方案与现实的差距。实际的建成效果根本比不上“王室环楼”的品质。

资料来源:丹尼尔·金霍恩(DanielKinghorn)绘制

到了1981 年,曼彻斯特再次成为城市暴乱的中心,同时在布里斯托尔、伦敦和利物浦也发生了暴乱。当时是玛格丽特·撒切尔任首相,住在莫斯赛德(Moss side)和休姆的受排斥群体发动了暴乱,这里面包括失业人群和很多感到无助的民众,他们投掷汽油炸弹,洗劫城市中心,后来有数百人甚至还包围了附近的莫斯赛德警察局。导致这次暴乱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在警察队伍里面存在的制度性种族歧视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的无助感。在这次暴乱的影响下,人们再次决定对这个地区进行一次全面的更新改造。


当时有人把暴乱描述为标志着“社区的灭亡”,引起了严重的财产损失,社会服务设施也因此而崩溃。以前复杂的历史也给这个地区带来了不良影响。即使是随便就把这里作为再开发地区这一决定本身,就给休姆贴上了典型城市贫民窟的标签。大众媒体、地方政府再加上明显加速的衰退周期,使得原本就负面的名声变得更加不堪。除了当地出现负罪感以外,整个城市的居民对休姆的穷人也产生了一种怨恨的态度,认为这些穷人是曼彻斯特公众耻辱和焦虑的来源。不过当地居民也开始采取措施来克服这种负面的形象,希望能够改变那些外部机构、组织和个人对于休姆所持的错误臆断。然而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又造成了新一轮的冷漠、愤怒和反议会情绪,结果很多核心家庭发现在这里居住的困难不断增加,而试图提高社区参与度的努力也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之前人们在建筑实体方面的努力仅仅满足于解决当地的环境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改善当地的负面形象,加强当地居民的自信心,同时改进市政部门的居住区管理水平。而这些问题算得上是反城市的英国文化中的通病。


然而讽刺的是,本来被作为失败教训的休姆环楼后来反而变成了推动富有创意和艺术特征的亚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早在1980年代这里就产生了“曼彻斯特疯潮” Madchester),人们从当地极端的社会排斥环境里发展出了一种富有创意、且很不寻常的反主流文化。史密斯乐队的主唱就提到过“曼彻斯特疯潮”的影响。在自己的传记中,他描写了这种巨大的创造力,“沉醉在不见天日的休姆——摆脱了那些冷酷而麻木的家庭——艺术专业的学生们占领了公寓所有的房间,虽然这些房间狭窄又拥挤,而且没有热水”[3]。面对制度性冷漠和忽视,这些人选择了实施城市暴乱、占屋行动、随意露营、吸食消遣性毒品和创造另类音乐等一系列活动。在这种亚文化的影响下,有人获得灵感创立了“工厂唱片公司”(Factory Records)这一品牌,把居住的房子变成了音乐表演场地和夜总会


唱片艺术和当地的旅游信息体现了休姆在当代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多方面影响

这个地区一般会被描述成一个社会性的剧场,在这里人们可以把他们的文化表演出来。与官僚作风相比,这里的人们发展出了一份相当强烈的共同文化和认同感。社区的行动都致力于把地方议会、中央政府、建筑师和行政官员这些局外人都清除出去,以便他们自己发展和管理当地的场所。事实上,大多数行动都帮助强化了当地人与那些陌生的局外人之间的区别。


当初为了实施重建计划而准备拆除休姆环楼,但是这里的问题在于,如果只是在实体空间上对这个地方进行改造,那只不过是把问题转移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换句话说就是会在英国其他地方创造出另一个新的贫民窟来。这个战后的规划方案“本来号称能够帮助发展一个规划良好的环境……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让这个地区残败不堪,同时还会造成各种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困难”.


“欢迎来到地狱”,入口处的涂鸦

资料来源:阿瓦·阿布拉瓦(ArwaAburawa)摄影

相比之下,新的观点则主张应该改变地方政府在控制居住区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同质化和家长制做法,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发展新的社区开发技巧,鼓励社区实现差异化发展,使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对当地的自豪感。


地方当局把这里当作是问题区域,可恰恰是这一点使它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不管你看到或听到那些待在市中心的学者、顾问和其他专家发表了什么见解,休姆当地的人其实具备了与那些人一样多、甚至更多的各种知识,也因此就有资格为他们自己所在地区的发展做出各种决定。


为了改善该地区的负面形象,就有必要收集一系列反映本地居民个人资料的文字和图像,让这些居民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他们对休姆未来的期望。这些资料也表达了大家的愿望,希望新的社区发展能够尊重社区的意见,把社区的关切作为优先解决的问题。现在的社区网络已经发展出多样化的居民和文化,这些都成为该地区的核心资产。不过,其中也包含了各种仇视和厌恶规划专家的观点,认为现在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他们造成的。

 

新的城市化:重新发现当地的传统

1960年代实施拆除贫民窟项目的过程中,任何1919年以前的建筑都被当作危房处理。那些从善意出发的专业人士其实完全没有考虑过使用者本身到底需要什么的问题,这种做法本身令人感到惭愧。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人们终于认识到正是因为采取了独断专行的方式,才导致现代主义在城市规划中提出的那些实验性解决方案遭到失败,在这种模式之下,当地的居民根本无法参与自己社区的设计和管理过程。为此政府提出了新的倡议,希望能够改变这种情况,改进各种导致这个地区出现暴乱的原因和不足之处。从布里斯托尔、利物浦、伦敦、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各地在城市暴乱中提出的政治请求中,人们也意识到,正是英国中央政府在城市政策方面的变化对暴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1 年的暴乱似乎是另一波动荡的催化剂,而休姆再次发挥了带头的作用。不过除了解决实体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外,还必须从整体的高度处理比如缺乏维护、长期失业和贫困等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而且这一次人们所面临的挑战并不是因为对策略研究不够或者规划目标不明确,面对公共权力相当有限的限制,有必要争取市场力量的支持,努力促进城市生活。结果,当地居民在塑造和把握自己家园的未来方向上获得了更多的发言权。依靠合作和社区规划这些工具,休姆为即将来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在整个过程中,人们所做的工作也超越了单纯反映社区居民心声的范畴。在新的方法中,租户协会获得了否决权,可以否决以前由当地社区政府和住房开发政策的决策者独自做出的决定。因此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关系就直接关系到整个再开发工作的成败。官方也终于开始承认,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以前规划决策中所忽略的很多社区所关心的问题非常重要,尤其是当代的酒吧和俱乐部文化,毕竟它们在居民的日常生活发挥着支配性的影响。


按照新的政策框架所制定的“行动方案”也承认,之前政府的多次干预工作并没有取得成功。人们也认识到规划设想必须从战略层面出发,使这个地区与整个曼彻斯特相互整合起来,因此除了要在实体空间上引入道路和交通基础设施以外,还要在心理感受上使在这里生活或工作的人也建立和曼彻斯特的联系[5]。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有必要形成新的平衡,在坚持实体空间设计引导的基础上,通过一揽子的整合性设计方法恢复传统的城市主义模式,这就需要坚持向教育、交通、基础设施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投资。不过,这次的再开发将以一种更加鼓励参与和更加包容的方法进行,整个过程的管理也要更关注当地的文脉,理解那里的人和场所。


9  1990年代再开发之后休姆的情况

资料来源:丹尼尔·金霍恩(DanielKinghorn)绘制

休姆是最早运用“情景规划”技术的示范项目之一,通过紧锣密鼓的筹备,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会参与进来,在独立协调人的帮助下,帮助各方对于更新改造战略的方案达成共识。各个方案包括了一系列的战略性内容,比如在现有社区大楼外面设立用于集会的主要公共空间,引入新的路线使该地区与周边社区和市中心相互联系起来。除了确定了一系列的地标以外,整个战略愿景还发展出了多种战略性讨论,把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与空间发展或者实体空间设计问题相互结合起来。各个阶段的关注点也充分考虑了广泛的环境背景,尤其是努力为休姆创造一个正面的形象,在保留现有企业的同时吸引新的投资。整个项目考察了各种有助于保留社区联系的办法,希望即使当地吸引新的居民迁入以后,原来的居民仍然愿意留下来,这个策略被认为是确保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事实上,休姆与曼彻斯特其他希望更新改造的地区一样,都希望通过文化活动来维持自己的正面形象,加强当地居民的信心,因此采取了包括申办奥运会和举办艺术活动等措施,为此休姆还修建了地标性的“休姆拱桥”Hulme Arch),并引入了一条新的通勤列车,此外还规划为一所大学分校区的所在地。

 

城市设计的引导主要是依靠总体规划和设计规范的形式,这样就可以把各种功能整合进来,把传统的住宅开发成多用途的混合形式。设计规范需要通过专业人士和公众合作完成,这样就可以很具体地把各方认可的价值观明确下来,根据传统城市主义的再开发模式,提升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10  家庭住宅的街道,沿街道转折的建筑物和灵活变化的立面遇

资料来源:戴维·拉德林(DavidRudlin)摄影

当地多种多样的开发在建筑方面留下了厚重的遗产,比如“变革性居所”住宅合作社算得上是英国最早的可持续住宅的典范之一。再开发工作完成10年以后,人们通过评估,认为这次城市再开发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原来更新改造计划里已经有80%的工作得以实施。不过再开发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许多人都表达了反对意见,不希望这里从原来那个稳定并且适合家庭居住的地区发展成为那种倾向于短期居住、不关心地方生活人群居住的地方,而后者引发的问题对于内城更新项目来说是相当普遍的。即便如此,休姆固有的激进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不愿意接受这种强加而来的“文化”。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休姆拱桥”通车那天,有些人就穿着写有去他妈的拱桥”(Fuckyour Arch)字样的T恤,还有些人认为这种绅士化过程使这里变成了“娘儿们待的地方”。


11  休姆拱桥将当地同曼彻斯特的繁荣地区联系起来,该设计成为当地复兴的标志

资料来源:德尔顿·杰克逊  迈克尔·克里利(Delton Jackson/Michael Crilly)摄影

休姆这个项目还带来了另一个主要的遗产,那就是让英国及其他地方了解到城市政策本身具有更加广泛的潜力。休姆经历的第三波新城市主义历程展现了发展可持续社区的重要过程,此外还帮助确立了一系列实体空间设计的重要原则。与英国其他的城市一样,推动休姆追求改变的原因都是因为当地居民因为受到忽视、权力被剥夺而形成的社会耻辱感。曼彻斯特借鉴之前的经验,帮助当地居民举办了“城市村庄论坛”,成立了“王子建筑基金会”等机构,甚至还起草了一份关于英国未来城市发展的报告,并成为“城市任务与力量”专项报告(Urban Task Force)中的关键部分。其中的许多经验已经被北美地区的同行所借鉴,比如已经成为“希望六号项目”Hope VI programme)社会住宅更新计划的一部分。


在英国,人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有关再开发和更新改造的谚语——“不把蛋打碎,哪有煎蛋饼(One can’t make an omelette without breaking eggs)”。但是这种鼓励破坏的态度过分地简化了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也是对那些因为偏见、无知或者信息缺乏而做出的糟糕决定所进行的辩解。但是人不是鸡蛋,社区更不是煎蛋饼。绝不能用这种比喻去代替通过诚实分析和适当参与所得出的决定,人们的决策必须考虑到当地的场所和人们的生活。


12  “我们在混乱的基础上重建新的秩序”,休姆当地的壁画

资料来源:阿瓦·阿布拉瓦(ArwaAburawa)摄影

通过总结城市的本质,人们积累了广泛的经验,除了涉及到布局、可持续性和品质等实体空间的设计原则,还要包括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这个积累经验的过程,也为休姆、曼彻斯特和英格兰北部很多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相当乐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Engels,Friedrich.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in England in 1844[M].Oxford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845.

[2]   Nicholas,Rowland. City of Manchester Plan[C]. Jarrow & Sons for the ManchesterCorporation, London, 1945.

[3]   Morrissey,Steven Patrick. Autobiography[M]. Penguin Classics, London, 2013

[4]   Departmentof the Environment. Hulme Study Stage One: Initial Action Plan[C]. HMSO,London, 1990.

[5]   HulmeRegeneration. Hulme City Challenge – Year 5 Action Plan 1996/97[C]. HulmeRegeneration Limited, Manchester, 1992.


——————————————————————————————

获取更多信息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UrbanLandScape城市建筑交流:)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