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清华同衡获奖项目系列

2021年度


编者按


“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已于2023年3月31日公布。本次共评出获奖项目465项,其中一等奖48项,二等奖140项,三等奖277项,表扬奖120项。清华同衡规划院共计获奖39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2项,表扬奖3项。现将我院获奖项目汇编发布,与行业专家、同仁分享规划实践成果,探索规划创新应用。敬请持续关注!


三等奖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项目完成单位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主要完成人员

尹稚,相秉军,裴东伟,王佳,马双全,朱向国,徐莉君,林凯旋,狄文莉,王凯,郭永成,柳青,高浥尘, 曹彦斌,李晓晨

◾ 项目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 项目规模:扬州境内全长161KM

◾ 完成时间:2019年5月-2019年12月

◾ 其他获奖情况:2021年度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二等奖、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三等奖

◾ 承担部门:长三角分院

◾ 编制人员:尹稚、相秉军、裴东伟、王佳、马双全、朱向国、徐莉君、林凯旋、狄文莉、王凯、郭永成、柳青、高浥尘、曹彦斌、李晓晨、屠黄桔、董燕楠、柏林、杨祝鹏、施刚、张春叶、许涛、王倩


一、重大意义

扬州是大运河源点城市,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首倡城市。


1、融合“一带一路”全球视角

大运河文化带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促进运河城市交流合作和协同发展。


2、落实新时代国家战略要求

党中央高度重视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出台,标志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展示中华文明、彰显中国特色的重要标识。


3、体现新时期省级重大举措

江苏省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公园(江苏段)的规划建设工作。将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高品位、高水平的文化长廊、生态长廊、旅游长廊,共建共享民生家园。


4、关切新阶段扬州发展诉求

扬州市积极把握文化带建设的重大机遇,在新阶段体现时代担当,实现第四次辉煌。


二、规划构思

高起点谋划战略,统筹时间、要素、空间三大要素,虽为概念研究但强化落实。   


高起点:提高站位,通过解读国家大战略、大趋势,将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上升到中华文明传承的高度,体现运河之中华文明的扬州担当。    


重统筹:时间统筹,从“历史瑰宝、当代成就、未来璀璨”三条时间脉络深入挖掘扬州城市特色及扬州段运河的段落特质;要素统筹,从生态、文化、旅游、社会治理多要素进行整体系统规划;空间统筹,分层引导,从市域战略策划、城区重点规划、片区特色设计多层面来开展本次工作。    


抓落实:通过项目策划、组织实施、制度保障,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规划构思图



三、主要内容

规划目标定位:

世界运河典范   中华文明先锋。


1、思考立意

中华文明之于世界文明的价值地位。中国海纳百川、平等互惠的大国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文明体系中唯一延续至今并不断发扬光大的文明,在当代更是成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对话、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的重要力量。


大运河之于中华文明的内在逻辑。大运河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缩影,伴随中华文明从农耕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更是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是凝结国家治理与中国智慧的伟大工程;是促进南北沟通与民族融合的重要纽带;是造就经济繁荣与文化璀璨的国家命脉,更是推动我国对外交往的关键通道。在新时代也承载了国家新的期待,助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抓手。

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大运河分段示意图


2、系统谋划

  • 市域层面——战略引领、构建体系、全域提升

大运河贯穿扬州全域,为构建全域文化旅游带,依托大运河独特价值,提出四大示范战略,引领扬州全域高质量发展。


1)贯古通今的文化示范带。保护优先、动态持续,在挖掘大运河扬州段文化特质基础上,构建以扬州主城为中心,高邮、宝应、仪征为组成部分,由大运河文化走廊、长江带串联的,点、线、面结合的文化展示格局。


2)面向国际的旅游示范带。加强文旅融合,优化市域文旅结构。在特色价值挖掘基础上,凝练国际交流、国家治理、城河共生三大主题;塑造文明对话、水工治理等7条文化旅游线路;策划全季全时活动,提升全线活力。


3)城水相映的生态示范带。加强生态修复、进行水质提升、保障生态安全,通过丰富的水绿资源,展示扬州“河湖共存、江河交汇”的生态格局。


4)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带。通过大运河文旅带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效益,促进“城市升维、乡村振兴”。聚焦富强,提高发展含金量;聚焦民主,实现治理现代化;聚焦文明,提升文化软实力;聚焦和谐,增强民生幸福感;聚焦美丽,提高城市美誉度。

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市域四大示范引领分析示意图

 (从左至右:文化示范、旅游示范、生态示范、社会治理示范)


  • 市区层面——文旅联动、五廊支撑、城河共生

规划以大运河为依托,挖掘文化资源,注入活力功能,构建基于运河骨干的全城联通网络。通过还河于城、还河于绿、还河于文、还河于民、还河于景,实现城河共生发展。


1)宜居水廊,还河于城。通过区域协调,落实扬州整体空间结构;用地整合提升,融入文化休闲、生活服务等公共功能,从而缝合运河两岸空间;交通快接慢游,增加横纵过河通道,提高便捷性;慢行交通友好,优化水上游线,建立步行、骑行友好空间。


2)生态水廊,还河于绿。通过串湖、跨河、通江,进行蓝脉激活。以河道路网为脉络,串联公园及景观节点,形成城市、片区、组团三级绿道,引人向河。


3)文化水廊,还河于文。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叠加,打造古今交融的文化氛围;在中心城区重要节点进行传统物质空间的创新利用;同时强调文化的可读性,打造可识可赏的文化路径。


4)活力水廊,还河于民。强调主客共享。通过全龄友好关怀,社区类型多元,营造10分钟运河生活圈。空间共游,多种游览方式,让交通出行本身也能成为一种体验和享受。多时段、多地段的情景策划,丰富游客和市民的活动空间


5)魅力水廊,还河于景。通过一条大运河文化展示廊,一个古今辉映展示核,串联多彩运河片区。围绕大运河两岸,打造众多“运河之眼”,提升整体辨识度,结合地标及沿线景观,呈现“一弯一景一韵味”,船移景异的视觉体验。

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市区四道网络分析示意图 

(从左至右:水上游道、景观绿道、慢行游道、视景通道)


  • 五大片区——特色强化、主题差异、亮点打造

扬州城区大运河段形成“两段五片十一节点”空间框架,通过一区一主题一策略,错位强化片区主题特色,共同演绎扬州独特的运河旋律,展现世界运河名城的独特人文魅力。


1)序曲:邵伯-湾头片区。邵伯片区通过古镇特色提升,形成水工展示、古镇体验等功能,凸显大国工匠的水工智慧,领略匠心扬州。湾头片区通过完善配套、植入创意,体验另一种匠心技艺。


2)重唱:古城片区,感受诗意栖居。以诗词为媒、双修手段缝合运河两岸,体现精致扬州。


3)高潮:三湾片区,感受国际扬州,通过大事件引领,打造核心IP;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核心,提出“运河扬帆起航,文明掌舵起航”的设计构思,彰显文明对话的国际风范。


4)间奏:学院片区,通过特色功能植入,体现人文交融的文化扬州。


5)合唱:瓜洲片区,体验江河壮阔,通过古镇复兴,展现江河交汇的大气磅礴与生生不息。

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五大片区展示示意图


3、实施路径

规划运营一体化。提出国际化、传统化、本土化三大原则。并提出“世界运河典范、中华文明先锋”的品牌口号。策划世界文明对话、国际体育赛事等大事件,挖掘大运河的“幕后英雄”和运河“形象大使”,进行教育、艺术主题等运河创作。


上下传导一体化。向上落实遗产保护、生态红线等控制要求,向下对接各片区控规及各项设计引导,同时提出适当留白,预留机遇用地。


组织实施一体化。提出建立协作机制,通过不同手段搭建宣传平台;组建运河研究机构;完善资金保障和社会参与。同时提出分区、分类型、分内容建立项目清单,并建议构建数据管理平台,实施智慧化管理。


四、创新与特色


1、技术路线创新

  • 全方位考虑,多元导向。同时考虑国家战略、公众诉求和政府发展。    

  • 全时段分析,挖掘价值。把握历史、当代、未来三大时间脉络,梳理扬州城市及运河段落特质。    

  • 全要素融合,构建体系。以文化、旅游、生态、社会治理多系统、多要素提出战略引导。    

  • 全层级统筹,彰显特色。从市域统筹谋划、城区整体规划、分区重点引导、节点详细设计等多个层次进行空间支撑。    

  • 全路径保障,落地实施。通过规划运营一体化、上下传导一体化、组织实施一体化加强大运河文旅带建设的可操作性。


 2、设计理念创新  

 整体性系统思维。规划尊重大运河现状资源条件,秉承“底线优先、主客共享、特色塑造”的理念,综合生活、生态、文化、活力、魅力等方面内容,构建多功能综合的城市系统。    


全景区设计方法。规划重点强化五大片区,引入景区化全流程的设计方法,提出“一片区、一主题、一主导、一形象、一策略、一口号”的设计思路,以重点片区带动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的整体提升。


全视野景观体系。规划结合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的设计主题,通过构建全视野的景观系统(眺望视觉廊道、低空视觉廊道、游船视觉廊道)彰显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塑造独特魅力之形。


3、工作组织创新

多专业集成、分层次推进,保障工作统筹安排。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小组进行专题内容研究,形成文化、旅游、生态、空间等多项专题研究成果;并根据不同层次工作重点,分层次组织系统研究,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推进。


五、实施情况


1、联动了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与新闻事件

规划评审讨论活动作为“2019世界运河大会城市论坛系列活动”、“江苏邗建·2019运河文化嘉年华”展览板块受到全球关注。在2019年11月23日,由江苏省政府新闻办组织的2019″Hi Jiangsu”中外媒体《每日电讯报》、《中国日报》超过20家采访团来到扬州,采访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情况。


2、布局了一批国家级文化公园    

围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结合“七园三带五点”的扬州段国家文化公园总体布局,通过以点串线、连点成片,形成了覆盖全城、特色多样的运河文化博览体系。


3、落位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运河博物馆、扬州第一个国家博物馆  

将现有中国国家大运河博物馆布局落位纳入规划整体考虑,联动设计,目前中国国家大运河博物馆已建成开馆。


4、协调了一批规范性文件与规划  

规划与《打造永恒城市经典的若干规矩》、《三湾周边区域城市设计导则》等相关内容进行衔接,对运河沿线重点区域内建筑高度、视线廊道等进行严格控制,对水道两岸的建筑空间形态进行优化设计,促进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

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团队合照

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效果示意图



相关链接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保护规划 

市县“双评价”技术方法及支撑体系研究

福州市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编辑/排版|王淑芸

供稿|清华同衡 长三角分院

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