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市长之声︱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 加快推进太原晋中一体化——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国家战略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战略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在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各地按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持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之际,“国土空间规划专题研究班”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顺利举办,市(地、州、盟)党委、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师市49名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党的二十大部署,分享各地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经验,交流对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和认识。现陆续刊发供交流参考。


市长之声︱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 加快推进太原晋中一体化——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国家战略

中共晋中市委书记 常书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是国家战略。山西省委蓝佛安书记要求晋中“在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晋中地处山西中部,东倚太行、西临汾河,下辖2区、1市、8县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土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9万。近年来,晋中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以太原晋中一体化为切入,统筹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工作,在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作出晋中贡献。



一、坚持战略思维,把规划布局作为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的重要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省委蓝佛安书记要求,“把推进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中之重”。晋中既毗邻省会太原,又是山西中部城市群中心区域和城市核重要组成部分,已与太原形成规划衔接、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治理、公共服务、要素配置“六个一体化”发展格局,这是我市最直接、最现实的机遇。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中,我们坚持做到“一个根本遵循、一个目标定位、六个地建设”。“一个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去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期间,亲临我市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嘱托。我们牢记“三个敬畏”,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个目标定位”,以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目标定位。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中找准核心功能定位,率先打造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服从服务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努力建成“六个地”:飞地经济活跃地,构建“中心+外围”“总部+分支”“链主+配套”“研发+生产”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向高而飞”“向美而飞”;城市功能疏解地,实施“北拓鸣谦新区、南连潇河产业园区、东接平头融合区、西延临空经济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太原拓展发展空间,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科创孵化示范地,发挥山西大学城和职教港科教资源集聚优势,承接和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和人才培训中心,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人才培训基地和科创成果孵化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地,打造太原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特优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文旅康养集散地,发挥我市晋商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优势,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旅游集散中心,打造全国游客入山西的“第一站”;品质生活宜居地,加快鸣谦新区商业和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一半森林一半城、城在林中水在城”的绿色新区。



二、坚持生态优先,把城市更新作为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省委蓝佛安书记要求,“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金湘军省长要求,“以工匠精神打造现代化城市”。我市围绕区域一体化,统筹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及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不搞大拆大建,防止城市建设片面追求规模和“摊大饼”式无序蔓延,推进有序更新、有机更新、有效更新。一是以生态文明要求为主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践行“两山”理论,构建以“两屏六廊多点节”为骨架的生态安全保护格局。“两屏”,即以太行山、太岳山为主体的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每年新造林40万亩以上,让城市戴上“绿色项链”。“六廊”,即畅通汾河、潇河、松溪河、清漳东源、清漳西源、浊漳北源为主体的6条水系生态廊道,全面消除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市所有地表水考核断面稳定退出劣Ⅴ类。“多节点”,即稳固以自然保护地和其他重要生态保护空间为支撑的多个重要生态节点,到2025年湿地保护率达55%。二是以文化旅游融合为引领,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城市新名片。把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保护和传承好2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村)、45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6处历史文化街区、684处历史建筑。以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载体,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连通38个A级景区,推出100条旅游线路,使晋中成为太原“后花园”和城市群的“康养地”。三是以制造业振兴为支撑,发挥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以吉利晋中基地山西首批“链主”企业为龙头,建设国家级甲醇经济示范区,打造山西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新标识。打好产业链、专业镇、园区建设3张牌,推动百亿骨干企业、千亿产业链、万亿项目盘“百千万”亿转型项目建设,构建十户100亿元以上、百户10亿元以上、千户规上工业的“十百千”企业矩阵。四是以道路交通为重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窄马路、密路网、微循环方式完善路网体系,实施青银二广太原联络线、武宿机场改扩建配套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太原晋中一体化交通大格局。加快阳涉铁路电气化改造,实现县县铁路“客运梦”。对接太原地铁1号、3号和4号线南延,提升道路设施综合服务水平。分类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城区小街巷,沿街的配电和市政箱柜全部彩绘美化,实现生活品质和城市容貌“双提升”。



三、坚持以人为本,把高品质生活作为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的重要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省委蓝佛安书记要求,“提高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我市坚持城市的核心是人,紧扣“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12字重要要求,持续完善服务功能,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一是美化环境提升宜居度。优先“增绿留白”,深入推进以香化、绿化、美化、净(静)化、文化、细化、提升群众幸福感为主要内容的“六化一提升”工程,建设政府免费停车场,因地制宜增设口袋公园、街角绿地,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二是优化教育提升满意度。与太原合作打造一批示范联盟校,与山西大学城驻地高校合作建设一批附幼、附小、附中,建好万亩职教港,每年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8万人,努力实现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迈进。三是强化医疗提升幸福度。承接太原疏解非核心功能,与省人民医院、山大二院等合作共建医联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四是保证质量提升安全度。全过程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抓好房屋建筑等工程运行使用的安全监管,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严防城市内涝。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打造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和数字城管平台,实现“一屏尽观全城、一网统管全城、一端惠及全城”。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以大兴调查研究为契机,运用此次培训成果,学习兄弟地市经验做法,借鉴广东“广佛经验”和陕西“西咸经验”,加快推进太原晋中一体化发展,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晋中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市长之声︱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 加快推进太原晋中一体化——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国家战略

市长之声︱加快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新名片

市长之声︱ 优化空间布局,精准划分功能分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城市!

市长之声︱房山城市更新经验交流:如何高效完成“三区三线”划定与落实?

市长之声︱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咸宁样本”


市长之声︱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 加快推进太原晋中一体化——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国家战略

市长之声︱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 加快推进太原晋中一体化——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国家战略
在看点这里
市长之声︱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 加快推进太原晋中一体化——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国家战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市长之声︱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 加快推进太原晋中一体化——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国家战略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