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者:游家明 朗诵:天水若儿
余老湾古村落坐落在马堰村东北部,清康熙51年(公元1711年)由太学生余良松出资修建,历时8年建成。300多年的时间打磨不仅古韵原貌未损,且历久弥香,给人们考察古代建筑和民俗文化留下珍贵的典型现实案例。
该建筑群横四重,正四重,大小院落13座,大小房间70余间,属于典型的横包正。建筑群中传统的砖雕、木雕、石刻等多彩多样。第二排中间还设有戏楼,还有保存完好的乡邻赠送的用阳文篆刻的祝寿匾额“先民是程”,余氏家族长盛不衰可见一斑。
圆通庵里看历史
透露出神秘气息的还有圆通庵、古悬棺建于南北朝时期。相传北宋万历年间,一秀才科举屡考不中,偶然听得圆通菴菩萨灵验,前来祈求,第二年果然考取状元。从此,圆通菴名声大噪,慕名祈福还愿的人络绎不绝。那石鼓、鸱吻等足见马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古传说中看产业
这里每块石头都有一个精美的传说,每棵茶树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传说神农根据当地地理环境以油茶、茶叶为主传播和传授粮食、中药材等种子和栽培技术,在山岩上造出石仓、石升、石斗、石簸箕,为主产的山油茶加工造出石油榨。观音菩萨用“玉露瓶”洒下甘露。从此马堰人生生不息,以种油茶为生。漫山遍野油茶既是马堰的产业又是独特风景。
墙头文化看变迁
不同时代的墙标赫然清晰。大跃进、文革、学大寨墙标还原貌的保留在土坯砖墙上,让我们思接当年,遥想火热的生活,热烈的场面,共产党人初心不改,奋斗不止,薪火相传,砥砺前行。
民居嬗变看发展
马堰是深山里的大村,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近3000,70多个自然村落像珍珠一样撒落在三面环山恰似圈椅的神奇土地上。现代文明和原始生态交融,茅草房到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砖混楼房,加速更迭,但农耕文明依然没有蜕变。竹林里、池塘边的一家一厕的茅厕,风景独好。农家肥被山民视为珍宝。
品年味找童年
老舍先生说“最令人怀念的,还是小时候过的年” 。这么遥远的年味,在长竹园马堰的年货里找到啦!
年味是什么?孩子说,是杀年猪,盼了一年的肉香。妈妈说,是孩子他爸打工回来的温馨,带回来的有时尚的衣服,好玩的玩具,更有床头数钱的欢愉。老人说,还跟往年样男女老少都在家,湾子里热热闹闹的……
大学生中看希望
村里长寿老人多,80岁以上高寿老人30多人;大学生多,共有在校大学生60余。今天,莘莘学子们想看外面的精彩世界走出大山;明天,他们带着知识文化和现代理念反哺家乡。在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鼓舞下,乡村一定振兴。
文艺下乡看作风
商城县纪委监察委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戏来了,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师镜头聚焦来了,网友们打年货的来了。他们为让马堰走向全国、全国了解马堰而来。
镜头之下看民风
吊锅肉,兜子火,神仙不如我。毛布鞋,最养脚。丝弦锣鼓奏出民俗雅韵。摄影师的镜头记录的是全生态,真淳朴。
摄影家:游家明,网名游侠客,自媒体人,爱旅游。1995年接触信息技术和互联网,2004年在本地网络社区注册网名“游侠客”,并沿用至今。网络活动广泛,经常参与和组织本地及外地网络活动,担纲策划里罗城民俗文化节。自媒体发表多样,网文和摄影等以论坛帖子、微博、微信、美篇等形式呈现,其中的优秀作品不时见诸官媒。
诵者简介:宋绪霞。笔名:天水若儿 、冰山雪莲。汉族。一个60后的普通女子出生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羲皇故里—天水。现任‘’甘肃陇右书院‘’ 东方阅读艺术中心 常务主任、‘’義皇故里经济文化促进会‘’ 全民阅读委员会 常务主席、 ‘’天水文学院‘’ 东方朗诵艺术中心 常务主任、‘’天水艺术院‘’ 东方朗诵艺术研究中心 常务主任。全民悦读天水校园阅读会主席、天水朗诵艺术家协会筹建人、中华诵读联合会会员、天水孔子文化研究学院会员、甘肃儒商学会公益大使、甘肃浪淘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朗诵顾问。曾获“德艺双馨”第13届甘肃赛区表演金奖(朗诵),参加2017甘肃百姓春晚语言类节目,朗诵《草木一生》获得最佳才艺奖,甘肃明星艺术团成员,风尚艺术团成员。2017年5月底参加拍摄首部西部公益关注智障人群微电影《蜗牛》,饰演女1号。爱好诵读,唱歌 ?,写作,画画,音乐和戏剧。座右铭:善良 、快乐 、仁爱!
编辑:唐艳玉,文化艺术工作者,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创作,自媒体「唐韵音画」出品人,「唐韵音画」品牌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