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增强徽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提升青年学生对徽文化的了解与认知,促进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19年7月,我馆接待了北京师范大学赴安徽绩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北师大学子通过参观、座谈、走访等形式,全面熟悉了绩溪徽文化的历史沿革,重点调研了徽州砖雕工艺的发展现状,切实感受了绩溪徽文化的独特魅力。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核心区之一,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中国徽墨之乡”等称号,并享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中国天然氧吧等殊荣。此次北师大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绩溪,是触摸徽州文化根脉、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绝佳机会。
7月26日上午,实践团队走进安徽省最大的县级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绩溪县博物馆。在馆内,讲解员由点及面地向北师大学子介绍了绩溪山水、人文、商道、民俗、艺术、徽菜等多方面的情况。通过细致全面的讲解,徽文化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下午,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我馆一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参观了包括“手龙舞”“徽墨”“徽州三雕”“赛琼碗”“舞回”“抬阁”在内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存完整的传统技艺,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引来同学们声声赞叹。


紧接着,我馆相关工作人员同实践团队召开了徽文化交流座谈会。馆长邵斌代表文化馆对北师大学子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对同学们提出了“多了解、多宣传绩溪徽文化”的殷切期许。非遗部主任章晋瑛详细介绍了绩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同学们注意到,绩溪是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项目22项、市级项目59项的文化大县。非遗项目数量居全省前列,全市首位。近年来,绩溪在非遗保护工作上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但仍然面临资金缺乏、部分非遗项目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够、传承人断代等问题。座谈会最后,同学们与章晋瑛主任就非遗保护工作进行了热烈交谈,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从所学专业知识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7月27-28日,为亲身感受徽州三雕的文化价值,实践团队来到了绩溪长安镇宋文革砖雕工作室,由宋文革指导,队员们动手参与到砖雕的工艺过程中。宋文革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其工作室内陈列的一幅幅砖雕作品细腻精致,古朴典雅,无论是亭台楼阁还是各色人物,都惟妙惟肖,令人称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渔樵耕读》采用九层镂空手法雕刻而成,匠心独具。据宋文革介绍,徽州三雕是徽派建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砖雕多应用在建筑的门楼、门楣、屋檐及照壁上。




在宋文革的指导下,北师大的同学们坐到操作台前,拿起刻刀,开始了砖雕作品的“创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同学们更加深入地领略了徽州三雕的工艺价值及文化内涵。随后,同学们还就砖雕工艺发展现状、保护措施及发展前景对宋文革进行了深度访谈。



实践团队在几天的调研学习中收获颇丰,同学们的到来也使绩溪徽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为绩溪徽文化的传承发展及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文化馆/北师大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图:北师大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宋文革、汪林
图片版权归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绩溪全域旅游):北师大学子走进绩溪调研学习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