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研究成果
《催化与转型:“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
主编:张 兵
编委:
王静霞 李晓江 陈 锋 刘仁根 戴 月
官大雨 杨明松 朱荣远 朱子瑜 孔令斌
张 菁 尹 强 朱 波 赵中枢 郑德高
詹雪红 耿 健 范嗣斌 王忠杰 周 勇
张 全 梁 峥 戴继锋 胡耀文 白 杨
工作人员:王金秋 王 娅 菅泓博 缪杨兵 姜欣辰
责任编辑:李 东 陈海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黄艳副部长
为本书作序
十八大以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新时期我们城市发展在规划建设管理方面指明了战略方向。我国正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是各级政府及各部门的重要责任和任务。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建设之后,城市化率从2000年的36%快速提高到2015年的56.1%,许多城市现在已经跨越了高速发展期,城市开始转向内涵式的更新发展阶段。几十年的城市高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伴随着不少问题,欠下不少生态账、配套账、民生账。针对这些问题,陈政高部长在考察三亚城市规划建设时,首次提出了“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概念,并选择三亚进行实践试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的中央文件中提出了这方面要求。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可以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城市问题,最终实现城市的长远和健康发展。这也是当前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要求。
“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是新时期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方法,有别于过去的更新改造,不是单一的、表面的、片段的,而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持续性的过程,内涵更丰富。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需要深入思考、着力把握好七个方面:一是城市生态环境修复是全面综合的系统工程,既有生态性又有亲民性;二是城市修补不仅是城市环境的修补,更是城市功能的修补;三是既要注重城市物质环境的改善提高,还要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的改革,用社区共治的方式推动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作;四是在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中,要致力于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五是注重塑造城市公共场所,把更多的城市公共空间留给市民,保持适宜的街道尺度,适应步行出行需要;六是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同步,补齐城市建设中市政设施的短板;七是要注意遵循“规划、建设、管理”的系统性。
目前,三亚的试点工作正在紧张推进,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规划设计机构作为技术服务单位,全程参与了三亚的工作。这项工作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应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结合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来开展,同时借鉴了国内外综合环境建设的一些方法,体现了规划引领、设计支撑、强化治理等各方面的内容。中规院从城市全局出发参与策划、选择和规划设计的示范工程,体现了规划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反映了对民生改善的重视,也对过去城市建设工作发挥了弥补和纠错作用,这些都对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三亚通过过去一年半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城市环境、空间品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和改善,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高度肯定。
本书是中规院多专业协作、全程服务于三亚“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经验的初步总结,他们在理论和技术层面也做了许多思考,体现了城市规划师们对我国城市转型发展的认识,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者转换思路、语境和工作方式的一次有益探索。
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全面进入转型期,众多城市积极动员、着力提高城市的持续性和宜居性,“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将是一个长久的话题。因此,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只是一个开端,希望广大城市规划、城市研究、建设和管理工作者都参与进来,全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为中国特色城镇化和城市转型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是为序。
海南省委常委、时任三亚市委书记张琦
为本书作序
多年来,三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积累了“城市病”。如何改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困扰人民群众的“城市病”,成为当前阶段三亚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任务。基于此,三亚市委市政府在2015年初开展了以“一湾两河三路”、“拆违打违”等为代表的环境整治行动。2015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到三亚调研时,针对三亚城市转型的特点和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在三亚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2015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文件,原则同意将三亚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城市”的综合试点,先行先试要求为全国推广探索出一条路,总结提炼出可供全国城市复制、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亚市委市政府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和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积极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这不仅是对过去城市欠账进行的深刻反思,也体现出城市发展建设理念的转型升级。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力支持下,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一批规划设计单位的配合下,政府各个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试点的十大战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过一年多的规划建设管理实践,三亚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变化,破坏的山体覆绿了、城市水体变清了、海岸线植被修复了、市民健身的绿道修通了、商业街道越来越舒适、回归城市的白鹭越来越多、市民幸福感有所提升。三亚市民对“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有了新认识,并积极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献计献策,参与其中,三亚正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快步迈进。目前,正以最大力量做好筹备工作,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全国“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现场会在三亚召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派,协助三亚市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在李晓江院长和杨保军院长的支持下,组织由张兵总规划师牵头,6个专业院所组成的项目团队60余人赴三亚开展工作,从2015年5月至今对规划建设进行全程技术支持,系统开展规划设计实践,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安排大量设计人员驻场贴身工作,将好的设计意图落实到位,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全力完成规划设计实践、配合指导现场施工工作的同时,协助三亚开展了全国现场会筹备等一系列工作,并在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方面积极开动脑筋,形成这部《催化与转型:“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的著作。本书有理论作为指引,还有实践作为支撑,既是对三亚探索城市转型发展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我国城市转型发展路径的初步探索。相信对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以及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都有一定的价值。
“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系列项目参与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