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导 读

近年来,一个新名词出现在人们眼中:“城市双修”。这是国家住建部为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开出的“药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如今,“城市双修”也在我们身边展开,本期栏目就带您看看这一“药方”究竟是如何对“城市病”展开治疗,又为我们身边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城市“病”了?

别慌,有良方


想要了解“城市双修”

这一“药方”究竟治什么?

怎么治?

一切还要从城市生的“病”说起……


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城镇化发展和城市扩张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因对长远规划的认识和考虑不足,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文化、城市品质方面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欠账。近几年,中国各大城市相继出现“城市病”。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病”指的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症状”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不过,这可难不倒住建部这一“良医”,他们为“城市病”开出了药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实现城市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市双修”怎么修?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人口密集的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约1280万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问题突出。


从大国首都、超大城市的特征和要求入手,深入治理大城市病、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塑造首都风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双修”工作的主要出发点。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双修”的主要工作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从“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个方面分别对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双修”工作进行解析。


北京中心城区“生态修复”


01

目标愿景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02

修复重点


生态修复工作充分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形成“两道一网”(绿道、通风廊道、蓝网)修复为重点废弃地修复为补充的“3+1”生态修复体系。



绿色空间修复


绿道即城市绿色空间,目前北京市在这方面存在生态系统不健全、绿道系统不完善、城市绿色空间破碎化、生物栖息地和物种多样性持续降低等诸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生态修复”对北京市绿色空间修复做出规划,将全市多处公园、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迹,用城市“绿道”系统连接起来,作为城市的“绿色名片”,有效推动城区绿色出行,并提供百万人休闲健身空间。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北京朝阳常营绿道成了人们享受美景和快乐运动的休闲健身之道


蓝网修复


城市蓝网指的城市水生态系统。北京的城市建设导致水生态系统功能衰退,部分水体水质较差,因此,水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生态修复”工作通过水环境整治和滨水空间优化等措施,提升城市滨水空间活力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改平直河道为自然生态河道,优化滨水岸线,提升自然岸线比例,加强滨水空间的亲水性


通风廊道修复


城市通风廊道又叫做城市风道。在静稳无风、大气扩散条件差的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易堆积。因此,把郊外的风引进主城区,可促进城市微循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生态修复”工作规划提出,要完善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系统,结合气候气象条件,梳理风廊修复潜力地区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心城区通风廊道规划示意图


废弃地修复


由于过度开采,丰台天峪沟、跨海淀及门头沟两区的寨口矿等区域表面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废弃矿场地亟待恢复生态功能。


“生态修复”工作计划开展工矿场地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工程等措施,以保障土地生态安全、恢复场地自然植被。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通过山前、临路等区域彩叶植被的补植,优化废弃地景观


北京中心城区“城市修补”


01

目标愿景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02

修复重点


针对北京中心城区的“城市修补”工作,从留白增绿、改善出行、补充短板、社区更新四个方面推进,优化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丰富城市生活,创建宜居宜人的城市公共环境。



留白增绿


目前,北京中心城区人均绿地面积为3.66平方米,与规划人均绿地面积为6.23平方米存在差距。核心老城区的指标更是远低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四区,城市绿化水平亟待提升。


此次“城市修补”工作的目标是要提高城市绿地总量,均衡布局,提升绿地品质功能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在无疏解腾退潜力的地区,通过见缝插绿等途径,增加公园绿地、小微绿地、活动广场等绿色空间


改善出行


北京中心城路网密度较低,堵车情况较为严重。此外还存在停车位短缺等诸多交通问题,造成街道环境缺失,活力度、舒适性差。


此次“城市修补”旨在通过调节职住平衡、加强轨道交通建设、提高城市路网密度、加强停车环境综合治理等措施,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改善交通出行环境。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北京市中心城区路网密度现状与规划


补齐短板


通过此次“城市修补”工作,北京计划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切实改善民生,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有活力的公共服务。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北京各城区积极推进“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工作,社区居民从居住地出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能够享受到方便、快捷、舒适的社区服务


社区更新


北京老旧小区多、占比大、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建筑、交通、环境等问题突出,社区品质亟待提升。


“城市修补”工作针对建筑年代久远(1990年以前)、容积率建筑密度双高、基础设施不足等情况确定重点修补的老旧小区,通过空间整合、邻里激活、景观隔离等方式,对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建筑质量、安全防护、公服市政设施、景观环境、形象风貌等提出设计指引。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改造前后的草厂胡同一角


“城市双修”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治病”手段,是实现城市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北京中心城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就是要通过一系列行动,促进城市通过各种监控机制完成自我造血,实现城市生命体的有机更新,是治疗“大城市病”的一剂良药。同时,“城市双修”还能够提升北京市城市品质和生态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促进建成城绿交融、幸福宜居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本内容由详细规划处(城市更新处)提供


你可能还喜欢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系列一丨首钢唱响“冰与火之歌”:从百年钢厂到冰雪冬奥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系列二 | 街区更新,有“你”大不同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系列三 | 你们要的首钢北区规划解读来了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系列之四 | 老街区换新颜,看看是否有你家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微信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微博

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今日头条


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规划自然资源):城市更新系列之七 | “城市双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