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应急医疗设施的市政保障措施

 应急医疗设施的市政保障措施


2020年第12期 总328期



2003年北京市为控制“非典”疫情,在7天内建成小汤山定点医院;2020年武汉市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时间内建成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快速建成投用的应急医院对于控制疫情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应急医疗设施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市政设施的保障与供给至关重要,影响应急医院的建设进度和安全稳定运行。结合应急医疗设施市政保障的要求和特点,提出各类应急医疗设施的市政保障措施,为应急医疗设施的快速布局和建设提供支撑。



应急医疗设施市政设施保障的重要性

应急医疗设施是指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或事故,快速建设的能够有效收治病患的医疗设施,主要包括移动医院和新建传染病医院两类,分别适用于灾害事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移动医院规模较小,床位数一般为200床以下;新建传染病医院规模较大,床位数一般为200-2000床。无论应急医疗设施规模大小均需要配套市政设施,其中供水供电需要先行建设,如不能及时、足量供给,医院将无法正常运行,排水和固废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二次污染、增大病毒的蔓延风险。

应急医疗设施的市政保障措施

应急医疗设施市政保障相关要求
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应急医疗设施的供电应采用两路相互独立的电源,并设置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供水应符合水质标准,并增设消毒装置。通信应保证移动电话和网络信号覆盖,设置远程会诊、视频会议等信息化应用系统。污、雨水应严格分流,病区污废水在预消毒前应封闭排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优先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室外雨水应无下渗、全收集、消毒后排入污水系统。含有病原体的固体废弃物应进行焚烧处理,手术产生的医疗污物应就地或集中消毒处理。
应急医疗设施的市政保障用量按相关标准测算,以重庆主城区为例,250-2000床位的应急医疗设施日均供水量约为213-1700m³,日均污水量约为192-1530m³,雨水调蓄池容量约为389-2853m³,用电负荷约为1050-8400KW,日用气量约为108-864Nm³,日均固体废弃物量约为475-3800kg。


应急医疗设施市政保障措施

应急医疗设施建设周期一般按7-10天计,选址首先应满足疾病防控和救护的需要,其次应重点满足水电保障条件,优先选址在临近现状市政基础设施和管网的区域。当发生空气传播等特别重大传染病或偏远地区发生灾害事故时,必须在远离城市人群的区域建设应急医疗设施,这些区域通常不具备现成的市政保障设施。在应急医疗设施选址时应满足:在30km内有35千伏出线的变电站或10km内有10千伏出线的变电站;在3km内有库容量大于8万立方米的Ⅲ类水以上水库或溪河。为确保应急医疗设施快速建成,应选择安全可靠、技术成熟的标准化、模块化市政保障装备,提高建设效率。

当应急医疗设施临近市政设施建设时,就近引市政水电气讯管道接入应急医疗设施即可,并按相关保障要求增加备用措施。

当应急医疗设施远离市政设施建设时,具体保障措施如下:
(1)远离变电站时,须采取措施保障用户端电压,并配置备用电源。对供电距离在10-30km之间,1000床位以上规模的应急医院,架设35千伏电缆并配置终端变压器供电;对1000床位以下规模的,架设10千伏电缆加装自动调压器供电。对供电距离小于10km且1500床位以上规模的,架设多回10千伏电缆并配置线路调压器供电;对1500床位以下规模的,架设多回10千伏电缆并配置终端变压器供电。常见备用电源有柴油发电及液化石油气发电等。当移动医院无电网供电,用电负荷小于1000千瓦时,可将常见备用电源作为自备主电源。对特殊医疗设备应配备不间断电源装置(UPS)。
(2)远离城市供水系统时,须选择适宜水源,建设取水-输水-净水系统。应选择Ⅲ类水以上、水量充足的水源,可按水库-江河-地下水的顺序选取。移动医院至少满足1个月用水量,可选择不低于1万立方米库容的山坪塘或水库;临时传染病医院至少满足3个月用水量,可选择4-15万立方米库容的山坪塘或水库。以地表水为水源时,可采用浮船或一体化泵站取水。以地下水为水源时,可采用管井+深井泵取水。输水管道可选用HDPE管明管铺设,同时预留消毒剂接口。可采用一体化净水设备,根据水量要求模块化快速组装。
(3)远离调压站时,可采用CNG、LNG、液化石油气等气源,选择相应的罐装运输车,并建设配套调压设备或气化设备。
(4)远离通信设施时,可采用微波大带宽通信技术,通过塔房一体化基站叠加5G微波天线,快速完成通信信号的接入。移动医院可采用移动卫星通信技术,以卫星通信车为载体,进行实时通讯与联络。
(5)远离城市排水系统时,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采用“二级生化+消毒”工艺,尾水排至饮用水源保护范围外的水体。污泥经浓缩脱水消毒后,运至污泥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置。废气经除臭除味消毒后排放,常用工艺为“活性炭吸附+紫外光消毒”。应就地建设雨水收集处理设施,同时敷设防渗膜,可采用高密度聚乙蓄烯(HDPE)防渗膜和土工布组合防渗层,雨水全收集、消毒后排入污水管道或水体。
(6)远离医疗废物处理厂时,应就地建设医疗废物处理设施,根据医疗固废量选择适宜的垃圾焚烧炉,保证医疗废物日产日清。
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应急医疗设施物资储备库,应包含必要的市政保障物资。可采取平战结合的方式,将应急保障的水电气讯供给、排水固废处理等设备纳入应急医疗设施物资储备清单,平时由相关设备企业储备,应急状态及时提供设备,参与建设。

应急医疗设施的市政保障措施

参 考 文 献 

【1】T/CECS 661-202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S].

【2】GB50849-2014,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S].

【3】JGJ 312-2013,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4】李晓莹,李德平,林阳. 关于塑料管在市政给水管道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城镇供水,2011(03):42-44.

【5】李传志,张帆,喻阳光等.火神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医院排水系统安全设计探讨[J],2020.02

【6】环境工程. 雷神山医院水设计系统的深度解析[EB/OL].

https://mp.weixin.qq.com/s/vrS7FjN4X-nspkWX-U3R0Q,2020.02.

【7】陈艳华,万佳. 构建应急救援供电保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江西电力,2017(11):34-36.



(工程与防灾规划技术中心,吴君炜、李霜、杨世琪、郑晓楷、许翔健撰稿)


应急医疗设施的市政保障措施

本文为“规划和自然资源前沿观察”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

请在后台回复“转载”申请授权
本文所用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和自然资源前沿观察):应急医疗设施的市政保障措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 应急医疗设施的市政保障措施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