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严峻,我们需要共度时艰,一起努力控制疫情;也需要科学理性思考本次疫情的多个方面,反思和展望。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和健康城市实验室启动系列推送,促进跨学科合作交流,推动多个学科共同探讨,从健康行为到健康环境,规划建设健康城市。
作者 | 唐才智
陆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地理学教研室,助教
作者 | 罗勇军
陆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地理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生理学会应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的区域,城市卫生环境的好坏极大影响了瘟疫的流行和传播。现如今,各个朝代各种不同类型的古装剧充斥着我们的大荧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特点,这些大荧幕上的古装剧中的城市环境都是干干净净,那是否我国古代的城市卫生状况真如现代社会般舒适?它又为古代瘟疫的传播和流行提供了哪些条件?
一、古代街道环境与瘟疫传播
先不看古代,来看一下工业革命后高度发达的英国街道的情况。下图是1893年的英国街道。

没错,鸦片战争都过去了半个世纪的英国街道依然是到处是马粪。在清代的《筠廊偶笔》中,就有对于当时北京卫生环境的描述:“遍京师皆官无我做处,遍京师皆货无我买处,遍京师皆粪无我便处。”1886年3月德国访华代表恩诺斯进入北京,记载说北京的街道有“鼻子无法容忍的恶臭”和大街上“近英尺厚的黑色尘土和污垢”。从两人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清的北京城似乎到处都是粪便。这次“新冠”的疫情,很多人知道了“粪口途径”,从字面上看,它主要指传染病的病原体通过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排出体外,直接或间接通过衣物、手、食具、物品、玩具等污染食物和水,如食用或饮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水就会被感染。试想古代的街道环境,是否是为“粪口途径”的直接间接接触提供了更为适应的环境,一些常见的经“粪口途径”的传染病,如痢疾、伤寒、霍乱等,一旦发生,极易流行传播。避免“粪口途径”传播最有效的方法其实就是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前洗手避免病原体经“口”进入,便后洗手是预防排泄物中携带病原体经手传播。另外,满街的粪便又极易滋生蚊虫,一些由蚊虫为媒介的传染病,如疟疾等,在中国古代的南方城市也极易传播。
二、古代城市的给排水系统与瘟疫传播
我国古代的给排水系统大多有以下特点:
一是我国古代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均以明渠为主,也就是基本都是没盖子,露天的。明渠为蚊虫滋生提供了适宜的潮湿环境,同时,明渠也极易淤积,《清明上河图》描绘中繁华的汴梁,就有“两岸居民,节次跨河造棚,污秽窒塞如沟渠”的记载,大量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淤积易于病菌滋生,一旦有疫情发生,也成为了病原体传播的“温床”。
二是古代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如汉代长安城,排水系统在河流和渠道下游及大型人工湖常混为一谈,生活污水常在河流和人工湖中与饮用水混合,增加了病原体从饮用水进入人体的机会。
三是排水设施大部分没有管道,仅在建筑物附近或之下埋有砖砌或陶制排水管道,防渗漏效果不好。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和污水易渗透到地下影响地下水水质,“壅底垫隘,秽恶聚而不泄,则水多咸苦”。这也是造成隋朝放弃汉长安城,在旧城东南重新兴建都城的主要原因。
三、古代城市的空气环境与瘟疫传播
宋朝时期,便已经有雾霾的记录:“京师大风,黄尘蔽天”。古代城市没有重工业,雾霾大多是由于街道缺乏保养和建设,造成尘土飞扬。前面我们也讲到,古代街道的卫生环境堪忧,街道中的人畜粪便如不及时处理,干燥后也随风化为尘土,四处飞扬,加大了经粪便排出的病菌在空气中传播的机率。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雾霾更加严重。《明宪宗实录》记载明成化四年“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万历十一年,大学士张四维等言:“风霾陡作,黄沙蔽天。”“五日不见西山之踪,有饥民入城而乞,寺院善者施之。”类似记录明代北京地区“霾灾”的多达数十次。清代每隔几年“霾灾”便会光临京城,多集中在冬季和春季。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持续的雾霾环境,尤其是空气中PM2.5颗粒物增加与法定传染病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结语:城市是人类社会人口聚集和流动的主要区域,城市环境对于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影响极大,现代城市采用一些措施避免了古代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弊病,给水和排水系统分离,有完备的公共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处理也稳步推进,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蓝天”天数增长明显,适时组织“消杀灭”工作和个人卫生防护知识宣传,相对于古代城市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但现代城市交通更为便利,人员车辆更加密集,又为现代城市环境优化提出了新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龚胜生.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M].济南:齐鲁书社,2018.
[2] 潘明娟. 古罗马与汉长安城给排水系统比较研究[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7(4):76-85.
[3] 杜鹏飞, 钱易. 中国古代的城市给水[J]. 中国科技史料, 1998,(1):3-10.
[4] 余小满. 宋代城市的防疫制度[J]. 甘肃社会科学, 2010(04):216-220.
[5] 马可夫. 在历史过程中浅析中国古代城市与地域生态[J]. 学理论, 2010(03):74.
[6] 曹革成. 清末北京城内的街道与交通[J]. 海内与海外, 2009(9):71-72.
[7] 老北京的街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http:// http://bj.wenming.cn/wmwx/201908/t20190823_5231749.shtml. 2019年8月
[8] 徐兰英, 段晶晶, 李肖红. 郑州市空气污染与法定传染病的相关性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8(8):735-738.
『创建健康城市』
微信号:健康城市实验室WLANLab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健康城市实验室WLANLab):【疫情思考】唐才智 罗勇军 | 古代城市地理环境与瘟疫发生:那些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