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专家笔谈】杨宏山:完善突发疫情防控的社会动员机制

编者按:

在当前我国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战役的特别时期,作为媒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智力服务责无旁贷。本刊就当前重大的公共卫生、公共安全事件围绕如何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保障公共安全这一重要议题,特别组织了专家笔谈,聚焦于重新思考城市发展必须尊重规律的核心议题,现分期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欢迎关注!


【专家笔谈】杨宏山:完善突发疫情防控的社会动员机制



完善突发疫情防控的社会动员机制

杨宏山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各地政府既要做好疫情防控,也要恢复生产秩序。这次疫情爆发后,社会动员行动迟缓,错过了疫情防控的黄金时段,导致湖北全省“封城”,全国延长春节假期,各地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整个社会付出了巨大代价。痛定思痛,需要认真汲取教训,确保再次遇到类似疫情不再重复“交学费”。

我们已经有了应对“非典”疫情的经验,为什么这次“新冠”疫情蔓延却更为严峻呢?一些医学专家提出,这次的“新冠”病毒比较“狡猾”,具有较强潜伏性,部分感染者没有或仅有轻微症状,但却具有传染性,给疫情防控带来难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新冠肺炎”是一种新病毒导致的疾病,专家对其认知需要一个过程;社会舆论认为,地方政府在疫情传播早期阶段的防控意识不强,错失了疫情防控的黄金时段,致使疫情扩散开来,并在“春运”这个时间段向全国蔓延。

上述因素构成了疫情蔓延的直接原因。然而,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过去也曾爆发,为什么都未导致“新冠”疫情这样的严重结果呢?迄今,“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已是2003年“非典”疫情的十倍以上,死亡人数也数倍于“非典”疫情。这次疫情的一个重大社会变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导致人口的流动性显著增强。随着市场化和城市化发展,我国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的高度流动性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特征。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航运输的快速发展,武汉这座九省通衢之城与全国各地的交通联系更加便捷。可以说,与2003年相比,当今社会的流行性已有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遇到传染性强的不明疫情,如果不能及时预警并启动应急响应,很快就会演化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突发疫情的应急动员包括政府内部(公共部门)动员和社会动员两个方面。其中,社会动员以促使人群改变行动习惯为目的,通过信息传播、人员培训、社区行动等一系列策略和方法,动员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社区、家庭和个人采取行动,参与到疫情防控、患者隔离、病毒阻断的行动之中。

完善重大突发疫情应急的社会动员机制,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制度建设:

第一,完善突发疫情预警制度,构建更为快捷、透明的疫情信息发布机制。汲取本次疫情应对的沉痛教训,有必要修改相关立法,改革高度集中的预警机制,推进权力下放,提升专业机构的话语权,强化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责任。突发疫情防控的第一原则是快速传播信息,信息传播得越快,社区、家庭和个人的防疫措施就越到位。对于不明原因传染病来讲,等到一切都搞清楚了才启动预警,疫情可能已全面扩散,甚至成为世纪性的大灾难。在认知不充分情况下,信息预警也可能发生偏差,甚至在小范围内引起恐慌。在开放的信息传播环境下,当出现虚假信息时,专家、媒体和政府部门就会迅速跟进,当更权威的信息传播开来,虚假信息就会失去市场。

第二,推进政府与市场主体合作,提升应急物资的生产和供给能力。公共卫生应急既要发挥国家储备体系的作用,也要通过市场交易途径筹集防疫物资。面对大灾大疫,政府治理仍要维护市场机制,不能以行政命令代替市场机制。对于市场供给十分紧缺的应急物资,需要出台激励性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增加供给。对于特殊环境下的价格波动,只要在社会接受的合理范围之内,不应动辄以“哄抬物价”、“不当牟利”之名进行打击。政府保障市场机制正常运作,可更好地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应急物资和服务的供给效率,也有利于在疫情之后减少矛盾纠纷,快速恢复正常秩序。

第三,推进政府与公益组织合作,更好地发挥专业化的民间公益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一些民间公益慈善组织通过社会化渠道和网络,在海内外筹集医用口罩和医疗物资,为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的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表明,活跃的民间公益组织是突发事件应急的重要力量,在政府主导的大灾大疫防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需要确立“强政府、强社会”的目标定位,通过政策手段提供激励性支持,引导民间公益组织走向规范化运作。为促进民间公益组织发展,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常态性的公共服务项目中引入社会力量。

第四,构建信息导向的社区防疫机制,在人员有序流动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社区是最基本的组织单元。与医疗卫生工作者一样,社区工作者也奋战在防疫的第一线。与农村社区相比,城市社区的人口流动性要大得多,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需要以疫情信息为导向,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加强疫情排查,对不同社区实行分类精准防控,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落到实处。这次疫情防控中,一些地方采取阻断道路、强行驱离、扣留医疗物资等现象。在社区防疫中,有的工作人员作风粗暴,存在训诫斥责、暴力管控现象。在大疫之下,疫情防控尤其需要坚持法治原则,社区疫情防控既要保障公共安全,也要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公共利益之名,而无视或侵犯个人的基本权利。


【专家笔谈】杨宏山:完善突发疫情防控的社会动员机制


【专家笔谈】杨宏山:完善突发疫情防控的社会动员机制

武汉加油!


  《城市发展研究》一直坚持“发展城市科学 科学发展城市”的学术追求,疫情当前编辑部的常规工作如常开展,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我国城市科学的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期待您的真知灼见。本刊投稿邮箱ebuds@263.net正常运行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支持《城市发展研究》杂志。

【专家笔谈】杨宏山:完善突发疫情防控的社会动员机制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发展研究):【专家笔谈】杨宏山:完善突发疫情防控的社会动员机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 【专家笔谈】杨宏山:完善突发疫情防控的社会动员机制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