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地灾快速评估,有了这朵“云”会不一样!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
电话:010-68047618
中国自然资源报微信平台投稿邮箱:gtzybwx@163.com
资源君
“地质云”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持研发的国家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2017年11月,“地质云1.0”上线运行,实现了地质调查数据共享。
2018年10月18日,“地质云2.0”正式上线,云上数据资源和系统功能全面升级,构建了12类数据库及8大类地质信息产品体系,包括基础地质、区域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物化遥勘查、地质矿产、海洋地质等。
如今这朵“云”将为地质灾害预警与快速评估带来突破地灾信息快速获取、三维精细建模及高效模拟、多参数自适应预警等关键技术,具体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牵头,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9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基于地质云的地质灾害预警与快速评估示范研究》项目启动,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地质灾害预警、临灾避让和应急处置是减灾防灾的主要手段,但当前群发性地质灾害预警和特大地质灾害应急快速评估不能满足防治工作需要,开展地质灾害预警与快速评估研究与示范尤为迫切。
此次启动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拟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建立的地质云2.0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以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遇到问题和难点,特别是基础数据获取、应急现场数据获取与融合、区域预警模型精度低、单体评价速度慢等难题,致力于重点解决大数据环境下的多尺度地质灾害高精度预警模型、多场耦合下特大型地质灾害破裂成灾全过程的力学模型及高效数值方法2个关键科学问题;突破基于地质云的地质灾害信息快速获取与大数据分析挖掘、基于卫星雷达的时空高分辨率动态反演及地质灾害临界降水评估、云架构下基于GPU的地质灾害多尺度三维精细建模及高效模拟、基于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地质灾害多参数自适应预警4项关键技术,力求显著提升我国地质灾害预警技术水平与应急技术支撑能力。
该项目将通过《基于地质云的地质灾害的基础信息提取与大数据分析挖掘》《突发性地质灾害多元数据获取与融合技术方法研究》《基于地质气象大数据的区域地质灾害高精度预警模型研发》《复杂山区特大型地质灾害成灾过程快速评估模型研究》和《地质灾害预警与快速评估平台研发与示范》5个课题的实施,构建区域群发型地质灾害高精度模型和复杂山区特大型地质灾害高精度模型各1个,研发地质灾害预警与快速评估技术4项,建立地质灾害预警与快速评估平台1套,最终实现突发性地质灾害多源基础数据获取时间小于2.5小时、特大型地质灾害成灾全过程模拟时间小于25分钟、局部加密单元网格计算精度小于0.1米和危害范围模拟精度不低于80%的目标,建立区域多尺度群发型地质灾害预警技术标准,研发基于云架构的地质灾害预警与快速评估平台。研究成果将在福建省和汶川震区的青川县开展示范应用。

启
事
本报版面调整启事
自然资源报刊征订进行中!
全年均可订阅~
2019年1月1日起,《中国自然资源报》支持智能手机端同步原版阅读,当期报纸当天看,往期报纸即翻即览,价值文章随手评论、收藏、转发,附赠百余种期刊杂志、有声读物,读报互动积分有机会兑换神秘礼品哦……请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2,全年定价456元。
2019年度《自然资源通讯》《中国土地》《中国不动产》杂志为自办发行,订阅详情见杂志内页“征订启事”,或致电:010-68047627/010-68047628索取订单。
欢迎自然资源系统内负责新闻宣传的同志加入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
需要进微信工作群的同志请添加工作人员微信 zi5yicc
本期编辑:赵志坤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