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匠城【规划新知】栏目,旨在为大家发掘整理行业新知识,带大家一起增加知识储备,每日汇总,共同学习。欢迎大家加入国匠规划学社讨论,文末可查看规划学社服务内容与加入方式。
█ 首先为大家分享的是来自中规院上海分院微信号发布的《2019长三角城市创新力排行榜》PDF全文,对创新力有兴趣可关注
Guihuayun.com 搜索城市创新
或者公众号回复城市创新即可下载
2019年11月23日,第七届城市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召开,论坛以“长三角一体化:空间发展的挑战与应对”为题,中规院上海分院孙娟院长在会上发布《2019长三角城市创新力排行榜》。
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国家战略下,长三角进入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新阶段,每座成员城市都应在区域网络中找准自己的坐标。榜单的发布旨在汇聚上海分院在项目实践中的研究思考,解析长三角城市创新的特质。
硬核创新,江苏表现强劲,安徽杀出黑马。

硬核维度考察创新链各环节要素,综合工程师、知识创新、产业创新、政府引导、高新区五大指数,侧重衡量城市创新硬实力。
就硬核创新而言,上海一马当先,江苏整体表现不俗,占据榜单的半壁江山;安徽杀出“黑马”,合肥、芜湖表现尤其亮眼;浙江则存在相对短板,除杭州、宁波外,其他城市均未上榜前十。

《2019城市创新力排行榜》指标体系
知识创新指数长三角城市排名情况


Guihuayun.com 网站搜索城市创新
微信公众号回复城市创新
知识卡片可分享到朋友圈或分享到群
点击阅读报告解读:迈向同频共振的创新联盟,2019长三角城市创新力排行榜
█ 由生活空间到生活圈,再到通勤圈,概念了解一下
通勤圈的基本概念
在梳理以往“通勤圈”与“生活圈”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通勤圈”的概念作出界定:“通勤圈”是指在一定通勤区范围内,以通勤中心为核心,以完成一定通勤出行为目的的空间范畴集合。对通勤圈进行多尺度的概念图示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通勤圈的空间结构:
(1) 单次通勤出行的活动空间是包括居住地、工作地和通勤过程中所需的购物和休闲场所在内的空间范围;
(2) 单个“通勤中心—通勤圈”空间范畴是以通勤中心为核心,包括居民外出通勤、外来通勤和内部通勤所形成的空间范围;
(3) 中心城区“通勤中心—通勤圈”空间结构则是在中心城区的通勤区内,由多个主要通勤中心的通勤圈所组成的空间范畴(图1)。
图1 通勤圈概念示意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commuting circle
█ 通过数据分析,如何分析旅游的外溢效应,大湾区案例值得借鉴,推荐《基于大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功能外溢趋向研究》
在区域旅游资源共享、城市旅游功能外溢的发展中,基于百度旅游、户外助手、途牛旅游等大数据,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功能的外溢趋向进行研究。
在粤港澳大湾区层面,借助百度旅游的景点数据反映旅游供给、户外助手签到数据反映旅游需求,分析湾区层面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在核心城市的旅游功能外溢层面,通过途牛旅游的出游数据,分析广州、深圳旅游消费的外溢趋势与方向,从而研究得到广深两市的旅游辐射腹地范围。
基于百度旅游的粤港澳大湾区景点分布情况
基于户外助手的粤港澳大湾区签到人群分布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供需比分析
基于途牛旅游的广州旅游趋向分析
基于途牛旅游的深圳旅游趋向分析
基于途牛旅游的广深旅游外溢腹地分析
针对旅游供需差异化片区的建议:区域旅游产品吸引力带来旅游流的产生[15],因此对于旅游供给大于需求的片区而言,应着重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尤其在旅游供给品质、设施建设与配套方面予以改善。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基于大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功能外溢趋向研究
和2000+名规划师一起
共同学习,每日进步
国匠学社新增规划云知识搜索
欢迎访问 guihuayun.com 使用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国匠规划学社
国匠规划学社往期专题如下
城市更新 | 乡村振兴 | 田园综合体
城市双修 | 社区规划 | 创意产业园区
TOD导向下的城市设计 | 绿道规划
街道空间品质 | 国土空间规划
海绵城市 | 古城更新 | 色彩规划
生态规划 | 总体城市设计 | 公园城市
历史城区城市更新 | 规划实施评估 | 高铁与城市发展
三区三线划定 | 生态规划理论 | 双评价
公共服务设施 | 滨水空间设计 | 城市设计新理念
生活圈规划 | 创新型园区 | 村庄规划
国匠规划学社是国匠城基于知识星球平台创建的规划行业知识社群,包含每日分享、果小匠微信智能助手、城市设计案例地图、国匠规划学社专属社群四项服务,满足每一位学社会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业热点知识、方案借鉴、资讯查询、案例查找等需求。经过积累和迭代升级,目前国匠规划学社发布了1500+篇知识内容,已有2000+名规划小伙伴加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规划新知(12.10):带你每日了解规划新知识 | 国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