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要求。对“韧性城市”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的热门话题。而市政设施是韧性城市建设的主要领域之一,为满足重大灾害条件下的抵抗和恢复能力要求,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布局的方向逐渐从由上至下的大系统,转变为注重城市设施集中式与分布式布局统筹,提倡大分散与小区域集中相结合的布局方式。这一布局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在大系统被破坏、骨干输送网络断裂的情况下,重要区域能够自持运行,保障核心用户的市政供应不中断。

集中式与分布式系统
图源:网络
以城市电力系统为例,若城市本地缺乏“黑启动”电源(不依赖外部电网帮助,能够自行启动的发电机组),在遭受台风等重大灾害后,电力系统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将很难恢复。如2003年8月的美加大停电,导致美国八个州及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电力中断,影响人口达4000万,停电持续了4天,经济损失达250亿—300亿美元。

美加大停电中的纽约市
图源:网络
2015年10月,“彩虹”强台风使广州500千伏广南变电站全站失压,并波及供电区域内5个220千伏变电站,14个110千伏变电站,导致海珠、番禺等区域40多万户居民停电,逾百万人受到影响。所幸当时500千伏木棉站新近投产,能够迅速转供负荷,实现5小时复电,未影响主网安全,但广南站的修复工作仍持续了5天。

500千伏广南变电站
图源:网络
随着广州市用电负荷的逐年增长,500千伏变电站的负载率均较高,已不具备2015年的转供条件。同时,全市93%的电源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地区,而负荷集中且供电要求较高的中西部地区缺乏主力电源支撑,源荷分布不协调问题突出。一旦发生主网事故,中西部电力供应将很难及时恢复。
为此,国家能源局在2020年7月印发《坚强局部电网规划建设方案》,要求“十四五”初期,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坚强局部电网,在遭遇重大灾害情况下,城市电网可依托本地保障电源分区运行,保障重要单位和区域不停电,待外部故障排除后,再有序并网。
广州市近年大力推动本地电源建设,建成投产了粤电花都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珠江LNG电厂二期骨干支撑调峰电源、广州开发区东区“气代煤”热电冷联产项目、广东粤华发电公司“气代煤”发电项目等一系列本地保障电源,同步调整电网结构,已基本建成中西部区、北部区、东部区、中南部区、南部区共5个坚强局部电网分区。

黑启动电源-燃气轮机
图源:网络
2023年5月,广州供电局针对东部分区“三站六线”进行“黑启动”运行试验,模拟广州部分区域突发大面积停电情况下,通过220千伏电厂“黑启动”,启动本地保障电源并恢复实际用户负荷的过程。试验期间,系统各项运行参数均保持稳定,验证了在极端情况下局部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时,广州坚强局部电网“黑启动”可迅速有效恢复城市重要负荷。
城市供电系统的分区控制已被证明是对抗重大灾害的有力手段,依托骨干电网和本地电源,既可在平时高效运行,降低用能成本,又可在应急时间发挥作用,保障电力供应不中断。这种布局和运行模式可为其他市政供应系统提供参考。
供稿|市政规划研究所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韧性城市目标下市政设施的聚与散——以电力系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