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中轴线
一条中轴线,一部中国古代史。全长达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本栏目将带领读者游走这最美中轴线,一起了解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变迁、建筑遗迹,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

为加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让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支持引导机制(试行)》近日已审议通过。这是全国首个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北京市将建立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监督员制度,鼓励公众对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开放、管理情况进行监督与反馈。该机制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居民、社会力量等参与的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代表了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与杰出才能,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遵循保护第一、自愿平等、公开透明、可持续性的原则。《机制》明确,所有公众都有保护北京中轴线的责任和义务,有权制止、举报破坏北京中轴线的行为,北京中轴线保护区域内的居民对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鼓励志愿者利用自身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
北京中轴线保护机构将建立与中轴线保护区域内居民的日常沟通机制,听取对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将协调好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的关系,按照相关规划的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促进遗产保护共治、成果共享。北京市将建立公众参与中轴线文化遗产协理决策制度,鼓励公众参与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政策、规划和标准等制定与实施监督。
北京市将统筹推进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采取不同形式向公众开放,现状尚不具备开放条件的,逐步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鼓励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向公众开放。同时,公众可以通过设立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发和举办各类文化体验活动,参与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和利用。
文物部门将组织建立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信息平台,为单位和个人查阅信息、共享研究成果、开展保护利用提供便利,鼓励公众运用传统与现代手段,采取多种方式展示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信息。北京中轴线保护机构将与公众共同建设北京中轴线文物主题游径,参与中轴线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文旅产品的开发与传播,建立中轴线价值阐释与展示体系。
此外,北京市还将设立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鼓励、支持公众对北京中轴线保护、修缮、展示、研究、交流和传承等提供资助。捐赠人、受益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内容来源:新华网、北京日报
相关阅读
北京中轴线,担得起“全世界最伟大”
数说中轴线建筑里那些镇物
最美中轴线 | 天桥“西碑”与“东碑”变迁记
位于中轴线上的这三座博物馆,见证历史变迁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光明网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全国首个!北京将设中轴线文化遗产监督员